<p> 来到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进寨门,在广场一角找到这个石碾盘,和这棵造型喜恰恰的枣树,就算找到了通往袁桥三进四合院的地标。</p> <p> 径直往后走,一到四合院的大门口,就有厚重气息扑面而来。</p> <p> 进门的龛里,供奉的应该是土地公吧?</p> <p> 这是第一进院落,两边是对称的厢房。通过中厅过道,可到第二进院落。院内房屋没有过多装饰,只在镂空雕花的木窗上,贴了窗花纸。</p> <p> 除了中厅,东边也有过道。</p> <p> 过道的顶,是木板篷起来的,墙壁是泥抹的面。</p> <p> 这个三进四合院的院子互联互通,又可各自独立。</p> <p> 院里种了桂花树,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清香。</p> <p> 中原地带像这样保存完好的三进四合院,真得不多了。</p> <p> 这里最大限度地保持着原貌,房屋都是石头根基土坯墙的,连院子里石头口的老井,也保留了下来。</p> <p> 这是四合院的另一个进口,门上匾额的字已经看不清了,只能依稀看到隐约的石头纹饰。推开带着门环的厚重木门,可以看到正对着门洞的影壁墙。</p> <p> 这里的屋顶,都篷着原木。屋里陈设着过去的家具,像那种旧式的板箱和桌子什么的。</p> <p> 八仙桌,太师椅,还有很多年前的那种条案。</p> <p> 看到这样的大宅院,人会喃喃自问:庭院深深,深几许?</p> <p> 土坯墙外面涂抹的泥面,很多已经剥落,透出斑驳的历史痕迹。</p> <p> 过道里,覆盖着青瓦的一重重门楼,静默地记录着岁月的流逝。</p> <p> 影壁墙的砖雕很精致,也很雅致。</p> <p> 去参观的人都说,袁桥古村的保护修复,做得很协调。</p> <p> 不保护性破坏,不过分修复,只在原有基础上不露痕迹地小作维护,应该是古村保护的关键吧。比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青砖小瓦。</p> <p> 门洞过厅里铺的地砖也已经坑坑洼洼,但正是由于这样的不平整和略有瑕疵,才让人感觉真实。</p> <p> 走过一重一重的门,想像每一道门后,那个不一样的世界。</p> <p> 注意看砖雕的细节!</p> <p> 这里任意一个角落,都可以放心取景。</p> <p> 这个影壁墙拍得相对清楚些,大家可以看一下,顶部正处雕有双鱼,两边是龙头,影壁正面,满墙的寿字。龛里供奉的,是天地二神吗?</p> <p> 这里以后可以作为影视基地,稍作整理,不用刻意打造。</p> <p> 过道墙面上的黑板已经不规整,在这里生活过的,还有人记得在黑板上涂鸦的事吗?</p> <p> 在袁桥的四合院,每迈几步,都想驻足观看一会儿。这里的古建筑,细节完胜。</p> <p> 这张拍的,是四合院的屋檐围起来的天空,和天空的流云。</p> <p> 保护开发,首先要保护好,比如保留用砖铺就的地面,哪怕带些苔藓的印迹,也比那种水泥硬化的地面要好得多。</p> <p>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真的很难得,否则任何强加给这些历史建筑的东西,都会显得突兀。</p> <p> 做石雕砖雕和木雕的老艺人,手艺绝不能失传,一定要传承下去,因为很多时候,“传统的就是最好的”。</p> <p> 静静地,穿过一道门,又一道门,就像行走在过去的时光里。</p> <p> 一步一景,大约就是这样子的吧,随意抬头一看,悬挂在木梁上的宫廷式灯笼,显得和整体风格那么搭调。</p> <p> 石头根基上的土坯院墙,坍塌后用这样的青瓦排列着补充上去,作为隔断也挺好的。</p> <p> 大宅院里,适合种些树木。</p> <p> 脑补一幅画面:当年,小童们在树下嬉戏,在各个院落里跑来跑去,笑声朗朗……</p> <p> 院落间的树木,已经长得高出房屋许多了,它见证着这些院落里发生的故事,见证着世事变迁。</p> <p> 这些房,这些墙,古朴里显出风貌。</p> <p> 在袁桥的四合院里走一遍,你是不是也开始怀念起自己的老家,怀念起老家的人们?</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保护古村,留住乡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