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风采,促成长——记邾城六小2020年秋季语文教研活动

微雨梨花

<p>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10月13日,邾城六小的求知楼录课室内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语文教研活动。</p> <p>  参加活动的有语文教导主任李海萍和四年级、五年级的所有语文老师。</p> <p>  本次活动的两节展示课由五年级的洪小燕老师和赵静老师讲授。她们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独具匠心的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展现于课堂,彰显个人教学魅力,精彩不断!</p> <p>  首先走上讲台的是洪小燕老师,她讲授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慈母情深》第一课时。她首先以图片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欧母画荻”的故事中感受母亲的教育和关爱对子女的深远影响,引出作者和课题。然后抓住题眼,整体感知内容。以标题中的“深”为抓手,逐步引导,深入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疏理文章结构。洪老师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注重了读的训练。</p> <p>  第二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父爱之舟》第一课时,赵静老师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流程图,归纳小标题的方式找出作者梦中出现的求学和生活的七个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首尾呼应的结构,和倒叙的写作手法,厘清了文章的结构,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再抓住父爱与“舟”的联系,指导学生找出在“渔船”上,父亲对“我”做的事情,关爱我的点点滴滴,感受父爱情深。</p> <p>  紧张的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两位授课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谈了自己是如何围绕单元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展开教学的。</p> <p>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是智慧碰撞的摇篮。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结束之后老师们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p> <p>  四年级的钱辉老师诚恳而谦虚地说:“听了洪老师的《慈母情深》,深感洪老师风格独特,教态亲和,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探索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母亲的疲惫和辛劳。赵老师是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说出父亲爱孩子的几件具体事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十分清晰流畅,语言亲和,板书字迹工整,语文素养高。”</p> <p>  五年级组长程小丽老师,在这两位授课老师初次备课、试讲的时候就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次评课她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共同的优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要素设计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时循序渐进,注重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是两节成功的示范课。然后又分别指出:洪小燕老师的课如果在问题的设计上能少而精,注重问题的整体性,孩子们学起来会更轻松。赵静老师在引导梳理七个场景时,文中几件事离学生生活较远,缺乏生活体验,老师可用范读、丰富的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更加自然地感受父爱的伟大。</p> <p>  张喜英老师也是全程陪伴两位老师磨课的,这次主要点评了洪小燕老师的课堂。她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课始,洪老师用图片《岳母刺字》《欧母画荻》《孟母三迁》,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然后很自然地切入课题。特别是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洪老师教给学生由简到繁的概括法,降低了难度,学生非常乐意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接着洪老师以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引出了统领学习的主要线索,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她的课堂对话不离文字,不架空文字,始终落实在重点句重点词上,但不拘泥于文字,引领和启迪学生进入文字背后的感知“形”、体悟“行”、读出“情”。</p> <p>  最后,针对这两节课,李海萍主任做了更加细致耐心的指导:《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精读课文篇幅都比较长,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长文短教呢? </p><p><br></p><p> 一、结合教师用书,透彻理解教科书。如《慈母情深》中,为什么作者想买一本书还那么难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关注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家境贫寒的写作背景。而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想,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就不需要把小女孩的幻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了解为什么小女孩这么贫困,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原因。</p><p> 二、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本单元语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父爱之舟》,要求学生找出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课后思考练习题应该渗透在教学环节中实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p><p> 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洪小燕老师讲授的《慈母情深》,紧扣“深”字,主要抓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感受慈母在极端贫困艰难的生活下,宁愿苦了自己不愿苦了孩子,对孩子读书的无私的支持和爱。赵静老师讲授的《父爱之舟》则紧扣“舟”字,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小渔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父亲在渔船上为作者做了些什么,从而发现渔船与作者求学是离不开的,父亲在小舟上摇橹,做饭,缝补棉被都是为了省吃俭用供作者上学。“舟”不仅是“爱之舟”,还是“期望之舟”。 </p><p><br></p><p> 四、注重语言的表达,关注写法作用大。她们今天讲授的都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要揭开语言表达的精妙。《慈母情深》中“被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感知“我的母亲”是运用反复写作手法,可以借助句子比较,想象画面来感知母亲工作的艰辛,懂得这种写法的作用,进一步感悟慈母的深情。</p><p> 《父爱之舟》除了体会首尾呼应,倒叙的写作方法之外,“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地哭,发脾气地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这次的哭与其他的哭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新滋味呢?为什么“姑爹的小渔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棚,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还要感知对比的写法作用,是使人更深刻地感受到父爱的深沉,理解小舟对作者的重要意义。</p><p> 关注作者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提升写作水平。</p> <p>  亮风采,促成长!一堂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老师们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熟练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p><p>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老师们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走得更好,更稳!</p>

老师

学生

父爱

慈母

教学

语文

课文

引导

之舟

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