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记濮阳市第三中学研学旅行之圆梦蒲公英活动<br></h3> <h3> 汉文字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富逻辑性的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人类文明可以延续、记载和传承。10月21日,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在老师们的指挥带领下,濮阳市第三中学初一(13)班的同学们满怀期待地开启了南乐仓颉陵研学之旅。</h3> <h3> </h3> <h3> 大家精神抖擞,统一着装,整齐有序集合排队上车,同学们谨记安全与疫情防控,个个佩戴口罩。</h3> <h3> 同学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憧憬和期待难以掩饰。</h3> <h3> 仓颉庙和仓颉陵占地38亩,主要建筑有朝天门、仰圣门、万古一人殿、六书殿、字圣坊,陵墓、碑林等,陵庙内收藏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石刻石碑。</h3> <h3> 距今大约5000年前,黄帝率领华夏部族入主中原,因为先前的结绳打结记事很难让人们记住各自的劳动成果,也免不了因不能分清财产及不断发生的政治、军事、天文等而发生的斗争。于是,一种用于记事的符号,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历史。</h3> <h3> 仓颉漫游天下,观察鸟兽行迹和山川万物的形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符号。仓颉依鸟兽山川之形而造字,被后人誉为“字圣”、“仓帝”、“史皇”、“斯文鼻祖”等。</h3> <h3> 同学们感叹古人的智慧,他们不由得拿出纸笔记下这惊天动地的创造。看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席地而坐,还有的扶在同学的后背上,他们姿态不同,这临时的“课桌”阻挡不了的是他们那股相同的认真劲儿。</h3> <h3> 参观的同时,老师们早已为大家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同学们一起就餐就是觉得比家里的饭菜香,个个狼吞虎咽,可谓是身体与灵魂都收获满满。</h3> <h3> 下午,来到了近德固乡跳堂村,赏民俗,学手艺。</h3> <h3> 掐辫子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老手艺。据说,掐辫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这里的老年人在农闲时还在掐编辫子。这里的人们朴实又热情,手把手的教起前来参观的小客人。掐辫子首先要用三根麦秆条起头,中间横着加入两根根,最后合成五股进行编织。</h3> <h3> 看上去既简单又灵巧,同学们自己动起手来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根编起。</h3> <h3> 看她们脸上的笑容和手里的作品,便知道她们克服了难关。这,才是三中精神,克服困难,拼搏进取,勇往直前。</h3> <h3>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中国.南乐 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这里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体现,更是我们青少年一代的光荣使命。</h3> <h3>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被看成是一次伟大的发明,它和液态金属、石墨烯、纳米纤维素、金属泡沫等被国外媒体评为十大颠覆性新材料,环保安全。产业园以玉米秸秆或淀粉为原料,制成聚乳酸改性材料、纤维、被服、可降解膜、可降解垃圾袋、水稻育秧盘等。同学们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一颗颗金黄的玉米,在高科技的魔力下,上演了一场神奇的变形记。</h3> <h3>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浩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同学们为深邃的中华文明而感叹,为我们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而骄傲。今天的研学旅行,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濮阳市第三中学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br></h3> <h3> 指导老师:孙淑君</h3><h3> 2020年10月2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