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各庄村坐落在武清区西南部,拥有村民530余户、1600余人。袁氏一门为大户,人口最多。其次为侯、李、刘等姓氏。它的北部是黄花店镇的鱼市庄村,南部是同为石各庄镇的西南庄村、敖嘴村,西部是廊坊市安次区的南响口村,东部是石各庄镇的梁各庄村。</p><p> 据《天津地名志(武清卷)》载,李各庄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因有李姓村民由山西随燕王扫北而来,故得名李家庄。明清时,实行里社制度,李各庄属“石家庄里”管辖,石家庄即后来的石各庄。民国时期归属梁各庄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李各庄属十二区梁各庄乡管辖。1956年梁各庄乡并入石各庄乡。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李各庄被划归黄花店卫星公社管辖。1961年,公社体制变更,由黄花店卫星公社析出包括李各庄在内的6个村建立石各庄公社。1983年6月公社改乡,仍归石各庄乡管理。1995年撤乡改镇,仍属石各庄镇管辖。</p><p> 李各庄属永定河冲积平原区,境内曾有永定河古河道遗存,由西南向东北穿村而过,现存水坑仍呈带状分布,佐证了永定河故道存在的历史。目前全村仍然有大光坑、北大坑、沙土板等六七个自然形成的水坑。全村拥有4千余亩耕地,按照区域分别将不同地块称之羊毛地、青年渠、西柳子、傅记坟、黄店道、大斜地、大窑坑、张记坟、沙记坟、东北大斜尖、郭福兴坟地等。村四周分布有6条沟渠,并配有桥涵、泵站等水利设施。除南部为盐碱地外,其余均为粘土质,土壤肥沃,适宜作物生长。李各庄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春秋短,夏冬长。全村生态环境优美,村西电车道(扬王公路的俗称)分布有防风固沙林,沟渠、公路两侧均有林木,境内林木成荫,果树成行,森林覆盖率接近30%,土地、水体、大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最佳条件。</p><p> 李各庄是传统的农业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小麦、山芋等大田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养殖鸡、猪、羊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的落实,农业生产获得空前发展。近年来,村办企业发展很快,主要有新型建材、粮食加工和自行车生产等行业,尤以装修企业最为有名,其产业规模在武清区占有相当比例。</p><p> 1949年以前,李各庄只有私塾,没有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把村内一处寺庙改成了四年制初小。因地方太局促,便将没收李姓地主“小南院”家的一处三合院房转给小学校使用。 1968年发展成为6年制完小。文革后期,还曾设有“戴帽”初中(在小学校上初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各庄小学合并到了梁各庄中心校,目前已无学校存在。 </p><p> 李各庄拥有毁民壕、刘翠霞坟、永定河故道等古迹和自然遗迹。李各庄人世尊古训,恪守纲常,民风纯朴,底蕴深厚,很多习俗、益智游戏得以传承保留。李各庄民间美食有熏粉肠、尕尕汤、山芋干、素烩等。李各庄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杰出人物有曾任公安部边防局局长的刘殿玉(少将军衔),民间武术师侯德仲等。另有8人担任过处级领导干部。李各庄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配合武工队、解放军完成了许多作战任务,历史上曾有“歼灭战”“伏击战”等两次小型战役发生,涌现出任景云、王术印、王国光等3位革命烈士(见《武清县志》)。</p><p> “黄店正南李各庄,两千百姓是吾乡。只因李姓老哥俩,由此得名闻四方。”这是我撰写的《武清风物风俗竹枝词》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了李各庄方位和六百年的历史。如今,李各庄村正以新的精神面貌迈向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作为家乡之子我祝福她走得更远。 </p> <p>李各庄的田野</p> <p>李各庄的羊毛地</p> <p>李各庄的秧歌队</p> <p>李各庄街景</p> <p>李各庄的村碑</p> <p>李各庄村东排水渠</p> <p>李各庄村委会</p> <p>李各庄村碑</p> <p>村民初一拜大年</p> <p>我小时候用过的课本</p> <p>小时候的玩具</p> <p>泥模子</p> <p>李各庄小学的铁钟</p> <p>李各庄的蓝天</p> <p>李各庄公交车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