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在太原城里有一条被现代化商业广场和林立高楼包围的历史老街叫城坊街,老一点儿的太原人都叫它城隍庙街,顾名思义,这条街上建有城隍庙。如今,城隍庙的多数建筑已被毁,仅存的钟楼、鼓楼、东配殿,经政府保护性修缮,隐于高楼大厦之中,见证着太原的历史变迁。</p><p><br></p> <p class="ql-indent-1">在古代,视城隍神为城市之保护神。《说文》中解释: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也就是说有水的护城壕为“池”,无水的护城壕为“隍”,所以守护城池的神也就故名为“城隍”。城隍庙属礼制式建筑,古代城市,无论大小,必建有城隍庙,用来供奉城隍神,以求除恶驱凶,赐人福寿,保佑城市安全、太平、祥和。</p> <p class="ql-indent-1">太原城隍庙历史悠久,唐初就有为城隍神建庙塑像的记载。现存太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明万历二十七年(1559)重修。当年占地1万多平方米,四进院。前院有亭阁,作供奉祭祀场所,中为正殿,内供城隍爷神像,后为寝殿。</p><p class="ql-indent-1">民国二年(1913),太原军政府除旧布新,革除传统封建祭祀,在城隍庙内建立了太原市第一座生产棉毛制品的轻工企业平民工厂。抗日战争时期,工厂被阎锡山改建为印刷厂。1948年左右,解放军围困太原城,阎锡山部队把城隍庙前的古木牌楼和古戏台的木料拆走,用来修建城防工事。后殿宇大部分在“文革”中被拆,仅存钟楼、鼓楼及东配殿。</p><p class="ql-indent-1">以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欧洲汉学泰斗的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 ,于1907年来华考察文物古迹时,拍摄的太原城隍庙部分照片。</p><p><br></p> <p class="ql-indent-1">此为当时的城隍庙大殿。</p> <p class="ql-indent-1">此为当时的城隍庙过殿。</p> <p class="ql-indent-1">此为太原城隍庙外的“通灵之造”牌坊。</p> <p class="ql-indent-1">此为当时的城隍庙西厢房与西北耳亭,与西北耳亭对称的还有东北耳亭。</p><p><br></p> <p class="ql-indent-1">城隍庙两耳亭后被移建于太原市迎泽公园和龙潭公园。</p> <p class="ql-indent-1">2012年,太原市政府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遗存建筑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鼓楼、钟楼,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上为木构楼阁,下为砖券门洞。</p><p><br></p> <p class="ql-indent-1">修复后的东配殿,保存了原来的木构架,为重檐歇山顶形制。</p><p><br></p> <p class="ql-indent-1">如今, 历经沧桑的城隍庙终于显露出往昔的历史风貌。</p><p class="ql-indent-1"><br></p><p>(部分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太原道”和网络媒体)</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