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爱听领导讲笑话 </p><p><br></p><p>领导也是人,爱听笑话,也爱讲笑话,且他们讲的段子都有原型,有名有姓,全部具备新闻的五个W。</p><p>刚才在网上就看到这样一则笑话: 20世纪80年代,温州的造假相当历害。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5元钱买了条温州皮带,一个喷嚏就把皮带打断了。旁边还坐着两位女领导,很是尴尬。朱镕基总理听到后到处讲这个故事,不过他把柴省长“打喷嚏”说成是柴省长“放屁”,这就有了笑点,变成了笑话段子,每次都引得听者忍不住轰堂大笑。</p><p>据柴省长说,他后来找总理更正,总理说:一样,不管上面下面,都是往外出气哩!他故意编的笑点,改回去还有味?这一改编很给力,总理的幽默确实加分。</p><p>我所在的运城市因有“万荣笑话”引领,领导们也大都爱编笑话、讲笑话。《阎专员卖羊》、《李专员吃奶》、《万荣国营水泥厂厂长的名片》等,家喻户晓,还被当地的领导,讲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听,把这些平时很严肃的领导人,也逗得前合后仰,笑得合不拢嘴。</p><p>据我所知,近三十多年来,运城地委、市委领导中,最会编笑话、讲笑话的是当时的董寿安副书记、陈永信副书记、王大高部长。我经常跟随他们乘车采访和到外地考察,他们讲起笑话来,绘声绘色,张三李四,就跟真的一样样。</p><p>老市委书记黄有泉,也爱讲笑话,我也听过不少。不过,他的笑话多数有点像他的姓氏,颜色有点黄。据说他当书记时和女市长开玩笑说:书记永远在市长上面。还一脸坏笑,问女市长是不是。可这位胡姓女市长也不是吃素的,想了想说:“但书记大都是市长生(升)的。”得,想沾便宜却吃了亏,小了一辈。应该为胡市长巧妙利用谐音的机警睿智点赞!</p><p>关于黄笑话,古已有之。老书中记载的笑话,大都与两性有关,荤段子往往更易于流传,特别是口口相传,笑点极接地气,只是少儿不易罢了。记得韩寒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称,如果说黄段子就是低俗,“从今天起,我就要做一个低俗的人”。</p><p>在地、市领导的影响带动下,许多县委书记也成了段子高手。我是万荣人,听说卫孺牛在我县当县委书记时,一次演出前大会讲话,因台下坐着市土地局局长秦世昌,他便先讲了个笑话:秦局长小时候很聪明,学习很好,有一次,女老师让学生用“胆敢.....就.....”造句,同学们都不会,秦同学举手:美帝胆敢来侵犯,就把他的球扭断。女老师说: 很好,但应该改一个字,剪断,而不是扭断,一般情况下那个东东是很难扭断的......</p><p>我听过去的领导们讲过不少笑话,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我觉得很遗憾,后来及现在的领导们大都不会讲笑话了。是幽默不够,开心不够,还是睿智不够,知识不够,抑或是忙的顾不上?</p><p>其实,能编能讲几个笑话段子,也是性情豁达和能力水平的一个方面,是拉近距离的方法之一。据说,毛主席就很爱听候宝林的相声,他本人曾是段子高手。他多次说过一句最搞笑的话:“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他最搞笑的一句词是:“不须放屁”。据张玉凤回忆说,老人家晚年看的最多的书是古今笑话,叫人专门去搜寻。</p><p>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大家讲了个陈望道喝墨水的段子,题目是《真理的味道特别甜》,笑翻了众人。</p><p>谨希望今天的各位领导们,也学会讲笑话,不妨在适当的场合轻松一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