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前锋”

张建华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东南沿海的福建前线曾经活跃着一支军队的专业文艺团体,它就是前福州军区文工团,它的名字叫——“前锋”。</p> <p class="ql-block">“前锋文工团”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文工团”,1985年百万大裁军,随着福州军区的撤编,“前锋文工团”也随之撤编,部分人员与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合并,前后一共历时28年。</p> <p class="ql-block">  “前锋文工团”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军队文艺队伍,风清气正,作风顽强。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跑遍了闽赣两省的所有高山海岛和部队,为前线三军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的“前锋人”曾经受到过“毛主席”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p> <p>“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接见。</p> <p>这是1964年“前锋话剧团”赴京汇报演出,“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与我团演职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德”委员长接见我团演员,中间那个浓眉大眼的男演员“梁志鹏”是我的分队长,他曾经在多部电影中扮演角色,其中《林海雪原》中的“坦克”——“刘勋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已经是八十九岁的高龄了,脑子依然反应很快,十分活跃,出口成章,经常在战友的微信群里即兴作诗。其女儿是著名的影视演员“梁静”,曾经成功扮演过许多观众熟悉的角色,是我们前锋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前锋人的骄傲。其女婿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管虎”,曾经执导了《八佰》《金刚川》和《黑洞》等许多影视剧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接见我团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的小话剧《母子会》的主要演员“徐子明”等。</p> <p>开国元勋“贺龙”元帅接见我团演职员。</p> <p>“陈毅”元帅接见。</p> <p>“叶剑英”元帅接见。</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70年入伍的晚辈,我有幸参加了1972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军分片文艺汇演"和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军文艺汇演,全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文艺团体云集北京,汇演足足进行了两个月。并受到了“华国锋”主席和政治局领导,以及“徐向前,聂荣臻”元帅的接见。</p> <p>  后面第三排左数第五个就是我,认出来了吗?那时我二十四岁。</p> <p class="ql-block">前锋歌舞团的骨干都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高材生,技艺精湛,水平很高。</p> <p>这是在“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的舞剧《送盐》。</p> <p class="ql-block">舞剧《送盐》反应的是江西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井冈山的红军战士送盐巴的故事,深得观众们的好评,并在全军汇演中荣获一等奖。</p> <p>《送盐》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p> <p>舞蹈《朱德的扁担》也是全军的获奖节目。</p> <p class="ql-block">由“李华”和“高国庆”出演的双人舞蹈《格斗》更是红极一时,全军全国文艺团体都争相学习。“李华”后来调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任编导,是军队文艺界为数不多的“少将”舞蹈编导。</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1年6月份我随团第一次下部队到闽南地区演出,历时三个多月,跑遍了整个闽南地区。这是我们乘坐海军的炮艇环绕“鼓浪屿”时的合影,右上角那个肩膀上被搭了只手的就是我,那时我还不满十八岁。</p> <p>下海岛演出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p> <p>  下海岛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战友们都很乐观。</p> <p>当年我们正年轻。</p> <p>战友们乘坐登陆艇驶向海岛为部队演出。</p> <p>到达目的地,准备上岸。</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的黄岐半岛演出时,由于交通不便,所有的服装,道具,布景都需要我们肩挑手拿,这样的文艺团体现在恐怕不可想象了。最前面的女兵是团里的主要演员“程燕”,其父是开国少将“程世清”,原26军的政委,曾经任江西省“一把手”,她照样的吃苦耐劳,文工团里有不少军队和地方的干部子女,他们都非常积极向上,艰苦朴素,毫无任何优越感,老同志们更是以身作则,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和表率。</p> <p>一路欢歌笑语。</p> <p>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管辖"闽赣两省"的大军区文工团,要担负着前线“陆海空三军”的慰问演出,任务是繁重的。</p> <p>每到一处都受到部队的夹道欢迎。</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军队文工团都是自己“装台”和“卸台”,登高,挖坑都要自己干,主要演员也不列外,真正的“官兵一致,同甘共苦”。</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海岛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时遇到刮大风,演职员们为了布景不被刮倒,在布景后面扶着坚持演出,这个场面恐怕今后再也看不到了,它记录了一代“前锋人”为兵服务的精神。</p> <p>在野外搭建舞台。</p> <p>埋杆子,搭舞台。</p> <p>解放牌汽车就是我们的“化妆台”。</p> <p>  在野外环境演出前的“化妆”。</p> <p>深入基层是每个文工团员的“必修课”。</p> <p>自己缝制服装道具。</p> <p>  下到基层班,排演出恐怕是如今的文艺团体所无法做到的。</p> <p>为海岛战士们演出。</p> <p class="ql-block">  福州军区管辖着福建,江西两省,全军区的部队如果要跑一遍大约需要三年的时间,可见战士们看一次军区文工团的演出是多么的不容易。</p> <p>  这是在舰艇上演出,哪里有部队,“前锋人”的舞台就在哪里。</p> <p>海边就是我们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前锋文工团”为活跃福建前线三军基层部队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年代的记忆。</p> <p>那是一个“有信仰”的年代。</p> <p>永远的记忆。</p> <p>为海军战士演出。</p> <p>简陋的舞台,精彩的演出。</p> <p>舞蹈。</p> <p>男声小合唱。</p> <p>小提琴演奏。</p> <p>“女声表演唱”。</p> <p>小舞剧《送盐》。</p> <p>载歌载舞,激情满怀。</p> <p class="ql-block">为了了解部队,演好兵,文工团员每年都要下部队锻炼和体验生活。</p> <p>飒爽英姿五尺枪。</p> <p>苦练基本功。</p> <p>龙腾虎跃。</p> <p>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这是前锋话剧团参加“第四届全军文艺汇演”的获奖剧目《台湾儿女》,编剧就是著名导演“翟俊杰”。前面第三排右数第三个是我。</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我们四男五女,一行九人奉命冒着九级大风乘坐三个多小时的登陆艇到守备一师的防区台山岛,这是我在操作“14.5高射机枪”,那时左臂上还戴着“黑袖箍”。</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台山岛部队当兵锻炼,进行实弹射击,后排中间那个是开国少将"程世清"的女儿"程燕",左边第一个是军区副政委"佘积德"(开国少将)的儿媳妇"宋玉华",她和爱人"佘晨光"两口子都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右数第一个叫“刘子萍”,入伍时只有十一岁,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军队四级,前排左数第一个是我。在那个特殊时期,我们的左臂都戴着“黑袖箍”。</p> <p class="ql-block">我在练习手枪射击。</p> <p class="ql-block">  在台山岛机炮连“老班长”的辅导下,我在练习“五六式轻机枪”的射击。</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铜管乐”演奏员,我曾经在乐队工作过五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曾经在我们乐队担任“大提琴”演奏员。</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和战友们的合影,左边第一个是我,中间那个高个子胖胖的就是曾经执导过“三大决战”的著名导演“翟俊杰”少将,他的夫人“张春茹”是我们的语言教员,两口子都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表演系”。</p> <p class="ql-block">  中间那个“小女兵”叫“范旭霞”和我都是70年从山东烟台地区入伍的,参军时才十二岁,她的爱人“朱时茂”也是70年入伍的,后排那个一脸憨厚的是前辈“田仁峰”老大哥,转业后任上海电视台演员剧团的团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最右边那位女兵就是“翟俊杰”导演的夫人“张春茹”,后来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前排右一是"迟重霞"她是曾经在八七版电视连续《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的姐姐,看她的脸上还带着晚上要演出的京剧《红嫂》化的妆呢。后排右三是我。</p> <p>在井冈山的“茨坪”。</p> <p class="ql-block">  参加话剧《万水千山》的演出。左边的是我,右边的是战友“所元心”,其父是总政著名军旅剧作家“所云平”,其作品电影《哥俩好》《东进序曲》《黄桥决战》早就脍炙人口。照片中的“轻机枪”可是真正的“捷克式”,这可是“前锋文工团”得天独厚的条件,所有的演出几乎都使用真枪,其它的文艺团体就只能“眼红了”。</p> <p class="ql-block">  从我当兵至今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是“前锋文工团”的战友之情却依然和当年一样,战友经常举行各种聚会,这是北京战友在“皇家菜馆”精心组织的聚会。</p> <p>  几十年过去,战友们依然是充满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餐巾布”绣上每个战友的名字,可见组织者的一片真情,值得永久收藏。</p> <p>都是“资深美女”,风采依旧。</p> <p>和姐姐,妹妹们合影。</p> <p>“白发苍苍会战友。”</p> <p class="ql-block">  老电影《林海雪原》的“坦克”——“梁志鹏”。</p> <p class="ql-block">  梁志鹏老队长如今已经是八十九岁的高龄老人了,人虽老,但是“前锋人”的精气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队长“梁志鹏”和老伴儿“金明贤”的合影,当年在吉林的“临江”拍摄电影《林海雪原》时相识相爱,喜结良缘,共同走过“金婚”,相爱到白头。</p> <p class="ql-block">  老队长“梁志鹏”和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导演系任教的老战友“李长阀”导演亲密交谈。</p> <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我也已经“奔七”了,但是在前锋老前辈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新兵”和“小字辈儿”。</p> <p>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为“友谊”!为“战友!”为“前锋”——干杯🍻</p> <p>前辈的教诲永远铭记在心。</p> <p>  敬——“老前辈一杯!”</p> <p class="ql-block">  高歌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助助兴。</p> <p>“前锋”——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的情结。</p> <p>举杯同庆!</p> <p class="ql-block">2021年,年近九旬的"梁志鹏"老队长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福州,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小提琴演奏家"赖二中"团长的欢迎词,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梁志鹏"队长的女婿,著名导演——"管虎"。</p> <p class="ql-block">  “战友之情,千金难买。”来自福建前线的“前锋文工团”战友的感情之深,在全军文艺团体中也是少见的,令其它兄弟单位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福州军区“前锋文工团”人才济济,先后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演员和作曲家,歌唱家,剧作家,演奏家,指挥家,国家一级演员和一级编导,其中有表演艺术家“梁志鹏”"徐子明"“朱时茂”,“孙海英”,歌唱家"王宝章" "孙锦玲" "葛军" "宗瑞发" "韩丽",作曲家"葛礼道""黄振中"" 刘大鸣"“徐沛东”,舞蹈一级编导,舞蹈家“李华,应志琪,郭平”(均为“文职少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美猴王"张四全",唢呐演奏家"谢世文",剧作家“刘星”(少将)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国家一级指挥“常畅”和“陈建勋”等等。</p><p class="ql-block"> “前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永远的情节和精神财富,我为"前锋"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前锋的战友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为自己曾经是"前锋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革命人永远年轻。”</p><p class="ql-block"> 编辑“张建华”,祖籍,山东蓬莱,军人家庭,1953年出生在武汉,1970年被福州军区前锋文工团招收入伍,历任“演员,演奏员,文化干事,国家公务员。(老照片由前锋文工团的战友们提供。)</p> <p class="ql-block">1998年,在战友们分别了数十年之后,前锋组织了第一次大型的战友聚会。那时我们是五十多岁,还算是相对比较年轻,现在都已经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纪了,回过头看看那时的影像就感觉弥足珍贵了。致我们的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