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四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掠影

蝴蝶蓝

<p>  秋叶迎风舞,城中增暮寒,深秋的气息日渐浓郁。10月21日上午,沐浴着金秋的阳光,伴随着收获的喜悦。“聚焦课堂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四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北师大庆阳附校拉开了帷幕……</p> <p>  来自庆化小学、团结小学、东方红小学、北师大附校的蒋花、孙丽梅、赵筱青、孙骏超四位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教学,优化了教学策略,造就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魅力,学生的学力差异,也彰显了文本价值的丰富性。</p> 课堂篇 <p> 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精彩</p> <p>  庆化小学的蒋花老师教学功底扎实,对教材有个性化的解读,给大家呈现了一堂与时俱进的语文课,蒋老师抓住课文表达方法中设置悬念这一奥秘,采用群文教学模式,组建了《三份电报》《桥》《在柏林》三篇小小说来展开教学,给了在场听课老师全新的教学视角。展现了庆化小学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下的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p> <p>  团结小学的孙丽梅老师,温文尔雅,注重课堂朗读。 为大家展现了一堂情景交融的语文课, 课堂中,孙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景渲染、范读、引读、对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 在读中悟 , 在品词抓句间显现了人物形象,揭开了写作密码,指导学生当堂练笔。 用一堂“阅读为基础,练笔为巩固”的读写结合课诠释了语文之美。</p> <p>  东方红小学的赵筱青老师守正出新教语文,赵老师的课沉稳大气,全面深刻。在品词酌句,体会人物形象、提炼写作方法、总结小小说特点的常规教学中,又创新型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贯穿整堂课,落实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东方红小学基于思维导图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完美呈现。</p> <p>  北师大庆阳附校孙骏超老师温婉可人,删繁就简教语文。 以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代替了零碎的一问一答, 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读片段,填表格,练写作。 课堂扎实而高效,老师教的简单轻松,学生学的自在快乐。 真正显现了北师大庆阳附校学生站在正中央的教育理念,展示了庆阳北师大附校语文课学思结合的独特魅力。</p> 议课篇 <p>   思维的碰撞 交流中的成长</p> <p>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使火烫伤”,并因此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在杜威那里,经验意味着经历和建立联系。有效议课以认识联系中理解教学。发现可能,改进教学。</p> <p>  我校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于下午1:30在王主任和刘主任的组织下齐聚学职群体验中心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研讨。老师们把“教学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联系起来。认识到其间的关系,以教学行为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的,讨论了原有教学设计与教育观念的合理性,讨论出了教学活动更多的发展可能,实现了教学创新。</p> 评课篇 <p>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的目标。为助力教师快速成长,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校同课异构的全体老师共聚一堂,展开了一次集体研课活动。</p> <p>  《桥》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第四单的一篇精读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四位做课老师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等多方面为我们解读了她们的教学方法与设计理念。</p> <p>  评课老师认为高年级的阅读课应以“读”为“根系”,以“思”为“枝叶”以“写”为“果实”,在读、思、写的过程中架起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的桥梁,实现语文的语用作用和育人之效。《桥》这篇课文,按体裁来说是小小说,按教学内容来说归属于阅读教学,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探索小说的奥秘,评课老师如是说。</p><p>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对阅读者而言,要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找寻文本的文路,了解特点,然后按图索骥。文路的找寻需要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了然于胸。且要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寻找到藏匿其间的线索。</p><p> 小小说是属于文学类文本的范畴。此类文本的阅读,读者要特别注重情感的体验。 有一句话概括的很精辟:抓住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关注学生的体验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 所以,教师在教小小说时就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并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体验。</p> <p>  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此次活动,做课老师的魅力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尽情绽放,让所有在场老师有所成长,有所收获!</p> 收获篇 <p>  “玉质虽精更用礲,切磋磨琢趣无穷”。此次四校联盟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为西峰城区小学语文教学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广阔平台,让执教教师从中获得了丰富的个人体验,也让听课的老师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东风和活力,也使语文教师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深入探讨中得到共同进步,推动语文课堂向提质增效的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20年四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我们对语文教学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金秋时节的这一次活动既是一次交流与展示,更是探索小语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崭新的开端。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道路上,老师们相互学习与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供稿:团结小学语文组</p><p>审核:教务处</p>

教学

语文

老师

小学

学生

课堂

教师

四校

同课

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