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的主语是人,但自从读到这句话,就无端觉得芦苇也是有思想的。后来理解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说:人是脆弱的,好比一株芦苇;同时人又是强大的,因为人之为人,最闪光之处在于思考,人类的思考使弱小的人变得强大了。自然再怎么强大,也被人所感知,而它却不可能有任何的思维。帕斯卡尔的话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类思维的一种赞扬和推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里,我不想妄论哲学,只是对这句话的喻体芦苇颇感有研究一番的兴味。查了百度说:“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多种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看来,芦苇不仅有观赏价值,也很有实用价值。但在这里,我依然不想谈论芦苇的诸多实际的东西,只想把我心中芦苇的映像描述给你, 聊以抒怀,或可以娱视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姥姥家屋后有一大片水面,水中沙洲上就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芦苇。每到春天,芦笋在暖阳下钻出来,带着紫色的尖翘。缺乏零食的娃娃们便都蜂拥到这里来,接连不断地拔下芦笋,剥去坚硬的外皮贪婪地咀嚼那一点点嫩绿的细芯,以膏馋吻。一点甜意、一丝淡淡的清香就这样轻易地滋润了我们的童年。夏天,芦苇变得茁壮起来了,超过了我们的身高,伙伴们便不大走进去,只在边上觊觎丛中啾啾叫着的翠绿的小鸟,应大人们的要求摘下漂亮、顺滑、阔大的叶子以备端午的时候包粽子用。幸运的时候,还能拾到几个野鸭蛋,那是何等另人雀跃!有的时候回到岸边,还会在大人们的指导下用苇杆编成迷你的小席子、制成呜呜作响的芦笛 那时候芦苇就像大自然中的山河湖海、风雨霜雪、小草繁花一样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区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初中时,在诗经里蓦然读到这些诗句,心里便起了些莫名的震动。此后再看到芦苇就觉得它仿佛也沾染了 “伊人”之风,虚无缥缈,轻盈雅致,颇有些诗人的气质了。后来了解到端午并延及伟大诗人屈原,读到他的作品《离骚》等诸篇,更觉得夏秋时节那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和顶着翩翩飞羽般芦花的蒹葭韵度非凡。记得还写过一首五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江塘临瘦影,乍见正白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弱梗耽竹韵,苍花对蓼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几番鸿雁举,一念浩波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雨残荷畔,骚音何日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芸芸众生,市声扰攘之中,人就像这在水泊中簸荡的芦苇,坚韧地活着。度过春时的童真、夏日的勃发、秋天的收获、冬令的沉积。春夏那庞大的生命张力自不待言,秋冬时节,白云之下,霞影之中,芦花苍然,大雁南飞, 渔舟唱晚,那一份静雅悠然、那一份岁月的感念真是空前绝后地透辟。漫步水边,与垂头默想的芦花并肩而站,撷一段掠影,就像是久已追寻不到的“所谓伊人”来到了身边,又夫复何求呢?拈一叶芦花,细读花脉,氤氲的流年,参差的际遇,嗟呀的喟叹像一阵风细细地拂过。不必心动,只是静静地相携就足够了。凝目远眺,天高地远,一支来自辽远年代的西洲曲萦绕耳边: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俄尔,又仿佛看到那个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流浪且负载着浓重离骚的诗人徘徊仰叹于沧浪河畔,河面上一只轻舟掠过,歌声袅袅传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时光静谧,周遭随着秋的律动而沉淀、而澄澈,大片的思想着的芦苇围绕着思想的你。这就是你的瓦尔登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