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模式,深究课堂要素 追溯活源,促进生命成长

世纪东城 王光玲

<p>  基于核心素养教改方针的引领,立足于省市县“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改进现实,我们寿光世纪教育集团提出了以“基于学习力提升,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行为”为核心的“活课堂”育人理念,确定了四个维度八个要素,概括为学案活——扣标、问题;策略活——合作、评价;达成活——情境、体系;教师活——激情、亲和。</p> <p>  我们世纪东城学校(初中)在马宗国校长和肖艳校长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成立了研究小组,分别对学案活、策略活、达成活三个维度六个要素进行了详细学习和探究,并在周前会进行了汇报展示。</p> <p>  吕叔湘先生说:如果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各种教学法还有一把钥匙就是活。柳燕丽老师从“活”字开始,对“活课堂”理念进行了解读:“活课堂”就是“不唯模式活”,从“入模—定模—出模”,不强求老师必须采用某种固定模式,而是让学生、教师、学科知识都焕发生命力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本身,更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老师、学生、学科共生长。</p> <p>  柳燕丽老师还借助上周与广文中学老师进行的同课异构课堂,对“学案活”进行了举例解读,讲到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让学生“真动脑、动真脑”;所以设置问题时,要优质设问,使之成为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p> <p>  学习目标是希望学生经历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形成的预期结果。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明确了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蒋绚绚老师从教学目标分解的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范本。</p> <p>  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能思考?带着这个问题,牛红丽老师展开了对“学案活”之“问题”的解读,从减少课堂中事实性问题的提问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让问题成为成功学习的本源、教学目标的转化,让学生变“解惑”为“思辨”,变“消事”为“惹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p> <p>  接下来,杨丽雅老师和李春艳老师就“策略活”之“合作”进行了解读和举例。两位老师都均提到了小组合作,杨老师着重讲了小组合作在课堂重点的应用,并从合理分配、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李老师则对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小组课堂示例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p><p> </p> <p>  王少非先生说:课堂评价是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促进学生学习改善的过程。所以黄宗梅老师从语文教学角度对“策略活”之“评价”进行了解读,特别是从语文习作方面,探究评价的介入,使得评价不再是教学的终点,反而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一系列反馈、分析、解释、指导等活动,形成“活而后评,评而后教,教而后学”的课堂生态。</p> <p>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王光玲老师从“达成活”之“情境”角度进行了解读例证,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王老师从问题情境和生活情感情境进行了课堂例证。提到问题情境设置时:</p><p>1.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和必要性;</p><p>2.学生必须感兴趣;</p><p>3.问题情境一定要直奔主题,简洁高效;</p><p>4.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水平,不能超出太多;</p><p>5.学生无法回答时需要细分问题进行追问。</p> <p>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从人类的记忆看,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在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郭彦敏老师从“达成活”之“体系”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从知识体系概念、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三方面进行了解读。在课堂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分门别类、小模块化,去繁求精,用生活实例点缀知识,加强知识的记忆深度。</p> <p>  马宗国校长做为研究小组的引领,肯定了老师们的探究,并对每位老师的解读回报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策略活”是“活课堂”非常重要的维度,包括“合作”和“评价”两个要素,“合作”不仅仅是小组合作,还包括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内容,所以还需要老师们继续深入研究。“评价”选取的角度很好,也可以继续扩充,把评价最大化、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所有要素的的解读探究还在路上,应该继续进行,并且全体老师要一起深入研究课堂,把课堂激“活”。</p> <p>  最后,马校长还以王建亮主任《平面镜成像》这节课,对“活课堂”之“策略活”给予了形象生动的举例和演示,让老师们受益匪浅。</p> <p>  破解学习的“基因码”,改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力,让学生立体成长,并认真构建好集团“课堂观”,打造优质课堂,使“活课堂”成为集团一张亮丽的名片是我们世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在课堂,探究在课堂,提升在课堂……</p>

课堂

老师

学生

学习

解读

评价

情境

教学

活之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