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孩子上幼儿园迟到的现象,让老师和家长都有些头疼。偶尔迟到不算啥,一旦成为习惯影响可就不容忽视了。</p><p><br></p> <p>1、学习兴趣越来越淡</p><p>经常迟到的孩子,容易错过一些晨间集体活动,导致难以融入小伙伴之中。</p><p> 学习的兴趣,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培养。断断续续地去幼儿园,跟不上大家的学习节奏,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们越来不想去幼儿园。</p><p> 2、时间观念越来越模糊</p><p>当迟到成为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就会助长拖沓的行为,习惯性地找各种理由不去幼儿园。</p><p>拖沓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还会导致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想着偷懒,不脚踏实地。</p><p> 3、规则意识越来越淡薄</p><p>3-6岁,是孩子萌生规则意识形成初步规范的重要时期,孩子在幼儿园里有序地进行学习、游戏等活动,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p><p>如果孩子总是迟到,只会影响秩序感的建立,错过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p><p> 4、身体发育越来越不佳</p><p>孩子出现迟到的行为,意味着错过幼儿园提供的早餐,或是只能着急地往下咽。等到午饭时间到了,他们却丝毫没有饿意,时间一长,就会给孩子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p> <p>而且,时间紧迫的时候,不仅仅是孩子,连我们也会犯一些想象不到的低级错误。</p><p>看似一笑而过的闹剧,却难免会被大家,当做玩笑常常拿来说起。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p> <p>迟到有这么多坏处,爸爸妈妈理所当然要努力避免啦。可是,眼看着孩子要迟到了,很多家长会在不经意间犯点儿小错误。</p><p>1、慌忙催促</p><p> 时间一点点过去,孩子马上就要迟到,我们会着急地催促孩子赶紧刷牙洗脸,穿衣穿鞋。焦虑在彼此之间不断蔓延,失控的情绪瞬间爆发,孩子看上去却越来越拖拉。</p><p>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他们却是需要记住和习惯的过程。</p><p>2、过度代劳</p><p> 不断地催促,孩子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家长决定主动出击,插手代劳看似能够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却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入小学依旧磨磨蹭蹭经常出现迟到的状况。</p> <p>可是,孩子迟到,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如何做到不迟到?重点还要不吼叫呢?</p><p>1、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p><p> 小朋友年纪还小并没有什么时间观念,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孩子了解与认识时钟,一起收听关于时间的故事。 </p><p>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p><p>小朋友的生活习惯大多数受到父母的影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每天晚上9点准时让孩子上床睡觉,可以陪着孩子听听晚安故事帮助孩子更快进入梦乡。</p><p>3、提前准备需要的衣物</p><p> 可以与孩子一起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要带到幼儿园的东西,不仅节省了挑选的时间,还能够避免孩子早晨匆匆忙忙的准备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p><p> 4、营造科学的睡眠环境</p><p> 我们都知道自然光线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遮光率过高的房间反而让孩子久久不愿起床。感受昼夜交替的变化,才是最适合孩子的睡眠环境。可以把孩子房间里遮光窗帘更换薄一点。</p><p>5、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p><p> 音乐是唤醒起床的好方法,挑选孩子喜爱的音乐,然后进行定时播放或者使用幼儿园的起床音乐。让孩子逐渐摆脱睡意,跟着熟悉的音乐节奏,边唱边跳迎接新的一天。</p><p> 6、期待幼儿园的生活</p><p> 期待,能够激发起床的动力。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可能是一次有趣的秋季活动、也可能是美味可口的饭菜。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与孩子聊聊发生在幼儿园的趣事,找到幼儿园吸引孩子的地方。</p><p>7、允许赖床一小会</p><p> 孩子不喜欢早起,有的是习惯使然也有一些是基因和血糖在“作怪”。可以提早叫醒孩子的时间,预留几分钟给他们赖床。 </p><p>8、承担迟到的后果</p><p>有时候,在孩子看来迟到并不是一件坏事,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体验过迟到带来的后果。孩子上幼儿园迟到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和老师说明情况,承担迟到带来的后果。除此之外,也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反省今天迟到的原因。</p> <p>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心疼孩子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的障碍。配合老师,孩子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坚持准时送他们上幼儿园。</p><p><br></p> <p>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让孩子适当的吃苦。有智慧的偷懒,有技巧的干涉。帮助他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受益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