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理想与信念

徐培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引 子</b></p><p><br></p><p>因为疫情,本该上学期给大一新生上的8课时《新生研讨课》,挪到这学期上了,尽管九月份是鄙人的退休季。</p><p>这课已连上好几届学生了。我总是先让同学们挨个作一自我介绍。主要是说高考情况、填志愿情况,对专业、学校和对学校所在地的初步印象,就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学什么、怎样读大学等谈谈看法,重点介绍下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职业规划、奋斗目标和理想。因为是小班上课,又是研讨课,所以有条件这样做。</p><p><br></p><p>只有少部分同学有明晰的目标和规划。有的只说出了考研一词。部分同学很迷茫,或从未想过。</p><p><br></p><p>应试教育下,考上非211/985学校的同学中,听话的孩子比较多,会想问题的好像比较少?考上211/985学校的同学,会想问题的就比较多?</p><p><br></p><p>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受害者?</p><p>应试教育这不好那不好,可它选拔了我们,使我们上了大学,成了大学生!填鸭式教育,囫囵吞枣地学习,必然导致部分同学被环境裹挟,被动地被冲进大学校园(当然,你也曾点灯熬油、头悬梁锥刺股),导致大家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目标并不太清晰,理想不知有无,迷茫、困惑是自然而然的了,更遑论人生规划。</p><p><br></p><p>这说法对吗?:)</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眼前的vs长远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具象的vs抽象的</b></p><p><br></p><p>植物的目标是向上生长,争取阳光。</p><p>动物的理想是填饱肚子,生存下去。</p><p>小朋友的目标是像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会拿筷子会拿勺,会坐会站会翻身,能走会跑能骑车,能说会道会唱歌,能写会算会看书,快快长大娶媳妇。:)</p><p><br></p><p>一开始,目标是具象的,甚或是本能的,很明确,很近,也很急迫。日渐长大,目标越来越抽象,越远越模糊,越不具有急迫性(娶媳妇、嫁人除外:))。</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我咋就落伍了?!</b></p><p><br></p><p>有的人,稀里糊涂就没了目标,就会停下来,留在某个阶段,开始享受人生,不再长进。或被逼无奈,停了下来,开始劳碌奔波,终日为生计所累。</p><p>等发现自己落伍了/等能腾出手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重新确立目标,再想迎头赶上,可能已错过了时机。跟同龄人的差距就这样产生,并开始持续扩大: 不是我下沉了,而是别人上升了。可能停留在金字塔塔底或塔身的某一级台阶上,努力转圈耕耘着。时不时地会停下来,仰望一下在塔身高处的同龄人,甚或比咱年轻的人。</p><p><br></p><p>一开始,领奖台上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人家为国争光,羡慕啊!心想,要是我也能,该多好!</p><p>再后来,领奖台上都是同龄人,已觉不好意思了。</p><p>再再后来,领奖台上都是小弟弟小妹妹,这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离开电视回到房间。别人家的孩子,而且是比自己小的。开始惭愧了。</p><p>再再再后来,在自己的塔级上转圈劳碌,不懈努力。娶妻了,生子了,目标与理想,开始转移到孩子身上了,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p><p>一辈辈,故事就这样一遍遍重复上演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天有多高?</b></p><p><br></p><p>在说谁呢?当然是在说笔者自己!:)</p><p><br></p><p>农民子弟,文革中上的中小学,啥都不知道,啥都不懂。七七年恢复高考时,甚至不知道西安还有那么多所大学!知道农民、工人、军人、干部、教师这几种社会角色,知道咱父母不是吃商品粮的。想当兵,成分还不好。不是政策不允许,而是贫农、下中农优先,中农靠后替补。:)</p><p><br></p><p>还好,七八年考上了大学,进了城。</p><p>上学期间也看了不少小说,中外名著都有(但个人传记看得少)。也看过不少场露天电影。但城市、城里人生活仍属于另一个世界。始终未曾去到过城里人家,无论是老师家还是同学家。只知道塔基百姓的生活----农村生活。半村半城的单职工家庭生活,已让我们这些父母双亲都是农民的纯种乡下人子弟羡慕不已了!</p><p><br></p><p>也就是说,当时,大多数农民子弟的理解是,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毕业后能按月拿工资,帮衬父母,供养弟妹。还意味着什么,不能说一点儿不知道,但影影绰绰,就像身在大雾里。当时可怜到啥程度?连“出人头地”一词都没听说过,更甭说“阶层跃迁”了!再比如,人都说,时代幸运儿,天之骄子。鄙人没这感觉啊!早知道的话,怎会毕业时老老实实服从学校的工作分配,“充军”东北?!怎会因十块钱而没背政治导致考研名落孙山?!</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xxesxv?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i> </i>我的母校,我的交大☆西交大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有感</a></p><p><br></p><p>发配东北、来到一个刚升本不久、中专起点的学院后,熬过最初的迷茫,重又斗志昂扬起来,想得到指点,想学点东西。故而兴冲冲来到教研室主任家。请教他: 我想提高,该看哪些书。人家很热情,也很认真,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我一看: 本科阶段全学过了!</p><p>。。。</p><p><br></p><p>始发考研宏愿!</p> <p>但学校官方不让考!</p><p><br></p><p>与鄙人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下过乡、上过班的同学,另一个虽年龄相仿、但父母都是高知的同学,他俩就觉悟得早。</p><p>前一同学自知自己年龄相对较大,在学习上没法跟我们这样的应届生或年龄更小的小神童们竞争(文革后恢复招生的前两届,77、78两级,班里同学年龄差别很大),故早早将学习重点转向外语,上学期间就开始关注涉外酒店。毕业后在一间工厂稍作过渡,就下海进入酒店业。至今仍在这行打拼,但早已混成人上之人了。</p><p>后一同学也是外语,天天听学校广播里的《新概念》英语。不过,他的目标是出国。82年他考上了研。85年硕士毕业时,已开始办出国手续。他本不想留校任教。若想工作的话,可以分配到不错的单位。但怕新单位也像我的单位不让考研一样,把他这天之骄子视作本单位珍宝,卡他出国,因而就留校任教了: 毕竟母校人头要熟一些。后来,他夙愿实现。多年后相见,知道他在国外早已功成名就(注1)。</p><p><br></p><p>两相比较,借用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那句台词感叹一下:</p><p>八年了,别提他!:)</p><p><br></p><p><b>背景,阅历,见识,眼界,格局,境界</b>,这几个词的相互关系鄙人始终没理顺,相信看官比我强。这其中也包括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吧?</p><p><br></p><p>这些东东跟本篇的主题有啥关系啊?:)</p><p><br></p><p>当然有关系!</p><p><br></p><p><b>知道天有多高,心才可能有多大!</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阶层固化,攀升无门?</b></p><p><br></p><p>狼孩的故事都听说过吧?狼群及头狼是牠的天,是牠的宿命,牠努力成为头狼那样的狼,而绝不会想到成为一个人!</p><p><br></p><p>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电影《流浪者》曾风靡改开初期的大江南北。其中大法官的“好人的儿 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说法,跟我们文革中批判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如出一辙吧?类似的说法还有“老子英雄儿好汉”:)。</p><p><br></p><p>血统论当然是不对的。但其中是否蕴含着“知道天有多高,心才可能有多大”的道理(家庭的“人脉”、“资源”等说词则另当别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否也是这个道理?</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不一样的阅历</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不一样的见识</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么,在手机已变成掌上电脑N多年以后,现在的年轻人,学过历史地理,受过起码的比较系统的初等教育,大概都知道天有多高吧(更何况还有为数不少的、像鄙人一样的、自以为是的所谓“过来人”、婆婆妈妈的强迫症患者一篇篇的唠叨呢)?</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知道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知道两弹一星元勋,知道国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张伯礼、汪勇,知道郎平、郎朗、丁俊晖;除了知道学院与大学、民办与公立、一本与二本外,还知道211、985、双一流,更知道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科大、中国科学院、社科院;清晰地知道啥叫“财务自由”,啥叫“别墅”,啥叫“庄园”,还有香车美女:)?知道福布斯排行榜,知道马云也曾像卖狗皮膏药的一样走访客户、乞求风投?</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们也曾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大部分好像也出身农村吧?他们肯定是奋斗出来的,但他们也曾迷茫、彷徨过?</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就是说,固然有“阶层固化”一说,固然家庭的“人脉”、“资源”很重要,但只要抱定“一辈要比一辈强”的信念,只要努力,只要准备好、抓住机会(有的人可能恰巧站到了风口上:)),虽然我没有可拼的爹,没有可卖的色相,我依然会通过努力奋斗,爬上更高的台阶!</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更高的台阶,算是奋斗目标?算是人生理想</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不知道。</span></h1><p><br></p> <p>回头来看,从小到大,凡是目标明确又急迫的季节,学习(注意,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动力就足,效率就高,成长就快,而且活力四射的状态会相对比较持久。</p><p>想想小朋友学抬头、学翻身、学爬、学坐、扶着床沿想站起来、学吃饭、学走路、学说话时,是怎样的努力与百折不挠?!</p><p>想想初高中阶段,我们一天要上多少节课,书包有多重,桌上的复习资料堆得有多高,用过多少个作业本、多少张纸、多少支笔芯?!我们居然熬了过来,挺了过来!!</p><p>靠什么?凭什么?</p><p><br></p><p>那时候还小、还傻,所以被环境(家长和学校)裹挟着?还是内心有个冲动: 我要考上大学?即就是某种程度上被环境裹挟着,可这环境的目标非常明确吧?</p><p>高考,高考,高考!</p><p>上大学,上大学,上大学!</p><p><br></p><p>那么,现在,你考上了,你已经是大学生了,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明确吗,急迫吗?你的理想又是什么?:)</p>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10月21日~31日</p><p style="text-align: right;">于 安徽 马鞍山/黄山屯溪</p><p><br></p> <p>注1: 受他们几个外语狂的影响,我也天天《新概念》,虽没明确目的,但毕业那年考研,鄙人英语60分。好事的看官可以查查,82年考研,全国有多少考生英语及格。虽没考上,但这一点,着实让鄙人欣慰了很长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