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p><p>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华侨大学、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国民中心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2018年3月19日3点21分,洛夫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1岁。</p><p>个人简介</p><p> 洛夫,原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2]、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2]。1928年生于衡阳东乡相公堡(今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2],1943年以野叟笔名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于衡阳市《力报》(今《衡阳日报》)副刊。1949年赴台湾,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洛夫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3]。</p><p>人物生平</p><p>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中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2]、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p><p>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国民中心小学、衡阳市二中、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3年在《衡阳力报》(今《衡阳日报》)上发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离衡随军赴台湾[2]。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p><p>《红楼梦》续书,扛鼎作家温皓然与洛夫、陈琼芳(2016年11月北京)</p><p>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与纪弦早一年创办的《现代诗》,并任总编辑二十余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创世纪》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融合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体系。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2],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