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写给我的婆母

殷晴

<p>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的亲妈,一个是婆婆。26岁我离开妈妈到婆家,和公婆生活在一起5年多,习惯了管婆婆也叫妈妈。婆婆对我很好,我叫她妈妈很自然。</p><p> 婆婆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贤妻良母,一起生活5年多,深刻感受到做一名家庭妇女的不容易。与我们比较现代的家庭相比,感觉他们还处于封建家庭的状态。婆婆在家里贡献最大,却最没地位,每天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孩子们长大了,虽各自成家,但都在一个县城,时不时回来,她还要协调各种关系,媳妇、女婿谁也不能慢待,只能劳累自己、委屈自己。我初到婆家很为婆婆抱不平:为何一样的人,只因为没有工作,家庭地位就如此不公?</p><p> 我的父母则不然,爸爸在国家机关,妈妈在医院,工作都很忙,家务共同分担。虽然妈妈多做点,但家庭地位还是比较平等的,家里的事都是妈妈说了算。爸爸只要在家也帮着干活,妈妈不在的时候,爸爸在家也能独当一面,谁也不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p><p> 婆婆家就不一样了。婆婆好像天生就是伺候人的,每天最早一个起、最晚一个睡,一天到晚不闲着:收拾家、做饭、洗衣、喂猪、喂鸡、帮儿女看孩子。而公公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不下班不回家在外面转悠,等着饭熟了吆喝他;即便回家也是炕上坐着,或看会儿电视,或提前弄两小菜、喝点小酒,好不自在。吃饭也是吃一碗婆婆给盛一碗。婆婆吃饭时也不消停,总是盯着别人的碗,看到谁吃完了赶紧放下碗给盛饭,还不时倒腾饭桌上的菜,怕别人够不着。其实桌子很小,大家都够得着,她已养成习惯,生怕男人、娃娃们吃不好。更可气的是:公公对婆婆辛苦做出的饭菜总是挑三拣四,这个咸了那个淡了的,没有一天满意的。婆婆也总是好脾气的答应着。我时时替婆婆感到压抑、感到累,而她仿佛这是天经地义,毫无怨言。就连我有时帮忙洗洗锅,她都抢下来说:“新媳妇不该做这些营生了,这点活儿我捎带就做了,不用你。”</p> <p>  在婆婆家里我感到妇女还没有得到解放,就想替婆婆翻身,暗地里和婆婆交谈,和她讲我们家的民主和平等,问她是否感到不平。她叹口气说:“现在可好多了,以前在乡下,我又做饭、又种地的,你爸爸回家吃饭没个准点,回不回来也不打个招呼,有时做熟了他却不回来吃;你吃完收拾了,他却领着一帮人回来吃,你还得重新给他们做,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也不好意思给人脸子。几十年都习惯了。”婆婆习惯,但我不习惯,有时饭桌上公公数落婆婆时,看着婆婆憋红了脸,我就替婆婆说两句公道话,公公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就这样,婆婆有时也敢回敬公公几句了。有一次婆婆当着公公的面说:“你们不知道,你爸爸年轻时特别抠门,我不挣钱就像没理了。那时在村里种地有粮食,他饭菜钱都不给我几个,我也不好意思和他要。有一次家里没咸盐了,到处找不到他,我挺生气,做饭就没给他放盐,这才争取到几个零花钱。”公公尴尬地说:“哪有的事?”我在那里吐吐舌头。</p><p> 其实婆婆是个特别明事理的女人,无论走到哪里,街坊四邻都说她好。我也觉得婆婆说话、办事比较公道、在理,就经常夸婆婆有文化。婆婆高兴地说:“其实我比你爸爸念得书多,我是高小毕业,当时在班里也是好学生,还是篮球运动员,两步半投篮特别准,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县里的比赛了。你爸爸只念过几年小学,只不过我成了家就顾不上学习了,你爸工作了以后还在不断学习。”我听了直替婆婆遗憾,觉得命运很不公平。其实不公平的很多,后来我在和婆婆的逐渐熟悉中了解了更多。</p><p> </p><p> </p> <p>  婆婆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学习好,还会打篮球,可以说说是学校的校花,村里的村花,到村里一打听可以说无人不知。那时村里人思想比较落后,女孩子念几年书识几个字就在家中待嫁了,十六七岁就不断有人登门说媒,还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公公有工作,家庭也比较殷实,所以婆婆由父母做主16岁便嫁给了公公,17岁就生了头胎。那时自己还是个孩子,还在长身体,就稀里糊涂做了母亲。大闺女两三岁的时候,政府得知婆婆的大哥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作为军烈属给了婆婆家一个就业指标,由于婆婆的弟弟岁数还小,家里就把指标给了出嫁的婆婆,工作分配到集宁制锁厂。机会难得,婆婆于是把孩子交给娘照管,来到集宁制锁厂成了一名正式工人。但是公公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怕婆婆出去见了世面,一去不回。没过几个月就抱着孩子追到集宁,硬是把婆婆拉了回来,不让她再去工作,婆婆没办法只好依从。后来又接二连三生了五六个孩子,再也没机会出去工作了。说起这些,婆婆叹息道:“就让你爸爸拖了我的后腿,不然我现在能领多少退休金?”听得我瞠目结舌,不相信居然还有这种事情,别人想弄个工作还弄不上,他们却这么轻易就丢了,就因为男人的小心眼和霸道?</p> <p>  从此婆婆的家庭地位再没有得到提升。后来公公调回县城,孩子多了,县城念书开销大,单靠公公一个人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婆婆不但要承担全部家务,还要出去打零工补贴家用,更是起早贪黑,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她经常是天不亮就起来做好全家人一天的饭食,然后再去做工。有时兼做两份儿工,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不知受了多少苦。有一次竟然因为劳累过度晕倒在打工的豆腐房,把脑袋还碰伤了。婆婆说:“那时我打工挣得钱顶你爸爸两个人的工资,全凭我这两个钱供孩子们念书了。”“就那样受了伤也没人心疼,歇两天继续去打工”听得我真是心酸,对婆婆说:“人就得自己心疼自己,别人哪能设身处地,人家都以为你是铁打的了”。婆婆连连点头。</p><p> 婆婆真的是年轻时受苦太重,不知道珍惜自己,到老弄下一身病,七十多岁就脊背疼痛,坐卧不宁,虽多方诊治一直病根难除。啥也不能干了,她才终于歇下了,但心里还是不甘,总是说自己没用了,给儿女添累赘了。我觉得她若不难过,正是可以享福了。</p><p> 如今,婆婆由于身体不好,脾气也大起来,换了公公迁就她、伺候她。虽然家里雇了保姆,但婆婆一刻也不让公公离开,总是让他陪着。公公也变得好脾气了,耐心得乖哄着过了十来年。</p><p> 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颠倒过来了”。我也不用再替婆婆抱不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