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教研遍地金黄。为了打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漳县一中数学组进行了以“高效教学为主题”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这次活动为全校数学老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听课议课活动</b></p><p> 2020年10月20日早上第二节课,由杨强娟老师在高一二班进行了公开课教学,数学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观课活动,学校领导骆校长、梁书记、生物组教师李婷婷也参加了听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激情澎湃的讲解</b></p> <p> 课堂上,杨老师亲切和蔼,循循善诱,语言感染力强,处理教材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能力的提升。生动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优美,同时,更给听课的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与回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骆校长,梁书记亲临课堂</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渴望求知的眼神</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精彩绝伦的回答</b></p> <p> 下午,首先由杨强娟老师进行说课,大家认真聆听。数学组全体成员就杨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畅所欲言的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并互相探讨,如何将本节课讲的更好,更高效,真诚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杨强娟老师说课</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月考分析</b></p><p>1.韩宏宝老师对高一月考进行了分析</p> <p>2.崔海军老师对高二月考进行了分析</p> <p>3.蔡学科老师对高三月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高三复习备考提出了建议</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组长曹跃对全体组员进行了新课改培训</b></p> <p>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视角</p><p> 曹 跃</p> <p>视角一:以教材为根本,教材引领课堂</p><p>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经过严格审查,是课程标准直接而全面的体现,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教育树立了基础的、统一的标杆和尺度,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必须做到:</p><p>1、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显性内容的设置意图和隐性内容所渗透的思想方法等成为教师用好教材的前提。挖掘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以及背后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把每一个知识点放在由知识链和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坐标系网络中去认识,防止知识碎片化和方法单一化。如求参数的范围,其基本方法是构建函数,将所求参数化为另一变量的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随着函数难度的增大,可利用参数方程构建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图像,这样,从知识方面,将函数,导数,参数方程有机结合,形成知识串。求解过程中渗透着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形成思想方法链,两者相互交着,组成知识与方法网络。</p><p>2、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教学中不能把教材神圣化,表现在其一窄化教材内容,唯教材是从,只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其二,教材内容的圣化,一切以教材的内容、观点和表述为问题的解答标准,为思考的导向标准,不敢越雷池半步,思维被格式化。</p><p>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的实质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即对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呈现的与具体目标相匹配的内容。分不清这两者的关系,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源所在。如何解决“只有教材内容,没有教学内容”的问题呢?简单地讲,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其次,教材处理需要通过“三化”以实现“三有”:一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即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从何而来”,让教材内容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二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情境化,即介入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体会教材中学的知识“到哪里去”,能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三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结构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依据清晰的目标,采用新增、删除、更换、整合、重组等方法,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p><p>4、防止教材边缘化,表现在其一是塞入、补充大量的拓展资料、信息,造成学生贪多嚼不烂,导致学习劳而无功;其二是匆匆把教材内容教完、讲完,在学生还没有深入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就进行大量的练习,实施题海战术。</p><p>教学资源是包含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结论、产生的问题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生态资源。</p> 视角二: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载课堂<br>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是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过程,为此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关注教师的表现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落实课程改革,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教案,不是自己教学技艺的提升,而是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因此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成知识的自主构建是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难点。<br>1、了解学情是发挥学习主体的基础。 教师课前预设是鉴于教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否适合学生,必须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制定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了解学情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br>2、明确教学目标是落实好以学生主体的前提。的恰当、具体、可测设定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在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拓展课堂空间,丰富课堂内涵,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的解读教材,了解各种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设定,进一步内化课标要求,为设定教材目标奠定基础,为学生学习制定恰当、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br>3、科学设计学习流程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只是课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课堂的编外学生。教师在设计学习流程的时候,更多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自己教学技艺的提升。如何设计学习流程,是教师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是否我们应从教中心转向学中心,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更多的在于知识内化、素养的提升,而不是知识本位的课堂。<br>4、“深度参与”是提高主体能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参与”是指贴近学科本质、满足学生深层次需求,能够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持续体验、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同时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课堂学习状态。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师应该综合分析以下几点:参与目标,即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指向学科教学目标、是否指向学科核心能力;参与内容,即学生应该参与怎样的活动;参与方式,即学生如何参与、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参与成效,即学生参与活动后会有什么收获。<br>总之,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出彩的课堂,而且一定是出在学生身上!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听、思、议、算的状态之中。<br> <p>视角四:以活动为路径,活动激活课堂</p><p>如果说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那么学科活动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形成。学科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科活动,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其中学的活动是根本。学科教学过程即学科活动的过程,“数学素养是主体在经历的数学活动中产生的,它难以通过传授与习得来获得,其生成依赖于主体对数学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表现”。</p><p>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各种亲自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学习。让作为主体的学生的身体进入教学中,发挥身体知觉的认识能力,让学生把每一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以自己的方式来与物体交流,让线条、色彩、形状成为对事物的思考方式,打通感官之间的屏障,联系感官之间的感觉,发现声音的视觉、颜色的听觉,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p><p>总之,知识在活动过程中生成,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提升,思维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意志在活动过程中历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认知方法的过程,为此必须处理好课前预设的过程,课中生成的过程,课后督查的过程。</p><p>视角五:以情境为桥梁,情境搭建课堂</p><p>知识是盐,情境是汤,盐只有溶于汤中,吃起来才可口,才能被肌体有效吸收和利用。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能好理解和消化,所以可以说情境是学生认识的桥梁,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具体而言,情境是沟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沟通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的桥梁、沟通知识与思维的桥梁。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其一,情境创设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让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其二,情境增加了学习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交织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其三,情境可以刺激学生,不仅使学习过程成为对知识本身的接受,更会使学生产生情感与共鸣。</p><p>视角六:以问题为主线,问题驱动课堂</p><p>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善教着必善问。设置好学科核心问题,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知识传授课堂转变为以问题驱动为主的能力提升课堂,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p><p>1、“学科核心问题”指学科教学中既能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和积极思维的问题,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p><p>2、学科核心问题设置的着力点应放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p><p>3、在设计学科核心问题时,教师应该把握“三个基点”: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兴趣的引发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的迸发点);深入学科知识本质(强调学科思想方法、抓住学科基本结构);引导学生的持续发现与建构。</p><p>4、要设计好核心问题,教材分析必不可少,教师要做到“三读”:读透教材目标、读清教材前后联系、读明教材知识纵向逻辑关系。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学情分析,努力做到“五知”:已知,学习的起始点;想知,学生的兴趣点;能知,学生的潜力点;难知,学生的困惑点;怎知,学生的探究点。</p><p>5、核心问题设计的三个切入点:学科教材、学生需求、课堂活动。以教材为切入点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抓内容”“抓冲突”“抓应用”。以学生需要为切入点设计问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即学生希望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活动为切入点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段特点,关注学科的知识特点,关注课型的流程特点。</p><p>6、避免几种现象:①设置的核心问题“深度”不够,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参与行为,但情感不深切、思维不深入、理解不深刻。课堂教学看似热闹,实则缺少条理和深度,有“温度”而无“深度”;②设计的核心问题缺乏指向学科特点或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思维没有方向;③问题设计脱离学生学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思维参与或参与度较低。 </p><p>视角七:以素养为目标,素养引导课堂</p><p>200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定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归宿。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教学活动的每一种方式,都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而展开的。</p><p>视角八:以思维为核心,思维贯穿课堂</p><p>学科核心素养来自学科知识,严格来说,它实际上来自学科知识所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从这个角度说,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而学科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学科思维,所以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是基于学科思维的教学。基于数学学科本质的教学绝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达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目的。</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蹲组领导张校长做了重要讲话</b></p> <p>1、新课改下数学作为必选学科,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希望数学教师提前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2、课堂教学要低起点,小坡度,慢速度,教情要依学情而定,不能将学生理想化;3、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看教师讲了什么;4、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数学学科本质,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放在首位,为此,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维,展示具有逻辑的数学思维。</p> <p>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让我们一起播撒下教研的种子,让我们凝聚智慧和力量,辛勤劳作,精心培育,期待教研的种子能够发芽、成长、开花、结出硕果,以优异的成绩争创一流教研!</p><p> </p> <p> 非常感谢您能静心读完漳县第一中学数学组美篇,因为一路有您的陪伴,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精彩,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