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间:2020年10月20日</p><p>地点: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p><p>执教:黄梅</p><p>年级:四年级</p> <p>课前交流:你了解到的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p><p>一、出示题目《盘古开天地》,概括主要内容。</p><p>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p><p>学生提出: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么开天地的?</p><p>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提示:为什么开天地就是故事的起因,怎么开天地就是故事的过程。我们可以运用这样提问的方法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p><p>2、交流还有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呢?</p><p>(问题法、合并段意法、抓关键词句法..)</p><p>二、交流神奇之处</p><p>1、聊聊故事中你想象或感受到的神奇的地方。</p><p> 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对“为什么是大鸡蛋,而不是大石头”很感兴趣,大家众说纷纭。老师的参与引导,让这个问题圆满得到解决,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体地位。</p><p>2、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神话故事呢?</p><p><br></p><p><br></p><p><br></p><p><br></p> <p>三、对比阅读,发现故事背后的秘密</p><p>1、对比阅读《盘古开天地》与《上帝创造世界》</p><p> 自由阅读,发现不同神话人物背后的秘密。经过阅读,学生发现这两篇神话相同点都是描写这个世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而不同点就太多了,如:盘古开天地花了十万八千年,上帝只用了七天;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世界,上帝创造世界使用的是神力......</p><p> 老师继续营造盘古顶天立地的氛围,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他依然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当中。学生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了盘古的辛苦与劳累。并从文本中找出“证据”——-盘古已经“精疲力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精”与“筋”的对比,更深刻地感受到盘古这一“人”的形象,而并非是“神”。</p><p>2、继续阅读选文,发现神话中“人”的影子。</p><p> 对比阅读《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普罗米修斯》和《钻木取火》,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分享与交流。</p><p>这样一对比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就鲜明起来了。</p><p>3、教师适时进行小结:面对困难与灾难,这些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他们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抗争,与命运进行不断地抗争。比如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射日的———后裔.......</p><p><br></p> <p>四、走出文本,深刻感悟</p><p>1、观看近、现代历史中灾难纪录片。(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到汶川大地震,再到抗击疫情)</p><p>2、看完后,教师提问:你想说点什么?</p><p>3、学生交流后,再次回到之前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神话故事?</p><p> 有学生回答道:神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给予我们战胜困难与灾难的勇气。此时,我想老师本堂课的目标已经达成了。</p><p>4、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播放了中国辉煌发展的纪录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p><p> 课已经结束,但大家却意犹未尽,真是让人回味无穷!</p> <p>观课感:</p><p>1、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把握主要内容到交流神奇之处,打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阅读神话故事,引发思考。通过三组群文对比阅读,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走出文本,让这一问题的答案刻骨铭心。</p><p>2、对比是这堂课的核心亮点。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到盘古开天地的艰辛,感悟到了中外神话的人神之别,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更深刻的理解了故事人物面对困难与灾难不屈服,勇于抗争的精神。</p><p>3、课堂的思路非常清晰。问题即线索,贯穿始终,这一问题将神话与现实巧妙的联结起来,触动了所有听者的心。</p><p>4、唯一遗憾的就是,四十分钟太短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太有限了,没有充分的读,只依靠课前曾经读过,因此交流的还不够深刻与彻底。相信要是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课堂会更加精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