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须知:高磷血症为何会青睐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预防?

🌻

<p><b>磷是机体的重要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1%。其中85%的磷与钙结合,构成骨骼牙齿,14%在其他组织的细胞内,另外1%存在于细胞外液,极少量在血浆。</b></p><p><br></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br></span></b></p> <p><b>除了构建骨骼牙齿这种为人所熟知的作用之外,磷还会参与细胞功能的维持和代谢。</b></p><p><b><span class="ql-cursor">既然磷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么人体是如何吸收代谢磷这种元素并保持体内磷的平衡的?请见下图</span></b></p> 高磷血症青睐慢性肾脏病患者 <p><b>正常成人每日饮食大约含磷1~1.5g,这些含磷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并被肠道吸收,吸收率为65%~70%,经肠道吸收后的磷会进入机体参与代谢。</b></p><p><br></p><p><br></p><p><b> </b></p><p><b>那些食物中未被吸收的磷(约1/3)则会与胃肠道中的一些电解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直接随粪便排出体外。</b></p><p><br></p><p><br></p><p><br></p><p><br></p><p><b>磷随血液流经肾脏,每日肾小球滤过的磷近5g,但其中绝大多数会被重吸收,剩下的部分随尿液排出,这也是人体磷排泄的主要方式。体内约有70%的磷经尿液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排泄磷的能力下降,血清中磷的浓度就会升高,体内积攒过量的磷,当血清磷浓度大于1.45mmol/L时就可以诊断为高磷血症。</b></p> 如何预防高磷血症? <p><b>高磷血症是一种慢性隐性的并发症,从血磷开始升高到发病,间隔可能要好几年,一旦出现骨痛等明显症状再重视却为时已晚,不仅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也不佳。</b></p><p><b><span class="ql-cursor"><br></span></b></p><p><b><span class="ql-cursor">我们日常饮食中的磷包含两种,即有机磷及无机磷。有机磷的来源主要是指:动物蛋白(肉、奶、蛋)等、植物蛋白(豆类),这些食物中有约40-50%的磷会被人体吸收。无机磷主要是指食品添加剂,这类磷几乎100%被人体吸收。</span></b></p> 选低磷高蛋白质食物 <p><b>控制血磷关键需从饮食管理着手。专家提醒,肾友们平时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食物)、脂肪、蛋白之间的摄入比例,大概维持在6:3:1左右。</b></p> 注意磷的摄入限制 <p><b>含磷较高的食物:豆类制品、牛奶等;其次是各种调味品,如酱油、辣椒粉、芝麻酱等;腌制熟食、加工食品如烧鸡、卤肉、火腿、香肠中也含有大量的磷;坚果类和菌菇类。</b></p> <p><b>肾友们需均衡蛋白质和磷的摄入:首选优质蛋白即含磷量相对低、蛋白质量相对高的食物。值得重视的是,鸡腿、鸡胸脯肉及部分鱼肉的磷含量均偏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磷含量则相对偏高。</b></p> <p><b>日常尽量少喝汤:汤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是个宝,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却是有害的,因为煲煮时肉中大部分的磷转移至汤水,这样汤水中的磷含量就非常高。</b></p> 几个小窍门 <p><b>1.烹煮肉类时,用沸水焯一遍弃汁食用;</b></p><p><br></p><p><b>2.吃菜时沥干菜汁,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磷的摄入;</b></p><p><br></p><p><b>3.煮菜时最好只放适量的油和食盐,不要放其它调味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