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练习。今天我们带幼儿通过小实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容积现象。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并尝试判断容量守恒现象。</p><p><br></p><p><br></p> <p>一、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p><p> </p><p>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情节:"ー天小兔和小鸭子拿着瓶子去猪妈妈的商店去买一斤白醋,结果小兔和小鸭子认为猪妈妈卖出的一斤白醋不公平",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装白醋,请幼儿观察。</p> <p> 2、幼儿观察并猜测讨论:猪妈妈卖给小兔和小鸭子的白醋一样多吗?</p> <p>二、通过亲身操作实验,感受容量的守恒。</p><p> 1、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小兔和小鸭子的白醋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p> <p> 2、幼儿讨论并操作探索:将小兔和小鸭子瓶子中的白醋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瓶子中的白醋一样多吗?为什么相同的白醋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p> <p>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发现,小兔和小鸭子的白醋倒在同一个杯子里,白醋是一样多的。</p><p>这就用到了我们的“容量守恒”原理。</p><p><br></p> <p>3、分组实验,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容量守恒"的概念。</p> <p> 请小朋友将若干形状(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中倒入同样容量的一杯水,看看这几个瓶子中的水一样多吗?(通过实验结果引发幼儿讨论,理解相同量的水倒入不同的杯子里会有不同的结果,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瓶子不一样而非水量发生变化,巩固幼儿对于容量守恒的理解。</p><p><br></p> <p>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样多的水在细的杯子中水面高一些,在粗一些的杯子中水面低一些。无论换上大或小的杯子,水的容量多少是不变的。</p> 教师感悟 <p> 2-7岁属于幼儿的前运算阶段,守恒观念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无法理解液体守恒的概念,只注意高杯子液体比较高,却没注意到高杯子比较细,因此,通过今天我们开展的容量守恒活动,幼儿懂得物体的容量不会受外部容器条件的改变(粗细、高低)而发生改变,建立了初步的守恒概念。同时在量的守恒方面,除了我们今天探索到的“容量守恒”,还有“长度守恒”、“重量守恒”、“面积守恒”等,家长们可以陪伴孩子在家继续探索更多的关于“量的守恒”科学小实验哦!</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执教教师:胡金花</p><p style="text-align: right;">协助教师:屈思源</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王艳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