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研院开展“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展示活动的有关要求,按照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统一部署,在各校组织教师教学技能比武的基础上,经推荐、遴选,组建成小学数学学科区级层面教学技能展示团队。于2020年10月20日,在达斡尔族小学校组织召开了“梅区小学数学学科‘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理念为支撑,以“学科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p><p> 区教育局副局长孟昭晖,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郭丽华、副校长宋善玉,区教育局普教一股股长张伟等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各基层校领导、教研室成员、骨干教师共计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p> <ul><li><b>活动主题</b></li></ul> 在“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理念的统领下,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突出问题为教研导向,基于大观念统摄下单元教学设计,加强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展示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水平。<br> <b style=""> 核心关键词:</b> <div> 自主<u></u>互助探究 大观念 深度学习</div> <ul><li><b>活动流程</b></li></ul> 活动在主持人学科教研室成员黄萍老师精彩的开场语中拉开了帷幕。 <p> 展示活动共分五个板块,分别是单元教学展示、数学活动课、技能展示、经验分享、总结提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板块:单元教学展示</b></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单元集体备课<br></div> 实验小学的黄萍、陈翠娥,达族小学的张春苗、张红梅,达呼店中心小学校的吕海霞,共和小学的张冬,卧牛吐小学的乔洪宇七位教师共同组建的备课团队,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进行单元集体备课。<div> 单元集体备课分别从“研单元内容”“研单元学情”“研单元目标”“研单元实施”四个方面,从具体内容出发,立足学科整体,梳理“比”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形成了有意义关联的结构化的整体,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设计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目标阶层,明辨学习进程,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过程。七位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深入探讨,使集体备课更赋实效。</div> (二)课时教学思维导图解析<br> 张红梅和张冬两位老师依照大观念下单元集体备课给予的教学实施建议,针对《比》单元第一、第二课时,即:《比的认识》和《比的基本性质》两节课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课时教学设计。两位老师结合小课题研究成果,将教学流程设计成“课时教学思维导图”,并通过“导图”解析形式向与会老师呈现清晰的教学设计流程,并解读了对教材内容和编者编写意图的理解,同时挖掘教学内容本质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分享了教育智慧。 <p> (三)单元课堂教学展示</p><p> 张红梅老师执教“比”单元第一课时《比的认识》。这节课中,张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化的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比”的现实功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比”的数学本质。通过让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求比值和比值不同的表示,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方式,找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整节课结构合理,环节相扣,练习有梯度,教师亲和力强,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p> 张冬老师执教“比”单元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学生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之前,已经具备了“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以及刚刚建立起的“比”与“分数”“除法”相联系的认知。张冬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此为突破口,唤醒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大胆猜测“比”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并尝试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描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提出——猜想假设——制定方案——探究验证——汇报总结——实践运用”等有序的探究环节,见证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的理念,渗透类推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教师巧妙设计,学生学得轻松愉悦,简约而成效高。 现场展示的两节课,强化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注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构建知识化结构,同时展现了执教者较高的专业教学技能水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板块:数学活动课</b></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吕海霞老师选取六年级教材中知识小链接“你知道吗?——‘七桥问题’”为活动课素材,精心设计并展示了《有趣的“一笔画”》数学活动课。这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经历“动手画”“数‘奇、偶点’”“类比观察”“归纳总结”等有序的探究活动,发现“图形只有在奇点的个数是‘0’或‘2’时才能一笔画”这一规律;同时,让学生领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会善于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吕老师这节精彩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和与会教师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文化的深邃。</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板块:技能展示</b></h3> 展示一:哈拉达斡尔族小学的武新宇老师展示的《可能性》教学案例,重点展示的是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变化技能)。主要有三方面体现:第一,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导学;第二,制作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第三,在发挥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同时,重视学生亲历探究体验的过程。 展示二:雅尔塞镇中心校的孙静老师为大家展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重点展示的是“提问技能”。孙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突出了提问技能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有序探究、有效探究中的作用。 展示三:哈力小学校的程华老师展示的《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教学案例,重点展示的是“结构化知识整理技能”。通过对“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相关知识梳理,形成对“近似数”知识体系的构建,使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整体的深入理解和再认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板块:经验分享</b></p><p><br></p> 吕海霞老师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几点粗浅做法》为题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重点结合案例,细致地对“寻根教学法”进行了介绍。这份经验是源于吕老师外出学习和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过提炼凝结而成。可以体会到,吕老师在教学实施中不但关注着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且勤于教学反思,善于总结和提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总结提升</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小教部数学教研员从活动组织背景、活动主题设计、现场呈现效果等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活动引发的思考和对下步教研工作的设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教师进修学校宋校长对本次活动组织、教研职能发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教改工作中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span></div></h3> <p> 纵观本次活动,既展示了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取得的阶段成效,又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数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体现了教研前沿引领作用的发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共研教改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