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统一思想,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十二修通谱工作任务</b></p><p> ——伍氏隆公后裔十二修通谱工作委员会2020年度第三次修谱工作会议纪实</p><p><br></p><p> 2020年10月18日上午,伍氏隆公后裔十二修通谱工作委员会在新化县孟公镇伍氏顺昌总祠召开2020年度第三次修谱工作会议,伍氏隆公后裔宗亲联谊总会全体常务理事、新化县内各乡镇分会会长、十二修通谱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来自湘潭市宗亲会的班子成员伍志洪、伍佑军、伍经纬和来自怀化市中方县司法局四级调研员伍竟轩宗亲等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p><p> 会议由总会常务副会长伍光琳主持。伍先光会长代表总会致欢迎词,湘潭市常务副会长、企业家、慈善家伍志洪宗亲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谈了自己近几年来参加伍氏家族活动的感受和感想,对修谱工作发表了很好的见解和意见,强调宗亲之间应多沟通、多交流,合作共赢,并对总会在十二修通谱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由衷赞赏,对总会班子的团结协作和无私付出,对修谱办公室工作人员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钦佩。修谱办公室成员伍锡龙宗亲宣读了《关于湘潭良湖志、光二公属隆公后裔的考证材料》,因证据确凿,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将湘潭良湖志、光二公收入伍氏隆公十二修通谱的决议》。会议就修谱群中议论的对放弃本次修谱的宗亲因未交纳基本费用而在十二修中仍保留其家族信息一事做出了决定,与会宗亲认为,修谱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完善,即使有些宗亲不参与十二修,也应沿袭传承十一修的信息,这是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这并没有违背总会谱修的初衷。接着,总会副会长、十二修通谱具体负责人伍先堂就黄蜂塘祖坟迁葬墓修缮、隆母墓地扩修、隆公墓扩建修缮及后续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十二修通谱后期工作包括族谱核对、文字材料撰写与修改、精英榜名单、精英赞助及资料收集、族谱印刷等排出了日程表。</p><p> 最后,伍先光会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十二修通谱最大的亮点:<b>一是湘潭一脉隆公后裔得以确认。</b>数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湘潭隆公一脉一直没有和新化三塘隆公后裔合谱。由于湘潭宗亲和新化宗亲的共同努力,湘潭宗亲终于确定为隆公后裔而成功合谱,这是十二修通谱最大的成绩之一。<b>二是第十一次修谱,入谱人数为七万七千余人,本次修谱,入谱人数现已达四十多万人,是上届入谱人数的近六倍。三是统一并延续了班派。</b>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各地隆公后裔自立班派,故互报班派也分不清辈分大小,不好称呼,就连是否隆公后裔也分不清。这一次把班派统一了,而且通过隆公后裔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和精英分子,殚精竭虑,千锤百炼,在原有统一字派的基础上,又延续了意义深远的二十个字派。<b>四是诸多历史问题得以澄清。</b>例如隆公是何时从江西迁来湖南的?是何时去世的?在到三塘之前,还在哪些地方居住过?隆母曾氏是何时去世的,她是曾泰喻公的第几世孙等等。过去都是很模糊的,现在都比较清楚了。<b>五是谱书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b>与历修谱书相比有如下特点:(1)照片上族谱,谱书图文并茂,从而丰富了族谱内容,使之更生动形象,更具感性认识;(2)内容上有现代典型人物介绍,具有榜样效应; (3)校对比较认真,错误明显较少;(4)封面封底及排版印刷比历修族谱精美得多。<b>六是本次族谱设计了电子版,更有利于族人保存查阅和续修。</b>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办法。尽管我们的修谱工作人员尽了很大的努力,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还有相当一部分宗亲没有入谱,至于原因也很多,有的主要是认识不足而不愿入谱的;有的是认识模糊,摇摆观望,耽误入谱的;还有的是宣传未到位,未获修谱信息而未入谱的;有的是因世系不清,存在疑问,处在观望或正在核对而未入谱的。为了让更多的宗亲入谱,工作委员会已作出决定,入谱截止时间到十月底,请大家动员有入谱意识的宗亲抓紧时间入谱。另外总会准备在明年清明期间颁谱后,修谱工作将延续一段时间,具体作法是成熟一个地方修好一个地方,修好一本族谱颁发一本族谱。(2)还有很多历史问题没有澄清和解决,隆公迁徙的原因和其他情况?在哪里任大理寺评事及任期?曾、伍、陈三老表的历史真实情况等等。今后要加强研究,尊重历史,还历史本来面貌。(3)谱书中还存在不少错误之处,今后要加强校对,尽最大努力减少失误。还有,总谱中有些文稿质量不高,需要修谱工作室特别是编审部的宗亲积极努力,提高文稿和族谱质量。</p><p> 会议结束时,与会宗亲兴致勃勃地在祠堂牌楼前合影。</p><p> 是日,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但这阻挡不了湘潭、怀化宗亲爱祖敬宗的热情。会后,在以先光会长为首的总会班子成员的陪同下,湘潭宗亲去隆祖及黄蜂塘列祖列宗迁葬墓进行了虔诚祭拜。</p><p>会前,全体与会人员亦在昭穆堂虔诚的祭拜了隆祖及列祖列宗。</p><p> 伍氏隆公后裔宗亲联谊总会秘书处</p><p> 十二修通谱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p><p> 2020年10月19日</p> <p>附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湘潭良湖志、光二公为隆公后裔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考证材料</b></p><p> </p><p> 1、<b>三塘谱书在十修以前只有隆祖配曾氏,</b>生子四:三郎、德、华、忠,但到十修谱序中有提示,隆祖生子四:德、华、志、光,(此依据附于昭公所著之初修广图序后)十一修更加明确,隆祖配曾氏生子:三郎、德、华、忠,配彭氏生子:志、光。</p><p> 2、<b>据湘潭谱书所载</b>,志公生于1036年2月初6日午时,德公生于1039年1月15日子时,光公生于1039年3月初2日申时,华公生于1042年8月15日卯时,三郎、忠公不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德公和光公为同一年出生,且德公仅比光公稍大2月,由此断之,其二人不可能为同一人所生。另外,隆祖几子的排序方式应为志公,德公,光公,华公。三郎公及忠公无论是新化谱书或湘潭良湖谱书均沒有生辰显示。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确认三郎公即是光公,因光公排行第三;而忠公即是志公,因忠志二字很容易误认。</p><p> <b>3、湘潭良湖的族谱</b>到现在也已经进行了五次修谱,从我们新化的情况来看,可以肯定,至少是在十修以前与湘潭良湖没有任何联系,但湘潭良湖的族谱却一直记载了隆公、曾氏、彭氏及志、光、德、华的基本情况及墓葬情况,他们谱书显示,隆祖、曾氏及德华二公的生辰年月与我新化谱载完全一模一样,墓葬情况是,湘潭良湖有隆公墓,彭氏墓,曾氏墓,且特别注明了隆公墓和曾氏墓均为衣冠冢,德、华二人随父迁到新化,记载非常明细。</p><p> <b>4、我们查到</b>,隆祖是32岁到湘潭,52岁才到新化,其中在湘潭生活了近20年,20来年的时光,且隆祖正值壮年,加之当时的社会制度允许,况隆祖乃公职在身,因此隆祖多配多子也是非常有可能的。</p><p> 5、<b>值得特别注意的是</b>,湘潭良湖一直与居住在湘潭的德公部分后裔合修族谱直到现在。由此也可证明此支的亲密度,如不是同支,德公房的先祖应该不会贸然与之合谱。</p><p> <b>6、现在居住湘潭的德公后裔与湘潭良湖支志公后裔</b>直到目前均为同一宗亲会办理族务,且这两房后裔一直对为同一隆祖从沒有过怀疑。这也佐证了其支应为隆公后裔。</p><p> 7、<b>关于依据</b>,首先我们隆祖从江西徙居湖南,我们的谱上记载隆公为承俨公第三子,尚有兄弟陵、附二公,当我们前往江西查对时承俨公名下都没有隆公显示,但这同样不能排除隆公为承俨公之后的事实,因此,我们查湘潭良湖支系与我们隆祖和江西谱系情况应该是一样的。</p><p> 8、<b>地域,隆祖从江西迁都梁之湖田,都梁为武冈</b>(都梁在现今武冈西二十里的都梁山),但湖田在武冈是不存在的,而湘潭却有(现在的湖田村、紧邻彭德怀故居和周小舟故居)。据考:武冈在宋时隶属湖南路,而当时的湖南路辖管了现在的武冈和湘潭。因此我们谱书所载的“都梁之湖田”不能狭义地理解为都梁的湖田,而应是都梁和湖田。也可能是口传笔误的缘故,将都梁(良)湖湖田简化演变成了都梁之湖田,这就更加符合了现实情况了。另德、华二公为隆祖52岁才带来新化,志、光二公在湘潭,在当时地广人稀信息不通、交通不畅的情况下,三塘族谱上没有湘潭志、光二公的记载也就不足为奇了。</p><p> <b> 9、湘潭良湖一度建有祠堂</b>,且祠堂供奉的为我始祖隆公,以当时宗族观念强烈的旧社会,我想应该是任何一族均不会随意供奉本不属于自己的祖先的。</p><p> <b> 10、新化一至十一修</b>都没有记载隆公和曾祖妣于何时终,但湘潭谱书上却记载得很详细,说明湘潭族谱记载比新化的更加清楚明白。</p><p> <b>11、湘潭志公、光公世系与隆公故里德、华两公繁衍代数基本相同</b>(班派字辈不同),也与湘潭当地德公房繁衍代数相同,从繁衍代数来说,志公、光公与德、华两公为兄弟是完全可能的。</p><p> <b>12、湘潭历次修谱和新化三塘十修以前历次修谱</b>是没有联系的,既不存在新化三塘修谱参考湘潭族谱的情况,也不存在湘潭修谱参考了新化三塘族谱的情况,但两地族谱的共同内容却惊人相似,且新化三塘族谱上有的湘潭族谱上有,而三塘族谱上没有的湘潭也有,由此说明,湘潭族谱的记载是比较全面的。</p><p> <b>13、造成湘潭志公、光公一脉至今未与新化三塘隆公故里德华两公后裔合谱的原因,</b>首先是因为在以前,两地相隔数百里,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宗亲失去联络;其次可能是因为隆公故里历修族谱时,对远在湘潭的志公、光公只有口传而误称为三郎、忠公,否则无法解释三郎、忠公无传的情况(新化谱载三郎、忠公既无生殁时间,又无配偶、子嗣迁徙等情况)。再次是湘潭族谱记载,隆公为隆、辅、标、报四兄弟,且有合葬衣冠冢。但谱书上除隆公外,其它辅、标、报三兄弟除名字外,没有任何内容,既没有生殁时间,也没有配偶子嗣,及居住迁徙记载。而与其同时的隆公却有详细记载,这种情况说明,所谓隆公四兄弟的辅、标、报三兄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而是后来族人根据某种传说与需要凭空编造出来的。这可能也是造成数百年来志公、光公一脉至今没有与隆公故里德华两公合谱的缘故。</p><p>综上所述,湘潭志公、光公属隆公后裔的依据是非常充实的。因而录入隆公通谱序列,也是有根有据、顺理成章的。十二修通谱理应尊重史实,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貌。</p><p>建议:将湘潭志公、光公一脉加入伍氏隆公后裔十二修通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伍氏隆公后裔十二修通谱工作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0月12日</p> <p>附2:</p><p> <b>关于对放弃十二修而未缴纳修谱基本费用的宗亲在本次修谱中仍保留其十一修其家族基本信息的说明 </b></p><p> 十二修通谱自2018年9月6日正式启动以来,历时两年多了,现已进入全面收官阶段,由于广大宗亲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特别是今天与会宗亲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据初步统计,入谱人数已达42余万,但成绩之中也存在不足。特别是还有相当部分宗亲因疫情等各种原因,没有填写信息采集表和缴纳费用,仍徘徊在本次通修之外,这些宗亲为其子孙留下了诸多遗憾。对此,修谱工作委员会进行慎重研究,做出了对十一修入谱的在世人员在本次十二修因放弃修谱而未缴纳入谱费用,但在十二修中仍保留其十一修基本信息的决定,其理由有三:</p><p><b> 一、前车之鉴,</b>历史教训值得深刻反思</p><p> 本地有支贤户后裔,因上两届未修谱,其后辈要参加本届修谱,跑遍新化所有地方乃至外县市均未找到其先祖的基本信息,给本次入谱带来了巨大困难,为后辈造成了诸多麻烦。为避免类似事件重演,给后裔修谱留下依据和线索,本届修谱必须保留其基本信息。</p><p> <b>二、不忘初心,完成使命所在</b></p><p> 2018年9月6日会议倡议书上明确提出十二修通谱要做到“个个明辈份,户户连根脉。”为了完善隆公后裔各地各支脉世系,因而我们的决定也是初心使命所系。</p><p> <b>三、是十二修通谱工作委员会精神体现</b></p><p> 十二修通谱的宗旨是“联宗联谊,族人共赢共荣”。“江河流水有波涛,终归大海,人间事物存差异,共推发展。”我们的这一决定是修谱工作委员会负责任精神的体现。</p><p> 尽管我们这样做会引来一些非议甚至反对,但我们可以理解。今天我们把这样做的理由跟大家讲清了,拜托大家多做工作,互相理解、互相包容。</p><p> 谢谢大家!</p><p><br></p><p> 伍氏隆公十二修通谱工作委员会</p><p> 2020年10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