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到2020年,镇江将大变样!</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已于2017年4月28日获得了国务院批准。镇江花13亿重建千年老街,镇江文旅集团耗资十三亿元,打造新河街文化街区!</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10月18日摘录于网络</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在看看,都很激动!</b></p> <p> 趁着周末,跟两位古城文化保护专家,到新河街、登仙桥(甘露内闸)挖掘现场等几处运河遗址现场走走看看。</p> <p> 新河街就在京口闸东边,新河的东岸,就是照片中左下到右中部位,南北200多米,东西不足百米。</p> <p> 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河京口闸,不知道一百年后还会不会存在。原址在其西边500米左右已经淤塞填埋的古运河上。</p> <p> 被城市森林围堵的新河街,左边曾经商贾林立的闹市,已经被高层江景房彻底掩埋。</p> <p><b>这是新河街一条街比较官方的简介:</b></p><p> “新河街一条街位于镇江市京口区京口闸以东,镇江市区古运河东岸,南北向,约200多米长,临街建筑多晚清时期。石子街面、雕花门楼、砖木结构,颇具特色,反映了当时沿运河、长江运输繁忙、商业发达的景象。现存较好的建筑有同善堂、米业公所、安仁堂、泾太公所、陈公馆、黄公馆、徐公馆等。”</p><p> 摘录于2016-09-19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镇江段新河一条街保护规划的意见》。</p><p><br></p> <p> 古运河上有名的石浮桥,已经从原来的东西向被扭转成了南北向。桥孔原本的石拱也变成了手绘的,不得不佩服现代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手绘的石拱,夸张的砌缝,粗糙的小狮子,精细的电脑刻字,巨大反差的石材……不知道后人会怎么看?如此粗陋,或许不用到百年就看不到了。</p> 这是京口闸遗址,只能看到东半边的水闸条石基础,遗址上散落着很多水闸构件。如果不专门说明,谁能看出这是控水走船的运河水闸? 京口闸遗址上散落的台阶石,精致的水闸构件,有谁知道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这个石龟的背上有个方形孔,应该是石碑的底座,石碑呢? 这样看,京口闸规模应该很大,河道也挺宽。那水闸是如何运作的呢?河岸上有相应的建筑吗? 这是京口闸遗址边上的陆小波故居,后面的高楼是文广集团的办公楼。 <p> 这是一张来源于网络的照片。走过新河街,可谓是,阅尽苍桑,无语话凄凉。。。</p> <p> 这个大门的门檐上有漂亮的六角形拼砖图案。</p> 大门两边漂亮的门墩石,上面有精美的雕饰,基石的造型很是别致。 这栋建筑的角上原本有一块铭石,现在不见了,据现场保安说,是担心流失,他们取下保存了。 严丝合缝的砖墙,每块砖头都跟工艺品一样精美。 大埂街,一条由江堤大埂演变而来的街道。 房屋下六层条石基础,可见主人对品质要求之高。 <p class="ql-block"> 这是尹府的大门,呈八字形不对称内凹的造型,上七级台阶才能进入天井。</p> 这就是泾太公所,位于新河街8-10号,是山西(太原)陕西(泾河、泾阳)旅居镇江的商人聚会之所,现在已经不能进去了。 新河街的东边对接到上河边,上河边122号,据说这就是《老残游记》作者刘刘鹗的故居。 <p> 这是同善堂,是京江柳氏兄弟,素有“柳善人”之称的柳昕、柳恂创立的,据说,柳传志就是京江柳氏后人。</p> 同善堂精美的门墩和门槛石。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徐公馆,位于新河街84号,整体建筑为三开间及两厢楼上下,前有风火墙,正厅地面上有“五蝠盘寿”。这是盐枭兼旧军阀徐宝山在镇江的住所。徐宝山曾经是镇江扬州一带著名的盐贩子,外号“徐老虎”。徐府气派的门楼,结实的门墩,厚重的大门,华丽的砖雕,繁复的门檐。。。虽然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仍不失当年奢华。</p> 徐府大门的砖墙。 <p> 徐府大门门檐上精美的砖雕,还有过门石,过门石两边好像少了两块方形的构件 。</p> <p> 这就是传说中的门槛高吗?</p> <p> 一堆精美的石刻,虽经百年,纹理依然十分清晰。</p> <p>客厅是大理石地面,南面房间是木地板,高高的门槛已经被踩平了不少。</p> 正厅的大理石地面,正中是“五蝠盘寿”图案(照片中右上角)。 这是天井中的落水口,由大理石雕刻而成。 <p> 天井里漂亮的汉白玉石雕,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墙体下沿,有一米多高。</p> <p> 曾经的米业公所,重檐高墙,气派的门楼,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的繁华。</p> <p> 这应该是上个世纪中期的建筑,用单调的红砖,砌出了规则的图案,没有民国以前华丽的雕饰,却也不失端庄的气质,也正反映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秩序感。</p> <p> 这里已经被政府征收,据说改造方案也已经做好了,要重现新河街往日的繁华,但却迟迟没有动作。</p> <p> 如今的新河街一片苍桑,沿街走了一圈,满目凋敝。在石浮桥碰到一位专心拍照的驴友,一问才知道,是专门到各地寻访古迹遗址的南京文友朱老师。看来,关心镇江古城保护的人还不少,大家简单交流了一下,对镇江古运河、新河街的命运颇感担忧。</p> <p> 夕阳下,运河消失在石浮桥的后面,向北是新河,向西北的运河,由于河道淤塞早已经被彻底掩埋,现在是中华路,过了桥口,再向西北拐500米左右就是京口闸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