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兰如许

<p class="ql-block">  母亲老了!感觉到母亲衰老是在2006年的春节, 那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是正月初五,我要离家去上班了,虽然依依不舍,但母亲还是说:走吧,再过几天也得走。</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雪花飞舞中的母亲显得格外无力和无可奈何。时至今日, 母亲微驼着脊背站在湿滑的地面上,一任风雪无情地吹打在身上的影象雕塑般刻在了我的心中: 黑色的小花头巾裹着满头花白的乱发, 厚厚的棉衣棉裤穿在她又瘦又高的身上,显得格外臃肿,眼睛无力地似睁非睁,粗糙僵硬的右手在空中摇摆,向我做着道别。</p><p class="ql-block"> 霎时,我泪眼模糊,内心酸楚:母亲老了!我七十三岁的母亲真的老了!</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把母亲变得这样老态龙钟、腰酸背痛?是什么把母亲变得两眼昏花、满头白发?是什么把母亲变得有腿难迈步、有脚路难行?是无情的岁月还是贫穷多难的生活?儿时对母亲的记忆又一次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p> <p class="ql-block">  那时,小弟还没有出生,父亲远在外地工作,破旧的三间茅屋栖息着我们六口之家,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住东间,母亲和我、妹妹、大弟住西间。 晚上母亲搂着弟弟,我和妹妹就睡在母亲的脚下。一条破旧的棉被覆盖着我们母子四人,春秋的夜晚还好过,到了寒冷的冬天,这条被拉扯的疙疙瘩瘩到处透明的被子实在难以给我们带来温暖,我们只能相互依偎,很多时候,我们冰冷的双脚就放在母亲的身上。即便如此,每天晚上,母亲也不忘给我们讲故事,她的故事不多也不新鲜,不外乎“兄弟分家、妖魔鬼怪”之类,但你细听,可以听出让人行善和不怕困难的道理。有时候是教我们猜谜、认字,象什么“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 ,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等等,都是那时跟着母亲学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曾上过三年学堂,没出嫁时是她们村合作社的营业员,嫁到我们村后当过很多年的记工员。记得那时村里认字的人不多,母亲便算是村里有文化的人,逢上谁写个信什么的都找她帮忙,特别是村里几个叫她婶子、嫂子的女孩子,谈了对象,只要是在外面工作或当兵需要书信联系的,都让母亲代笔写过“情书”。母亲的“情书”实在不怎么样,除了简单的问候之外,基本没什么内容可言,有的字还时常用“圈”代替。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母亲是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是值得信赖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手很巧,在村里是有名的巧媳妇,我们姐妹几个的衣服永远都是村里同龄的孩子中最合身、最得体、活儿做得最漂亮的。那时候母亲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天晴要去做农活儿,下雨的时候不做活儿了,村子里要做衣服的婶子大娘就拿着自家织的老粗布来到家里,让母亲裁剪衣服,有时会集聚成一堆,人们一边让母亲剪衣服一边拉着家常,那情景在我儿时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到七十年代初家里省吃俭用买了台缝纫机,这样一来母亲就更忙了,不但要帮人剪衣服还要帮人做衣服,还不能耽误挣工分。可以这样说,我们村里所有的人,几乎没有谁没穿过母亲做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上工、 洗衣、做饭、打忙工成了母亲的日常生活。多少个晚上,母亲一边捶着累了一天的腰身,一边哼着只有她自己才懂的歌谣,默默地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她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我从不知晓,当曙光把我从睡梦中叫醒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满身疲惫略带笑意的母亲又开始了和昨天一样的忙碌!&nbsp;</p><p class="ql-block"> 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母亲比别的农村妇女又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但我从没有见母亲拒绝过谁, 对缺吃少穿的生活从没有抱怨过,也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养育我们的不易与艰辛,也从没有要求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她总是在默默地付出、给予。她总是说:“你爸爸不在家,村里的人们没少帮咱们,我就这点能耐,多做点没啥”。现在回想起来,我真不知道,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村妇女,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她是靠什么信念来支撑这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的。</p> <p class="ql-block">  对母亲打击最大的一件事,是父亲的突然离世。父亲是在母亲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来到城里和父亲团聚的第五年、是在母亲送走了我九十三岁的奶奶后的第三年突然去世的。 父亲两眼一闭了无牵挂的走了,他把巨大的痛苦和哀伤留给了母亲,把沉重的生活压力留给了母亲。那一年,母亲六十岁,我三十六岁,小弟弟刚刚大学毕业。对于父亲的去世,我虽然有着撕心裂肺的痛,但让我更感到悲哀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夫妻之间过了三十多年两地分居的生活,那时间交通不便又经济拮据,所以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母亲来城市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可只有短短的五年,父亲又撒手归天离她而去,这怎不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呢!父亲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一切的一切,没有了父亲,今后的生活她该如何面对,今后的路,她又该如何艰难跋涉呢?</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离开我们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母亲总是一边默默的料理家务,一边喃喃自言自语:“天塌了,天塌了!”我真怕母亲倒下,如果母亲倒下,我们家的天就真的塌了!但我也知道一切安慰的语言在母亲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只有耐心地等着,等着母亲自己慢慢抚平内心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平凡而又坚强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悲伤之后,母亲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把痛苦压在了心底,在我们面前又表现出了“柔弱”的刚强,因为她曾说过:“你父亲那半边天塌了,我这半边天不能塌!” 她要用她那并不宽厚的肩膀为我们姐弟四人撑起整个天空!</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已经八十五岁了,耄耋之年的母亲,仍在用她并不灵活且长满老茧的双手,摸摸索索做着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他人添麻烦是她人生的宗旨。这就是我的母亲, 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没有做过什么可歌可泣的事情;一个和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的母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含辛菇苦把我们姐弟拉扯成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 我亲爱的母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让您疼我爱我,让我在您撑起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生活!</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她九十二岁的嫂子及两个侄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父亲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