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随着马屿镇小和桂山乡小的孩子们的阵阵朗读声,今天的“互联网➕”课程拉开了序幕。</p> <p> 第一节课是由马屿镇小的陈海英老师所执教的《金色的草地》。陈老师语言温柔亲切,教姿教态自然,让两地的孩子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p><p> 由于这是第16课的第二课时,陈老师以复习导入,成功唤醒了孩子对于课文的记忆。紧接着,师生共同展开了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陈老师让孩子用波浪线、横线、方框等不同的标志去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陈老师也注意课外拓展。这是一种基于文本,又升华文本的教学方法。</p><p> 在这样一节春风化雨式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舒心,学得开心,还学得扎实。</p> <p> 第二节课是由马屿镇小吴晓君老师执教的《平行于垂直》,本节课以分类为主线,让学生先把课前用笔摆在纸上的图进行第一个层次的分类:你们能给这些图进行分类吗?学生通过两支笔表面有无交叉分成两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把笔想象成直线,根据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征进一步分类,发现那些看似无交点两条直线通过延长也可以相交,而有一些是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这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此时老师顺势引出“平行”这一概念;紧接着又进行第三次分类,给那些相交的直线分类,设问:这些直线还可以分类吗?学生再次通过议一议、量一量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可以分为成直角和不是直角的两类。从而引出“互相垂直”的的概念,这种“剥笋式”分类研究,学生不但理清垂直与平行,更让学生懂得了用“分类”这种数学思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吴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知识的自动生成,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性。</p><p> 课后,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就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为下节同步课堂做好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备课上课!相信,两校师生携手将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p> <p> —通讯员:胡海燕 陈芳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