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传承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探索古老文化,感受红河先祖留下的民族民间音乐魅力 </p> <p> 《凤舞龙飞》红河州石屏县哨冲乡居住着古羌后裔彝族尼苏支系,人们称之为花腰彝。</p> <p> 他们崇拜龙,其祭龙、舞龙神秘而别具特色,每年都要举行祭龙仪式,其花腰姑娘舞龙,有独到之处,龙头一动,虎虎生风</p> <p> 才见姑娘倒地平舞,翻起千层浪花,又见长龙破空而出,荡起万朵祥云。为村民们驱除邪气,祈求平安。</p> <p> 在红河州石屏县北部山区一带的彝族尼苏支系,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p> <p> 她们能歌善舞,会绣善织,演唱时真假声自然结合,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唱跳的过程中唱三拍、跳两拍 、手击一拍的有机结合,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歌舞形式。</p> <p> 《烟盒舞》烟盒被称作是世界上最小的“鼓”。</p> <p> “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p> <p> 石屏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著名的技巧动作有“仙人搭桥”、“蚂蚁搬家”、“倒挂金钩”等。</p> <p> 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深受群众喜爱,现已发展成为集歌、舞、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艺术。</p> <p> 《海菜腔》</p> <p> “海菜腔”有700多年历史,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海菜腔起源于石屏县异龙湖附近的原生态民歌。其独特的换气方法和长气息的演唱风格,节奏细致多变,真假声不露痕迹的自然转换,让国内外声乐专家惊叹不已。</p> <p> 李怀秀、李怀福是云南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他们开创了中国声乐界一种崭新的唱法——原生态唱法,并将这种唱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p> <p> 《叙事古歌·祈福鼓》 </p> <p> 土地上发生的事,神灵给我们的启示,自然变化的解释,对未知的占卜……由通神者毕摩告诉我们。</p> <p> 他们是与天地自然与鬼神世界的沟通者。他们传达神启,教化人心。</p> <p> 他们清楚民族的来路和归途,不忘过往,不惧未来。</p> <p> 现场去感受声光效,更具感染力</p> <p> 谢谢欣赏</p> <p> 本人全剧看完感觉舞美效果不错,用镜头纪录下部分场景与朋友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