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现在的社会中,家庭教育无非两种 .:关爱和控制 这两点一定要相互结合,一个不少,比如说智慧型的家长 在对孩子有限度的关爱下,给孩子立下规矩,不管怎样,都不会退步 也有一些控制欲很强的家长,对孩子只有控制,没有关爱,这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可能是一生都无法抚平的伤痕,所以我们要做智慧型的家长,那些控制欲太强的家长,也许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相信孩子</p> <p>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更是如此,听了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们都应该学会做智慧性家长,对孩子既有爱,又有规矩,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尺度,有原则,有分寸,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变成一个优秀,对社会贡献的人才!</p> <p>守规矩不是一种知识,就像不能闯红灯,不能逆行人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类行为很难控制,让违规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而生活中,孩子为自己行为买单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多玩了手机、不遵守课堂纪律,自己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损害,所以就没有动力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p> <p>我们的社会需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给孩子订立规矩,道理也一样;不给孩子订规矩,受害的不仅是父母,更殃及孩子本身。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需要知道和别人怎么相处。</p> <p>以家庭为重的人通常会把家庭传统和荣誉作为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来源。一旦出现可能影响这些传统与声誉的改变,他们就变得脆弱不堪。这样的父母养育子女时,缺乏以子女最终幸福为目标的情感自由和力量。假设他们的安全感来自于家庭那么希望得到子女的尊重的渴望就会超过给孩子的成长投资。但凡出现不当行为他们会感到不安。紧接着他们完全受当下情绪的左右,完全不考虑对子女成长带来的影响。家长可以逐步改善的,理解孩子成长的原则可以让我们在寻找正确原则的时候充满自信,相信学得越多,就越能以正确的视角更清楚地观察世界。原则不会改变,但我们对原则的理解可以改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