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游之二

路过风景

<h3> <font color="#167efb"> 穿过大门就正式进入了云冈石窟的核心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窟和第二窟,这是一组塔庙双窟,辽代以前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明清时称“石鼓寒泉”,为云中八景之一。</font></h3> <font color="#167efb"> 第一窟称“石鼓洞”,建于471-494年间,中央有二层方塔一座,北壁主像是交脚弥勒菩萨,东壁下层浮雕《晱(shan)子本生》故事,可惜现在为了保护石窟不让游人进去参观,只能在外面欣赏,无奈四壁的图像无法呈现。</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二窟称寒泉洞,建于471-494年间,中央有三级层仿木结构的方塔,北壁主像为释迦坐佛,东壁下层浮雕太子《箭射铁鼓》的佛传故事。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记得96年在云冈矿实习期间,经常乘坐公交车到那时尚未开发的东面石窟打矿泉水,回想起来,那水应该就是从这里流出去的。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嘴里一阵甘甜,好似又喝到了这清甜的泉水。</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三窟称灵岩寺洞,建于471-494年间,是</font><font color="#ed2308">云冈最大的石窟</font><font color="#167efb">,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在北魏一代未能完工,现存12个梁孔,由此推断当年的佛阁面阔11间,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佛高达10米。窟内留下揭取、分割岩石的遗迹,是了解古代石窟开凿方法的珍贵资料。</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四窟没名称,建于494-525年,塔庙窟,一门二窗(细看像不像一个熊猫的脸),未按计划完工,具体原因不明,据我推测应该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政治中心南迁,皇家工程随即停止的缘故,属典型的烂尾工程,是云冈石窟目前所知建造时间最晚的北魏石窟。</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五窟称大佛洞,建于471-494年间,第五-六为一组双窟,窟前有四层木结构楼阁,是清顺治八年建。</font><font color="#ed2308">洞内主佛为一尊坐佛,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font><font color="#167efb">,后来包泥彩塑,可能是唐代。</font> <font color="#167efb">云风最大的佛像,而且是坐着的,泥包彩塑,身后有礼拝道,就是转佛通道,供人们转佛礼拜用。</font> <font color="#167efb"> 西壁的立佛,包泥彩塑,弯眉鼻直,略显笑容,与常人无异,显得更为亲切,似乎在告诉人们佛就在我们的身边。</font> <font color="#167efb">第六窟称释迦佛洞,建于471-494年间,结构为中心柱窟,</font><font color="#ed2308">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font><font color="#167efb">。中心塔柱高15米,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面各雕一佛二菩萨,下层本面各雕一坐佛,格间及周边雕有讲述释迦摩尼佛一生中有纪念意义的场面,“乘象投胎”“腋下诞生”“太子成亲”“太子出游四门”“深山断发”等等,共30幅画面。</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当我走进第六窟的时候,就被眼前的景像所震憾,整个是个佛国的世界,精美的雕刻,生动的故事,让我流连忘返,要不是管理人员的催促,我真想在里边待上一天,好好的欣赏一番。</font></div> <font color="#167efb"> 第七洞称西来第一佛洞,建于471-494年间,</font><font color="#ed2308">第七和第八洞是云冈最早的双窟</font><font color="#167efb">,北壁分上下两层,上层中间是交脚弥勒,两侧为倚坐佛像,下层是释迦和多宝二佛同坐,顶上的藻井雕刻着24对飞天围绕着盛开的莲花。看样子以前均有彩塑。</font> <font color="#167efb"> 南面的门梁上有六身供养天,半跪相对,这就是“云冈六美人”,据梁思成先生推测很有可能象征着北魏文成帝前六位生过皇太子的太后,这个画面在第八窟也有。</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八窟称佛籁洞,建于471-494年间,窟门的两侧分别雕刻了古印度时婆罗门教的天神,鸠摩罗天和摩醯(xi)首罗天,这组雕像是云冈石窟的独有,反映了早期佛教的兼容性。这两尊天神又象征着印度的男根女根生殖(性)文化崇拜,雕刻到这里,既意在拓跋鲜卑族福延子孙、后代旺盛、延绵不绝,也想用这两尊天神的法力保佑北魏政权的稳固。这也可能是当时监造者太监王遇的政治目的。</font><div><font color="#167efb"> 窟门西侧是鸠摩罗天,五头六臂,乘孔雀。</font></div> <font color="#167efb"> 窟门东侧是摩醯首岁天,三头八臂,乘青牛。</font> <font color="#167efb"> 第九至第十三洞俗称五华洞,建于471-494年间,其中十一、十二、十三为一组。五华洞因后世施泥彩塑,显得异常绚丽,由于洞内不让拍照,所以没有记录下里边精彩的画面。</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