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茶里的乡愁

阿健

文字:阿健<div>朗读:什邡电视台主持人</div> 小时候,在一碗米饭里,常常能吃出浓浓的茶香与回甜的味道。后来才知道这是家乡的一种茶,名字叫红白茶。用来泡饭别有风味。这种味道从小就生长在我的记忆里,所有生活于此的人们都能被这种茶香味牵引出古老的往事与深切的乡愁。<div><br></div><div><br>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暑假,我第一次去家乡的深山游玩,蜿蜒的山路像藤蔓绕着大山,洁白的云在山谷里,在山峦间任性地飘飞,就像上帝遗失的哈达。我们去了一个叫红白的小镇,山坳里的小镇,到处都是赶集的山民,这里漾着热闹与祥和。红白茶也因产于此而得名。</div><div><br></div><div><br></div><div>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继续前行,一个叫柴竹坪的小山村,林木茂盛,山涧清凉,四处洒满阳光与鸟鸣,空气里流淌着的全是草木的芳香。蓊蓊郁郁的山林空灵而秀丽。山泉水在月光下唱着欢快的歌谣。村民们借助梯子爬上高高的茶树,从树梢上掐下鲜嫩的叶尖,叶片上满是露水与雾气。</div><div><br></div><div><br>这种茶叶叶柄处呈椭圆状,端处突尖,属于常绿小乔木,是家乡什邡所特有的一种茶。<br></div> 这里最古老的茶树已经有五百多岁了,高高的树冠,茂密的旁枝,枝条上的每一片叶子上都舒展着一段亘古的历史。这些树见证着山谷里一群又一群人如何走向衰老,如何孕育后代。同时也见证着那些散落在这方土地上悲欢离合的故事。<div><br></div><div><br>村民们从拂晓便出门去采摘茶叶,一直忙到日暮时分。回家后,他们放下一天的辛劳,小酌几杯,就又忙碌起来,他们将白天采摘到的茶叶全部放到锅里,用火慢慢地温烤,借助锅底的热力蒸发茶叶的水份。屋子里氤氲着浓浓的叶香,待到叶片萎缩,水份渐失就可出锅。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对茶叶进行揉搓,目的是为了挤出叶片中的白汁,待到叶片被搓成一根一根的细条便算完成。最后就是借助阳光和山风,晒干风匀。我们小时候喝过的红白茶都是这样制作出来的。<br></div>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碗茶里能够品出一座山,一弯水,一棵树,几朵阳光和几粒鸟鸣。同时一碗茶里也能品出起起伏伏的人生,红白茶既可用沙锅开小火慢慢地熬制,这样香愈加醇深。当然也可直接用开水泡服。只是用沙锅慢慢熬开的茶,味道更浓厚,茶水的色泽也更深。<div><br></div><div><br></div><div>不管是浓香型还是小清新,红白茶都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在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喝一杯红白茶既清凉去暑,又神清气爽。当然最过瘾的还是一边吃着用山间草木熏制的山腊肉,一边喝着芳香四溢的红白茶。这一缕茶香中亦俗亦雅。<div><br></div><div><br>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带着录取通知书,带着重重的行囊也带着家乡的红白茶,去追寻诗与远方。那些他乡求学的日子里,月光充盈的夜晚,一杯红白茶流溢出的乡愁让我泪也千行,梦也千行。我把这种味道推荐给了我的大学同学,他们从一杯茶水里品出了整个川西,也读懂了我的乡愁。</div><div><br></div><div><br>二零零八年,川西地震,蜀中大地满目疮痍,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雪花般飞来,他们营救生命,带来希望。北京的对口援建让什邡恢复生机。从此京什情在大山深处拔节、开花。山民们奉上掌声与山花,奉上山酒,奉上一碗碗红白茶,茶香氤氲的日子里,援建者们,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一座崭新的小镇,从此拔地而起。<br></div></div> 我的一位好朋友,也是一位尽职尽责,全心全意的援建者,在什邡苦战三年,离别时特意带走一包红白茶,他说他迷恋上了这种味道,这是大山的况味,是阳光的味道,山涧的味道,同时也是川西的味道,四川亲人的味道。<div><br></div><div><br>这一碗茶香从四川到北京,从南方到北方,从相识到相知,熟悉的味道里,洋溢着片片深情。</div><div><br></div><div><br>什邡山区的山民,饮用红白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一芽一芽的嫩绿中铺开整个川西,从这里走出去的或者从这里经过的人都会被红白茶的芳香所牵引,一碗茶香里,盛满了浓浓的乡情,氤氲着深深的情谊。茶香四起,乡愁也就浓得化不开。我在一碗茶里,品尽乡愁,读懂人生。<br></div> <p>阿健,《中国校园文学》首届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德阳市散文学会理事,曾获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奖,三星堆文艺奖,德阳首届散文奖,什邡文艺奖,亭江文艺奖等。著有散文集《水木时光》《闪亮的日子》《永恒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