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三小🌻数学组“展示课”活动

姜宇婷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扎实做好我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新城三小数学教研活动如期而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王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可能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学活动贯穿教学始终是这节课的亮点。 </span></p><p> 教师将活动与学生猜测结果、说理由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可能性”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不断体验与判断中,进一步加深对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的认识。</p><p> 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造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件,为学生创造了大胆想、说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姜宇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有趣的线》</span></p><p>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姜老师通过出示鸟巢、线条画来让学生感受线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p><p> 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p><p> 在教学射线时,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作支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闭眼想象,结合教师的语言 “延伸再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等描述,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无限长的含义,渗透极限思想。</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阚伟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比的性质》</span></p><p> 用杨利伟成功升入太空向世界展示的联合国国旗和中国国旗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用的数学。</p><p> 再通过小组合作在“观察、猜测、类比”中,让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很好的体现出了学科素养,真切地运用“知识的迁移”这个数学方法获得新知。</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于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分数的混合运算》</span></p><p> 于杰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自主合作—交流探索—迁移类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运算法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p><p> 于老师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做题要求,体现“因材施教”。</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冯秀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加法的认识》</span></p><p>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加法。因此教好和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李春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认识加法》</span></p> <p>  两位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p><p> 在新授课中,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初步的感知加法。接着视频演示:把小丑两只手的气球个数合并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几个气球?用加法计算并举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学生通过说的过程,又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包桂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span></p><p> 本节课包老师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模式为教学策略。并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下的高效课堂。</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授课教师:任丽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课 题:《5的乘法口诀》</span></p><p> 本节课是学习口诀学习的基础。因此任老师通过四个层次突破重难点。</p><p> 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 2×5的乘法口诀,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放手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在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中,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不但较好的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p> <p>  本次展示课活动圆满结束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新城三小老师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学就应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到达终身学习…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新城三小的教师一往无前!</p>

学生

加法

教师

口诀

授课

教学

数学

课题

老师

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