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16日,语文组全体老师齐聚六二班教室,在邓文杰老师的带领下,在《浪淘沙》激昂的曲调中,师生一齐走进了唐代,去探索诗人刘禹锡的悲欢离合。</p> <p>一、识题辨意。</p><p>好学的六二班同学看到诗题就已经开始思考了,大家细心揣摩诗题,结合注释,领会其中的奥秘。</p> <p>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p><p>首先,初步朗读,孩子们开启了自由朗读模式。在读通诗句的同时,也解决了生僻字、多音字的读音问题。</p><p>接着,巩固朗读。孩子们边读边给诗句划分节奏。</p><p>再次,深化朗读,找出诗中的韵脚。经过《浪淘沙》和《秋夕》二诗的对比,孩子们发现,原来诗歌的韵脚还与情感息息相关:当情感开心或激昂时,诗人通常会选用开口音的字做韵脚;当情感低沉或悲伤时,则会选用闭口音的字做韵脚。</p><p>最后,学生再示范朗诵,诗便化作一首悠扬的乐曲,在教室里缓缓流动了。</p> <p>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p><p>首先,同学们找出了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p><p>其次,根据朗读体会出的画面,分别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你看到的景物。从这些画面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情。</p><p>再次,了解诗人背后的故事,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从一句句振奋人心的话语中,同学们懂得了诗人的豪放。</p><p>最后,查阅神话传说,了解诗中最后一句引用牛郎织女故事的目的,从而,同学们理解了诗人的豪迈。</p><p><br></p> <p>从诗句韵脚到壮观画面,从背后故事到诗人感情。一曲《浪淘沙》,经过反复研磨,化作瑰丽丹青,为我们描绘出了大唐盛世的雄奇景象,谱出了诗人心中的万丈豪情。千年文化珍宝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呈现在师生的眼前,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全体师生的心灵。</p> <p>课后,在语文组长常老师的组织下,岳麓区教研员熊老师还引领大家进行了一场更加深入的讨论。</p><p><br></p><p>首先,熊老师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文化价值。其次,从老师个人风格与课堂内容的匹配度出发,精益求精的熊老师又分别从</p><p>朗读风格、背后故事侧重点的教授,以及韵脚的教法等几个方面,为这堂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p> <p>再次,熊老师有感而发,结合《浪淘沙》这堂课的优点,又为《书湖阴先生壁》拟了一篇教案出来,供邓老师和在座老师参考。所有老师听罢,不住点头,纷纷暗叹。</p> <p>为人师者,教学生文化,更要教学生学会文化。</p><p>用文化教文化,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文化教文化,让文化真实发声,才能让孩子们成为越来越博学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