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盛唐袭来的馥郁

南窗慧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一抹盛唐袭来的馥郁</b></p><p class="ql-block"><b>【读书札记】文/谢亚文</b></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故事,都起于不经意间。数年前领稚子裹挟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一件“贵妃香囊”的展品前驻足,隔着玻璃,为它的故事所迷恋。</p><p class="ql-block"> 镜头闪回到大唐:</p><p class="ql-block"> <i>《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赐死杨贵妃于马嵬坡。玄宗自蜀地返,念及旧情,密令高力士改葬。挖旧冢,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褥子及尸体均腐烂,唯香囊犹在。</i></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唯香囊犹在”!香囊即香包,寻常之物,何以不朽?答案历千年未解。</p><p class="ql-block"> 时光攸然。1970年10月的一天,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工地上,在距地表约80公分处,挖出一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陶瓮,贵妃香囊静卧其中。原来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且通体镂空。疑问接踵而至,既为镂空,香料岂不洒落?香囊内部的香盂,使用了陀螺仪技术,不论角度如何变换,总能保持平衡,香料不致洒落,令今人叹绝。</p><p class="ql-block"> 关于香囊,故事远未结束:</p><p class="ql-block"> <i>唐李伉《独异志》记:玄宗偶与宁王博,召太真妃立观,俄而风冒妃帔,覆乐人贺怀智巾帻,香气馥郁不灭。后幸蜀归,怀智以其巾进于上,上执之潸然而泣,曰:此吾在位时,西国有献香三丸,赐太真,谓之瑞龙脑。</i></p><p class="ql-block"> 宫中君臣之间的一次对弈,再也日常不过了。这次的旁观者乃杨贵妃,袖中笼一香囊,内置交趾国进贡的名贵瑞龙脑香。随着太真妃袖子的收放,香气时有时无,时浓时淡,婉转而缠绵。庭中还有目盲的宫廷乐师贺怀智在一旁弹奏助兴。此时,一阵微风拂过,香气四散开来,也吹落了贵妃的披肩。这丝滑的披肩偏偏落到正专心演奏的贺怀智头上,顿时,馥郁的香气直入心脾,连带着沁入他的巾帻。不知当时贺怀智所思所想,只知道他技法超卓:心生于手、手起于意。</p><p class="ql-block"> 当局的君臣对身边的这一幕全然不觉,唯有那一方巾帻,徒留下瑞龙脑的香氛。返家后的贺怀智,小心翼翼将巾帻装入锦囊。未曾想,这残留的香氛,竟成为多年后玄宗失去爱妃后的慰藉。</p><p class="ql-block"> 如好莱坞的大片一般,故事还有另外的线索:</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个棋局,还是同样的旁观者和弹奏者,只不过,贵妃的怀里多了一只康国进贡的猧子,即哈巴狗。彼时,玄宗与亲王棋局处于胶着状态,步步惊心。输赢唯旁观者清:眼看玄宗失手,再落几子便全盘皆输。贵妃将哈巴狗掷入棋盘,霎时局乱,输赢莫辨。</p><p class="ql-block"> 这个版本见于五代时期的天水人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故事着眼于贵妃的急中生智,以及对自己恋人的偏袒。其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i>“猧子乱局”:一日,明皇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观之,上欲输次,妃子将康国猧子放之,令放局上乱其输赢,上甚悦焉。</i></p><p class="ql-block"> 关于贺怀智,史书记载寥寥,仅知其目盲,以石头作琴身,受玄宗赏识和偏爱,琵琶史上第一本乐谱集可能出自其手。</p><p class="ql-block"> 往事越千年,人散曲未终。</p><p class="ql-block"> 1300年后,在秦岭支脉的骊山山麓、华清池畔,当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上映时,游客被声光电所营造的情境所震撼。其实,白居易版的《长恨歌》,以及正史野史里的只鳞片抓,仅凭残存的数缕馥郁香氛,便感动了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一千年。</p><p class="ql-block">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最后,风吹香散,人事已尽,帝以泪泣,故事终了。</p><p class="ql-block"> 看时空斗转星移,看人间炊烟袅袅,在不同的故事间穿梭,竟不知今夕何夕! </p><p class="ql-block"> 缘起数年前,落笔于庚子年九月初三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