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火渔

陆珍友

<p>对于70后的我来说,童年挥之不去的最美回忆之一就是捉泥鳅。</p> <p class="ql-block"> 春之照火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在我所处的桂北山村,灌江河畔,农历二月八有个农具节,智慧的农民利用冬天的农闲打造的各种农具堆满了乡镇街道,木头的犁,耙,套牛用的"牛阿″,脚踏打谷机,纯手工打磨的野生杂木扁担,锄头把及精细编织的粪箕,箩框。农具节仅仅卖农具,那就太小看农村匠人的智慧了,那些精巧的竹篮,鱼篓,凉席以及桌椅板凳,木架床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孩子们对这些是不感兴趣的,可是这么热闹的赶集怎么少得了孩子们呢。于是象各地赶庙会一样,集上又出现了各种泥塑的,竹子做的,菱角缕空的一一叫叫(哨子),当然也少不了香酥可口的麻圆粑粑,花生饼,碎肉米粉。沉寂一冬的乡村和孩子在二月八的号角声中上苏醒过来,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大人耕田,小孩准备照火渔喽(夜晚提着火笼到田里泥鳅。)</p> <p>  白天跟在犁田的牛屁股后面捡泥鳅是一件很傻的事,对我们这种会做捕鱼工具的孩子来说是不屑去干的。我们白天要做的是满村庄跑,收集易燃的旧橡胶:烂解放鞋的鞋底,烂单车轮胎以及带松脂的木头。这些都是晚上照火鱼的燃料。那时农村这些橡胶材料真不容易捡到,一双解放鞋在农民眼里那是只有下雨天赶集或走亲戚才穿,平时基本是赤脚或布鞋,单车就更稀少,那是大姑娘出嫁时的彩礼。不过总有"漏网之鱼"的会给我们惊喜。这东西对我之所以诱惑那么大,是因为它耐燃,火力大。至于它燃烧时发出烟及臭味,直按忽略了:在空旷的田野里,只要稍微注意下风向,你都闻不到它的味,再说松枝烟也大呀。</p><p> 准备好了照明用的燃料,那就检查一下工具:火笼,黄鳝夹子,泥鳅针刀。这些一般往年做的都能用,即便现做,也简单。火笼就铁丝编一个碗状的框,系上铁线,用一根长木头挑着。黄鳝夹子找两块竹片,前端削成锯齿状,手抦前用烧红的铁丝钻个孔,找出用完了墨舍不得扔的圆珠笔芯切一段穿到孔里,两头一烧,一个妥妥的铆钉成了,活动自如,绝对比现在学校门口的玩具耐用。</p><p> </p> <p>  照火渔专用的泥鳅针刀相对麻烦一点,还费点钱,首先得准备几十口长针,就算偷了阿妈的针线盒出来也没有那么多。只能靠平时买文具的钱省下来去镇上买,实在没钱就向阿妈软磨硬泡地要。针有了,然后就想办法固定在竹片前端,排10~15厘米长的两到三排。这是个细活,有时得请大人帮忙。不象现在有各种强力胶卖。固定不紧,用一两次就掉了或变形了,变形了还好办,如果使用时掉田里泥里,"大泥捞针"也是挺难的,还危险。</p> <p>  万事俱备,只等白天一场春雨,这是最好的时机(当然正常天气也可以行动,收获肯定没这么好),邀上老哥或隔壁小伙伴,吃完晚饭就出发,每每走到田边,先向漆黑的田野看一眼,如看到远处已有三两个火光,不免埋怨一句:还有人比我们早,那一片据点又丢了。好在田野够大,我们村有上千亩良田,适合泥鳅生活的这片也有几百亩吧。</p><p> 在犁过一遍的田里,每块田中间都会有几条浅浅的水沟,秧田也是如此。泥鳅们晚上会这些水沟里或聚会或散步,当然它们的散步也是很懒的,反正我照到它们都见到是在休息,不动的,这时将手中的针刀对准了快速斩下,你不必再看那混浊水里,只须把针刀拿起来,十有八九它在针刀里挣扎。如果没有,那就也别想着再找到它来第二刀,你永远找不见它躲进了哪块泥里。所以,你只有一次机会,你得快,准,狠。夜间的黄鳝永没有泥鳅灵动,这时可用黄鳝夹子夹起,当然动作也要快和准,力道不必太大。高手们甚至不屑用夹子,直接用食指和中指代替夹子。</p><p> 夜深了,偶尔抬头看看远方,远处田野的火笼只剩一两盏了,再看背篓燃料不足2块,小桶里的泥鳅(黄鳝很少的)也有两三斤了。于是对远处的火光吆喝一声“回家喽”。</p> <p>  说实话,那时生活虽苦,我却也不怎么爱吃泥鳅黄鳝,不喜那滑滑的感觉。我喜欢吃在河里捉的鱼,稍微烘一下再炒来吃,所幸大大是村里最早会织鱼网的人之一,家里的鱼网他不常用,便成了我的"玩具″。当然现在将泥鳅用油煎香,配之以酸豆角,酸辣椒炒出来,还是挺美味的,可那时阿妈哪里舍得费那么多油来煎。之所以还那么喜欢去捉泥鳅,是因为大人们还是爱吃的,那时一年到头也吃不起几次肉。而且还可以卖给隔壁爷爷(他女儿女婿在城里工作),换点钱买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字典或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最馋的零食就是夏天几分钱一条的冰棍和冰水了。</p> <p> 夏之"埠"水捞鱼</p><p> </p><p> 在早稻将熟未熟之际,也差不多放暑假了。这时稻田要放干水晒田,一是减少虫害,二是干爽的稻田便于收割稻子。这时的泥鳅们会相约聚集在稻田旁的泥沟里,以躲避即将到来的烈日干旱,这便是捞泥鳅的最好时节。</p><p> 在上午太阳还不那么热的时光,约上一俩个小伙伴,带上简单的工具:一个水瓢,一个装鱼的小桶足亦。</p><p> 对于田间小水沟里哪一段泥鳅多,我是心中有数的,但不是每一段泥鳅多的地方都适合作业的,你既要找水沟两边油草茂盛,淤泥厚的地段,又要满足前面有分水沟,便于拦坝分水的位置。</p><p> "二毛,就这里了,搬那块大石头来把水拦断。"</p><p> “九哥,这要捞到黄鳝,多分我几条。我昨天看到一小秘方:说是把黄鳝血浸在纸上晒干,可以用来止血”</p><p> “好好好,喂,你怎么干活呢,你得扯把草塞住石头旁边的缝,再掏点硬泥糊上,这样水才堵得死”</p><p> "九哥,你说那黄鳝血干了真能止血吗?”</p><p> “谁知道呢,我又没试过。不过我倒是知道用墙角门后那种蜘蛛茧,那玩意是真能止血(小伤囗)。喂,好了没有,一会有人来挖水我们就白干了。”</p><p> "好了好了,前面已塞死了,你把你瓢给我,把剩下的这点水"埠”出去就好了。九哥,你说今年的枣能卖上2块一斤不?一块半也行,我大说了,今年的枣如果价钱好,给我买个新书包和新的文具盒,同桌的下村二蛋老在面前显摆。再说如果枣子价钱好,我们去闹枣子也能赚不少钱。(每年打完枣子,每棵树上高处总会剩下几颗,便是我们小伙伴的零花钱了)。”</p><p> "我说二毛,瞧你那点么出息,你下次考试不给他抄,看二蛋那刁毛还显摆不?喂,快过来,我这好象找到泥鳅的老窝了。我操,泥鳅开大会呢,把水瓢也拿过来。″</p><p> 这一窝泥鳅,起码二三十条,(在以前和以后的捞泥鳅过程中都没遇过到)接下来的泥粑里,三三两两的已没多大惊喜了。在泥粑里捞泥鳅,要记住老人的一句话″小孩信哄,泥鳅靠捧,″你用手抓它,抓得越紧,它溜得越快,捧在手里,它就老实乖巧了。</p><p> 暑假捞泥鳅的日子,总是那么快乐而短暂,泥鳅虽多,我们捞它的日子却少,家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弄猪草,放牛,喂鸡鸭,有时还得钓青蛙给鸭子吃。这些才是正事,接下更大更痛苦的正事就是一一"搞双抢″(我们这因灌溉条件好,水稻扦两季,七月末八月初,得在半个月里收割早稻,扦下晚稻,纯人工作业。只是那时杂交水稻还刚开始推广,产量不是很高,又要交公粮,定购粮,也只是刚够吃。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到那时的艰辛,当然也享受不到我们捞泥鳅那份独特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秋之寻踪(洞)捉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秋,金色的稻浪一望无垠,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技头,桔子也泛着桔黄的诱人色彩。在乡村小学,是会放一周割禾假的,因为老师们大多也是地道的农民(那时乡村小学,一半以上的老师是民办老师一一代课老师,是没有编制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还经常拖欠)。</p><p class="ql-block"> 这一周的割禾假,我们得老老实实跟着大人们去田里割禾打谷,好在天气没那么热了,农村的孩子懂事,又皮实,八九岁时已是割禾的一把好手了,父母也从不会担心那锋利的锯齿状镰刀会让我们割到手。</p><p class="ql-block"> "老九,你磨磨磨蹭蹭的干吗呢,今天要把这块田割完,你看你,喂,旋什么泥鳅喽,你看把泥粑弄到谷子上了。”</p><p class="ql-block"> “大,我们这块田好多泥鳅洞”</p><p class="ql-block"> "那倒是,这块田地势低,夏天都排不干水。我说你别旋泥鳅了,赶紧割禾。”</p><p class="ql-block"> ″大,你说这泥鳅洞这么小,它出来时怎么掉头?″</p><p class="ql-block"> "谁知道呢,它那么滑,总有自己的办法的。″</p><p class="ql-block"> "那它是准备在洞里冬眠了吧,我要是也能冬眠多好,每年冬天我那冻疮痒得要命!”</p><p class="ql-block"> "那样你过年就没有好吃的和压岁钱喽!我说你有完没完,赶紧割禾!”</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得认真干活了,大大是一个有计划的人,说了今天割完就一定得割完,那怕割到天黑月亮出来。不过我还是留了个小心眼,每看到一个泥鳅洞,就在旁边插一根禾。这样收工早的话我就会再一一收拾这些躲在泥里的小家伙们。收拾它们贼简单,把手食指沿着洞口轻轻一旋,就能看见它们那闪着光泽的小尾巴,所以我们又称这种方式为″旋泥鳅"。不过遇到黄鳝洞就麻烦得多,这家伙专钻田埂的硬泥里,洞又深又长,很多时候得借助锄头,甚至破坏田埂。</p><p class="ql-block"> 整个深秋的日子,我们周末在收割后的稻田放牛,也会带上一个小鱼娄,当然不是每次收获都大,有时得十条二十条,就养在坛子里。</p><p class="ql-block">也有时放学后不走大路,磨磨蹭蹭地从稻田里走,旋得几条,又没东西装,犹犹豫豫地就又丢到小水沟里了,(那是不能再丢田里的,它离开了洞,不能保湿,会干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冬之稻田挖鱼</p><pre class="ql-syntax" spellcheck="false"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冬天在稻田能挖到泥鳅而且还收获颇丰的, 我们村只有我同学冬发兄弟二人,我们小伙伴 们只能望田兴叹,他们是怎么找到泥鳅踪迹的, 从来不告诉我们,正如我们村有一小部分每年 夏秋都能在山上捡到很多野生定岗菌,而我们 上山扒拉半天,经常一朵都找不到。 不过也不是没机会,得下一场小雨,之后 天气转晴,太阳暖暖的,这时冬眠的泥鳅会顶 开那些看不见的洞口透气,运气好你还能看到 它可爱的小脑袋,长着几条小须,老气横秋的。 仿佛睡了一个冬天,它就成老爷爷了。 &lt;/pre&gt;<p><br></p> <p>  一个桂北的小山村,有山,有水,有稻田,有果树,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未停歇,却依然吃不好,穿不暖。孩子们从五六岁就跟着大人们下田劳作,艰苦的童年可想而知,然而朴实的父辈从未绝望,也不知疲倦,他们充满了农民式的乐观和坚韧,也有着农民式的智慧,硬是把日子一天天过好起来。我的童年,在那山青水秀的艰苦岁月里,现在能忆起的倒不是双抢的累和天寒的苦,反而是那些捉泥鳅,玩游戏的快乐!</p> <p>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指正立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