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百岁实不易!这是为百岁老人---王处儿 摄像后由衷的感悟。(老人名片,女,生于1921年12月9日,祖籍,缙云,嫁到青田县高湖镇内冯村。)</h1> 国庆.中秋双节值班是1、2号,3号这天,约上留兄,于早晨7点准时出发驱车至高湖镇内冯村,刚停下车,问一村民老哥,百岁老人王处儿的家在哪儿?他反问我:“找老人,什么事情?”当得知我俩是应县老龄委所托,为百岁老人拍摄肖像的,他激动地说:“我就是百岁老人王处儿的二儿子,冯米良。”<br> 冯米良领着我们前行,敲开了公路旁的别墅门(他大哥家),开门的是一位年轻妇女。正当我向她说明来意时,好客热情的她(事后得知是老人的孙媳妇)立即请我们进屋坐,并大声说,“奶奶,县城的摄影师来了,专门为您老人家拍照来了......”<br> (母子合影)<div><br></div> (和媳妇合影) 老人家很健谈,说自己老了,耳朵有些背,眼睛也有点花,大不如以前。我感觉老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说到高兴处,总是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感觉如同我自己的亲人一般,特别是那一双小脚,让我想起我的奶奶,也是这样的温厚、慈祥......<br>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王处儿老人祖籍缙云县人。她说自己是六岁时候缠的小脚,是奶奶给缠的。开始缠脚太疼了,没法走路,得扶着墙。在当时的社会风俗,不缠脚嫁不出去。小时候受尽了痛苦磨难。<br> 我问老人家是什么时候结婚的,那时候结婚是啥样子?热闹不?老人家笑着说,十七岁结婚的,那年代十七岁结婚年龄已经算不小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像现在的青年男女是自由恋爱。<br> 老人家的一生经历了旧时代与新中国的冰火两重天,跟随县领导杨进饶革命,见证了我县的解放前后各种历史变迁......她说现在社会太好了,生活太幸福了,子孙对她很孝顺,还享受老龄补贴,年年都有领导都来看望她、慰问她。<br> 她一生,生了二儿四女,儿女中,最大的是女儿,如健在的话,今年都82岁了(前年离开的,80岁),最小的女儿今年也有63岁,现在五世同堂,名下族人有120余人丁。我招呼着老人家和他两个儿子、媳妇、孙子等一起在别墅前来个大合照。过了一会儿,老人在子辈的搀扶下,到她所住的老房子前(距离别墅就30余米),老房子前有近一百平方米道坛。道坛?她每天日出而起夜幕而歇,喜欢晒晒太阳,走走路.......<br> 一边随拍取景,我一边和冯友良大哥,就是老人家的大儿子聊开了,得知,他爸是1959年离开人世的,那时,他的小妹出生只有3个月,他才9岁,因为父亲的去世,真的让这个家雪上加霜,上了2年学的他只能停学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赶牛,一天有2个工分,一直到他18岁,才有10个工分;从大办钢铁到文革,从粉碎“四人帮”到改革开放,兴之所至的回忆起往事一幕幕,冯友良大哥和我聊的十分开心。<br> 老人家的长寿秘诀是我最想探得的秘诀,问她老人家能否公开一二,她拉着我的手笑着说,哪里有什么长寿秘诀!她说自己每天的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不挑不捡,什么都能吃,肉也吃,就是普通老百姓的饮食呀。 <br> 老人的大儿子说,老人家心眼大,心里不搁事,不爱孤独,喜欢和人说话聊天。<br> 在老人家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时光的缓慢悠长,也真切的看到内冯村的变化。这里不仅仅是曾经青田县委诞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而且这里,就在这里,那青山和绿水,那一草一木,和百岁寿星——王处儿老人一起安守,从不孤独。 <br> 我和老人聊得很投机,虽然她说的好多语句,我听不懂(她的子女会解说),倒也并不妨碍畅谈。告别的时候,已是十时了,下一站到东源行摄,说好有空再来内冯看望她老人家。<br> 老人的儿子热心相邀我们再来内冯村游玩......我很喜欢这位开心的老人家,希望能因为沾了寿星的光,也添些长寿的福......<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