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是现今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利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今天,三余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汇聚一堂,就“微课程学习”展开了激烈的心灵碰撞!</p> <p>徐晓丽老师: </p><p> 微课——刚接触这个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也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老师们认为它具有哪些特点呢?</p> <p>顾娇燕老师:</p><p> 我觉得“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p> <p>杨莹老师:</p><p> 我觉得“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教师在年级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年级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孩子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p> <p>徐秋华老师:</p><p>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p> <p>谭月静老师:</p><p>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的目标!</p><p><br></p><p><br></p><p><br></p> <p>黄珊娜老师:</p><p> 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p> <p>陆佳雯老师:</p><p> 我觉得幼儿园微课程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再现,与日常课堂所不同的是:它的时间比较短,也是一个没有任何幼儿参与的教学课堂,幼儿园微课程通常是由评委教师在评估上微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要达到的教学效果。</p> <p>姚敏敏老师:</p><p>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p> <p>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