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桌一椅一腔热情,一笔一划一种态度,一颦一笑一室知己,一举手一投足一曲别样风采。金秋国培,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次国培,绽放在桂花路上的青春景弘。</p><p><br></p> <p>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景弘学子的文化成绩斐然的同时,手工展也带着学校独有的文化,牢牢抓住了我们的眼球。</p> <p> 景弘的课堂也散发着自身独特的“味道”——课堂不再是唯师唯教,而是唯生唯学。课堂是自由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是属于学生他们自己的。</p> <p>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元素与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课堂连接着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比班级文化更具广度和深度,只有每一所学校都看重课堂,每一位老师都着眼课堂,每一堂课都有文化味,小小的课堂才能成为纵横驰骋、五彩缤纷、回味无穷的大世界。著名作家王亚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谈文化、何为课堂的文化味、课堂的文化味如何达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引发了老师们的思索……</p> <p> 怎样的课堂才有文化味?听完讲座我有四点不成熟的思考:一是要追求价值品味,包括要突出核心价值的贯通与武装、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与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与彰显;二是要追求民主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拥有属于自身的潜能,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放开学生,发展学生;三是要追求精进激情,不难想象,没有热爱的教育是何等的平淡无奇,没有激情的课堂是多么的兴味索然,爱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原动力;四是要追求减负增效,很好地解决负担过重、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问题。解决了这四点,课堂的文化味就有了。</p><p><br></p> <p> 当有文化的老师,教有文化的学生,做有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我们的责任。</p><p> 文化只有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我们才配谈文化。学校文化何尝不是?学校文化只有内化为每一位老师的行为和行动,学校文化才真正有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