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秋意阑珊1235802

<p>2020年10月17日上午,永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父亲,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此后余生,天人永隔!</p> <p>父亲,始终觉得是世上最庄重的称呼,因为父亲的责任是那么重大,如果说家是一叶小舟,那父亲就是船上的舵手,迎风破浪,把握着前行的方向。</p><p><br></p><p>父亲,撑起了家的脊梁,顶天立地,为家人遮风挡雨。父爱象高山一样挺拨伟岸,象大海一样浩渺宽广,象草原一样辽阔奔放,象陈酒一样历久弥香。</p> <p>关于父亲,扬扬洒洒,我感觉能写一本书,但真正动起笔来,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说起,数次搁笔,终不能成文。</p><p><br></p><p>父亲今年已然八十三岁,他的一生命运多舛,历尽艰辛。父亲生于1938年,祖母怀着父亲时,日本鬼子打到家门口,祖母大着肚子逃难到了峭歧马家村,幸得一家好心人收留,在那里平安生下了父亲。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家,祖父却因颠沛流离,抱病而亡。</p><p><br></p><p>那个时候父亲刚刚五岁,自此和祖母还有一个大父亲二三岁的伯父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男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p><p><br></p><p>幸而祖母虽然小脚伶仃,却有一双灵巧的手,做得一手好女红,随便什么布料,经她裁裁剪剪飞针走线,就是一件漂亮妥贴的衣裳,那个年代绝对的手工制作啊。</p><p><br></p><p>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出租给人家耕种,就靠一点田租补贴家用。用现在的话说,当时四十多岁貌似柔弱的奶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强人了。</p><p><br></p><p>虽然独自一个人拉扯两孩子,日子过得困难之极,但是奶奶是个颇有远见的女人,自小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精明能干,一直在娘家掌管着日常生活用度,自有一套精打细算的管家经验,也比一般的女人见多识广,知道有学问的人才能出人头地,因此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不遗余力地供两孩子上学读书。</p><p><br></p><p>而父亲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当时的县中一直上到高中。那时父亲逐渐长大,目睹祖母为了生计日夜操劳,不忍心再让祖母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决定弃学从军,祖母护犊心切,自然不肯让父亲去吃这个苦,为了防止父亲私自出去,把父亲反锁在家中,可是父亲心意已决,竟然半夜撬开窗户逃出去了,从此参加了解放军,那一年父亲十五岁。</p><p><br></p><p>父亲刚到部队时,身高和长枪差不多,又瘦又小,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对于父亲来说都是对自己的挑战,有一次连续几日的急行军,实在支撑不住半路上晕倒了,因为落在最后,竟然没人发现,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山道上,四周寂静无声,真的是毛骨悚然,只能自己摸黑向前,追赶部队,那一刻父亲真的很害怕,但是凭着一股勇气终于找到了部队。</p><p><br></p><p>有时候想娘想家,想得不行就一个人躲在树林子里哭一会儿,擦擦眼泪继续训练。虽然如此艰苦,但父亲个性倔强好胜,硬是挺过来了,因为表现出色,又有文化基础,很快部队领导便推荐父亲上了重庆炮兵军校,毕业后,就留在部队做了一名教官,给部队的官兵扫盲上文化课,那个时候父亲才二十出头,真是少年有为,前途无量。</p><p><br></p><p>人生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父亲春风得意之时,家里的大伯父却闯祸了。因为那时候刚解放没几年,大伯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的那一套里,说话做事都特别偏激,被周围人检举揭发后隔离审查,惊怕之下投江自尽了,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父亲的政治生命和前途。</p><p><br></p><p>任凭父亲再怎么努力,终究深受其害,不得不转业到湖北沙市,在供销合作社工作,这一去便整整十八年,独在异乡为异客,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思乡之苦。以至后来年迈的父亲每每忆及,总是唏嘘不已。</p><p><br></p><p>父亲是个好儿子,对祖母极其孝顺。幼时丧父,祖母就是父亲唯一的依靠。去部队以后,父亲有了生活补贴,父亲总是千方百计地节省下来,寄给祖母改善生活,每逢探亲回家,刚到村口便一路大喊着祖母飞奔回家。</p><p><br></p><p>后来转业去了湖北,领导曾经建议父亲举家迁过去,但祖母不愿离乡背井,父亲不愿违拗祖母,便把母亲和我留在家里照顾祖母,宁愿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我稍大一点,总是叮嘱我要照顾好祖母,不要让祖母生气。</p><p><br></p><p>后来父亲终于调回江阴,一直对祖母恭敬孝顺,有时候母亲和祖母吵架,总是劝说母亲让着点老人,说祖母中年丧夫,老来丧子,历尽沧桑,做晚辈的应该让着点。</p><p><br></p><p>父亲每天都要抽时间陪着祖母讲讲家常,听祖母唠叨和抱怨,把祖母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直至今日,我还记得父亲坐在祖母房门前边给祖母洗衣服,边陪祖母聊天的情景。</p><p><br></p><p>那时候生活水平低,可祖母的柜子里总是有着各种难得一见的蜜饯果脯,常惹得我流口水。</p><p><br></p><p>每月父亲总是给祖母5元零花钱,祖母年纪大了,拿到了总说没拿到,母亲急得要和祖母理论,父亲总是劝阻母亲,然后再给祖母5元钱,要知道那个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也才十几元。</p><p><br></p><p>祖母常常带我去她老姐妹家玩,有时也会在她们家吃饭,祖母总是拿出粮票和钱,决不欠人情,并且很骄傲地告诉人家,我有钱,都是儿子给的,用不完,让那些姐妹们羡慕不已。</p><p><br></p><p>在父亲的陪伴照顾下,祖母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安宁富足的,直到八十五岁高龄时安然去世。</p><p><br></p><p>父亲是个好丈夫,还在部队的时候,经人介绍和母亲相识了。经过部队一番严格审查后,父母亲结婚了。</p><p><br></p><p>那时候,父亲是少年军官,母亲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姑娘,这看似不对等的婚姻却一直延续至今,父母亲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p><p><br></p><p>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因身体原因不能生育,父亲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一如既往的爱护着母亲。</p><p><br></p><p>母亲没有上过学,父亲便手把手地教,日积月累,母亲居然也能看懂父亲的来信,并且也可以写上几段回话。</p><p><br></p><p>二十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父母亲就靠着这些书信诉说着思念,竟也有满满的一箱子,我小的时候翻箱倒柜,无意间看到了父母亲的家书,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母亲的字就不敢恭维了,而且常常缺胳膊少腿,只能靠猜,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千里传书,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较大篇幅还都是关于我的生活日常,不过字里行间,深情款款,叙说着两地分居的牵挂和关怀,可惜的是岁月侵蚀,终究没有保存下来。</p><p><br></p><p>父亲在外的时候,家中里里外外都是母亲操持,父亲虽然不舍,也只能心疼着母亲的辛苦无能为力,等探亲回来的时候,父亲就什么都不让母亲动手了,让母亲好好休息,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特别开心,俊美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br></p><p>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从没吵过架绊过嘴,一直都是恩恩爱爱的。在我印象中,母亲动过两三次大手术,都是父亲忙前忙后,服伺左右,给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安慰,使母亲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健康。</p><p><br></p><p>时光流逝,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早已没了花容月貌,长期的三高药物,使母亲变得慵肿衰老,行动迟缓,父母亲站在一起,俨然象母子一般。</p><p><br></p><p>可是父亲仍然一如既往的爱护照顾着母亲,就象带着孩子一样耐心周到。甚至于母亲因为小中风后遗症,时常大小便失禁,都是父亲不厌其烦的服伺照顾,给母亲擦洗身体,换上干净衣裤,从没一句嫌弃的话,哪怕一个厌恶的表情。</p><p><br></p><p>每天早上,父亲搀扶着母亲去小区的健身场上活动筋骨,自己去小区外跑步,回来再去健身场接母亲回家,九点一起去老年活动室看报,走到哪里都把母亲带在身边。</p><p><br></p><p>晚上,总记得按时给母亲打胰岛素,帮母亲按摩行动不便的双腿,常常一按就一两个小时,还不厌其烦地给母亲讲解电视情节,有时母亲急脾气一上来,少不得吼父亲几句,父亲总是呵呵笑着,由着母亲去。</p><p><br></p><p>我时常想,母亲应该是幸福的吧,也许父亲没有给母亲大富大贵的生活,可是却给了母亲一世深情一生呵护,作为一个女人,夫复何求呢?</p><p><br></p><p><br></p> <p>父亲是个好爸爸,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父亲给了我无与伦比的宠爱,让我的童年和少年充满了欢乐,我的开朗活泼和直率就是在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里养成的。</p><p><br></p><p>小时候没有交通工具,父亲的肩膀和脊背就是我的奔驰宝马。不论是上街还是走亲戚,父亲总是让我坐在他肩膀上,我还扑棱着双腿,让他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田梗小路上撒满了我清脆悦耳的笑声。母亲常常责怪父亲,没个大人样,猫鼠同年,父亲总是笑着说,能宠几年呢,转眼就大了。</p><p><br></p><p>记得有一回家里种了油菜,秋收的时候打下了很多油菜籽,父亲就想着要挑到油厂换菜油,我软磨硬泡非得跟着去,母亲不容许,说油厂在西门大杨桥那边,离家很远,步行也得走小半天,我去的话肯定走不动的。可我从小娇宠惯了,如何肯听母亲的 ,父亲就想了个办法,找了根扁担和编织成网状的绳索,一头放上一大袋油菜籽,一头放上个草垫子让我坐着,就这样挑着就出发了。</p><p><br></p><p>我开心的坐着,随着父亲的脚步转着圈,觉得好玩极了,全然不知父亲本也是个书生,并没挑惯重担,这么遥远的路一来一回,大半天的时间,父亲的肩膀都磨破了皮,把母亲心疼得不得了,不停的责怪我不懂事,又抱怨父亲上天打梯,由着我胡闹,父亲却仍然笑呵呵地说,没事,闺女高兴就行,不过打那以后,我也就没那么胡搅蛮缠了,也许心里也是觉得自己过于持宠而娇,不懂得体贴父母了吧。</p><p><br></p><p>父亲有一肚子的学问,我就常常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总是有声有色地给我讲那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孟姜女、天仙配、牛郎织女,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伴随了我的童年生活,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父亲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想长知识懂道理,必须要多看书,家中藏书略多,在那个年代,也算罕见的了,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读遍了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和许多外国小说,如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堂吉诃德等等。</p><p><br></p><p>父亲,便是我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他为我打开了读书之门,让我受益终身,特别是近来闲着无聊时,我还能自己写上几遍文章,吟成几首小诗,虽然女儿总戏谑我称之为无厘头打油诗,却也怡然自得,丰富了我的生活,每次发在美篇或朋友圈,竟也收获了很多点赞和好评,也结识了一些美友,互相指点鼓励,竟也成了人生一大乐事。</p><p><br></p><p>父亲也会唱歌,虽然现在想来,其实父亲的歌十有八九跑调,但那时候总能教我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小曲,很多的民歌小调,都是在父亲那里学到的,如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季歌,浏阳河等等。</p><p><br></p><p>我还记得有一首歌,母亲最喜欢听,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勤劳的姑娘人人爱,懒惰的姑娘没人会喜欢。</p><p><br></p><p>可是父亲的放纵和宠爱,终究让我变成了一个四肢不勤的懒姑娘。五十岁之前,我还习惯在父母面前过着饭来张口的米虫生活。</p><p><br></p><p>不过因为从小喜欢唱歌唱戏,也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今年下载了全民K歌,自娱自乐不觉也有百首之多,听着自己唱的小曲,那叫一个美呀。</p> <p>父亲是个好爷爷,我的儿女们都是父母亲一手带大的。也许父亲没有自己的孩子,对我的两个孩子格外喜欢和宠溺。</p><p><br></p><p>孩子们自出生起,吃喝拉撒睡,都是父母亲精心照料的。一个房间一大一小两张床,女儿和我母亲睡一张大床,儿子一个人睡小床,父亲就在两张床前打地铺,一睡就是二十年。</p><p><br></p><p>夏天,给孩子们打扇子拍蚊子,冬天给孩子们盖被子,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在父亲最后的时光里,他分不清白天和晚上,唯一记得的却是半夜起来还要给我和孩子盖被子。</p><p><br></p><p>女儿从小娇惯,上学后吃不惯学校的饭菜,父亲每天中午都把母亲做的饭菜送到学校门口,整整五个春秋,风雨无阻,城南小学的门口,都可以看到这温馨的一道风景:一辆三轮车,车上放一块木板,一个双层饭盒,一个小女孩坐在小板凳上有滋有味地吃着,一个老头站在一旁默默的看着,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p><p><br></p><p>儿子自幼调皮捣蛋些,父亲总是耐心的引导,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虽然两个孩子没有那么出率拨萃,但是正直善良,富有爱心,这都是父亲的教导有方啊。</p> <p>父亲有着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还有最不容忽视不得不提的:节俭。</p><p><br></p><p>父亲的勤劳,远近闻名,无论是下田干农活,还是在家里洗衣服打扫卫生,父亲都是争着抢着干。</p><p><br></p><p>父亲常说,以前在外帮不了母亲,现在回来了可得多干点啊。在男尊女卑的农村,象父亲一样里里外外都肯干的人也是少有的,以至于有一天在小河边洗衣服时,一个老大娘悄悄的对我父亲说,你一个男人还要出来洗衣服,肯定也是没办法,谁让你没有工作得靠媳妇养着呢?父亲回来一说,把我和母亲笑得不行,父亲的工资可比母亲多多了。</p><p><br></p><p>八八年我们在老屋基上盖新房,一砖一瓦都是父亲挑回来的,现浇的阳台,都是父亲亲手扎的钢筋,磨石子的地面也是父亲借了磨砂轮亲自打磨的,十个指头都磨破了皮。</p><p><br></p><p>父亲非常聪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窗户破了自己买把刀就能把玻璃划好装上,墙粉掉了买桶漆就能补上,椅子凳子随便捣鼓捣鼓就能变废为新。</p><p><br></p><p>从小到大,父亲在家里就是一个万能的神一样的存在。母亲不会包粽子,一直都是祖母包的,后来祖母去世了,隔壁的亚亚奶奶便一直过来帮忙,后来父亲说总不能老求着别人吧,楞是在六十岁时学会了包粽子。</p><p><br></p><p>父亲还会擀水饺,把面粉搓搓圆揉揉扁就成了水饺皮,吃起来很有劲道。即使现在,我仍然可以时不时地吃到父亲手擀的水饺,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味。</p><p><br></p><p>说起父亲的节俭,源远流长,父亲五岁丧父,自幼随着祖母过惯了节衣缩食的生活,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就算后来父亲在部队已经每月一百多块的津贴,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勤俭,每次探亲回家,连一碗一分钱的茶水都舍不得喝,非得回家才喝水。二三十年一个人在外,更是能省即省,都把钱寄回家给母亲开支家用。</p><p><br></p><p>父亲的节约守则是: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买,买东西前一定要算好多少,坚决不多带钞票,化零为整。</p><p><br></p><p>这种近乎吝啬的节约经常受到非议,被人诟病,甚至连我都不能理解而嗤之以鼻。为此,父女俩不知发生过多少争执,父亲常教育我要开源节流,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我就常唱反调,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会花才会赚。父亲气极了就说,到底不是他亲生的,一点都不象他,大手大脚不知节俭。</p><p><br></p><p>直到后来,生活一次次的用现实打脸,终于让我明白,不节细水如何成大流,才明白了父亲一番良苦用心。</p><p><br></p><p>而每次我面对困境,父亲总是倾其所有,给我最大的帮助。父亲就是一头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他一生勤勉,对自己近乎于苛刻,却为了我们母子付出了全部。</p> <p>当然,人无完人,父亲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固执,比如清高。随便什么事情,只要他认定的事,非得坚持到底,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且不听人劝,让人恼火得不得了。</p><p><br></p><p>父亲特别敏感,听不得半点有损他自尊的话,凭他是谁,触碰到他的底线一概没有转寰的余地。正因这种性格,在人情世故和人际关系上缺乏忍让和包容,甚至有些不近情理,也使得很多亲朋好友都敬而远之。</p><p><br></p><p>在我第一个失败的婚姻中,父亲的倔强和固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让我们亲密无间的父女之情有了嫌隙,虽然我知道,父亲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我的尊严,但是在我的婚姻中参与干预太多,终究适得其反,事与愿违。</p><p><br></p><p>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倔脾气,依然我行我素,谁都拿他没有办法,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吧。</p> <p>这便是我的父亲,普通又平凡,却给予了我一切的父亲。我在父亲身上学到很多,父亲的坚韧乐观,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他的一生坎坷颇多,但是他总是坦然面对,从不畏惧。</p><p><br></p><p>后来我在面对生活的挫败和挑战时,也能心存阳光安然度过,不得不说靠的就是在父亲身上看到的信念和坚持,父亲对我来说既是慈父亦是良师,是我茫然无措时的定海神针,也是我依赖至今最坚强的后盾,父亲在,无论怎样的风雨,我的心是安宁的。</p> <p><br></p><p><br></p><p>就在前天,我的父亲因病溘然长逝,我抚摸着父亲逐渐失去温度的手,贴在他耳边呼唤:爸爸,爸爸,可是父亲再也不能答应我一声,2020年10月17日上午,永失吾父,山河同悲!</p><p><br></p><p>守在父亲的灵柩旁,父亲的一生如电影回放,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淸晰如昨。</p><p><br></p><p>父亲,虽然我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目光,再也牵不到你粗砺的双手,可您的音容笑貌,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心上,无论天上人间,父亲,您永远和女儿在一起!</p><p><br></p><p>谨以此文献给我最可亲可敬的父亲,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成为了您的女儿。</p><p><br></p><p>安息吧,可亲可爱的父亲,天堂祥云环绕,繁花似境,等待赤子归来,我的父亲,一路走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