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边疆万里行 --------探访千年古盐田

勤俭节约

我们冒险通过德贡公路到达云南最北部的德钦,从德钦走滇藏公路即214国道进入西藏的门户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路过盐井,很多年前我就从电视纪录片上见过这千年盐井,早就想去一睹其姿容,但是前两次汽车都是过而不停,这一次司机终于开恩给时间让我们进盐井景区看看了!<div><br> 位于川滇臧三省区交界处澜沧江大峡谷里的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完整的人工原始晒盐的人文景观。盐井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道,过去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在就在 214国道边上。<br></div> 先到景区买门票。 古盐田在盐井镇西边的澜沧江峡谷里。景区没有观光车,都是自驾车自己开下去。如果没有车要徒步走下去有好几公里,而且上下坡很陡。<br><br><div> 进大门检票后我们的车沿着很陡的山路一直下到澜沧江边,行驶过一座大桥来到西岸。开到景区停车场停好车后,我们沿着土石路上坡走进村里,先看见一个指示牌。<br></div> 看见一位藏族老阿妈。我知道这个加达村是纳西族村寨,看来这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村落。 走进加达村里。在西藏农村看见这非藏族风格的房屋还真是稀罕。 穿过加达村向北就看见依山坡搭建的盐田了。 所谓盐田,就是在澜沧江边的斜坡上用木头搭建的平台,平台上用水泥砌梗分割出或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池子。盐田呈砖红色,和峡谷里奔腾咆哮的澜沧江颜色几乎一样,大大小小的盐池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仿佛一幅水墨画。 制盐的过程是从挖在江边的卤水井里取出卤水倒进盐池子里,经过强烈的日光暴晒和江风的吹拂,水份逐步蒸发完后就是盐粒了。过去是村民(一般都是妇女)将卤水一桶桶的背上来,电力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都是用水泵抽卤水到盐池,既方便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制盐效率,并且减轻了纳西族妇女的劳动强度。 因为时间关系,加达水磨坊和曲孜卡温泉度假区我们都没有去看。<div><br> 下面几张照片是站在214国道上远观澜沧江峡谷里的千年古盐田。<br></div> 看着眼前这雄伟壮观、气势不凡的千年古盐田,仿佛看到了纳西族村民们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景观。<br><br><div> 从古盐田上来我们的车继续沿着214国道向北开,发现澜沧江边不仅有盐井这样世界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更是雄浑壮美。<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