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文件《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工作指南》精神,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的骨干队伍,进一步提升名教师工作室的影响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内涵发展,决定组织广东省甘耀明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学员开展2020年度第二阶段研修学习。</p> <p> 秋风送爽丰收季,扬帆起航奋进时。我们告别了夏天的酷热与躁动,迎来了秋天的凉爽与怡人。在这秋风送爽,凉风习习的时节,广东省甘耀明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们“充电”的热情却丝毫不减,10月13日下午,我们齐聚工作室准备出发广州开始2020年度第二阶段研修学习。</p> <p> 10月14日,我们早早的来到海珠区实验小学穗花校区开始是第一天的研修学习。第一环节聆听了由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的全国模范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郑贤老师对广东省重点课题《融入生涯教育STEAM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中期成果情况汇报。汇报从2019年至至今的学期课程实施情况、讲座学习、研讨会、获得的成果、尤其是关于疫情期间“居家研学”的作品进行详尽介绍。</p> <p> 第二环节是由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科的梁戈老师展示关于3Done项目式学习课程的课例《设计体艺节徽章》。梁老师整节课巧妙利用走进体艺节的话题进行引入,并设计“秀一秀”、“画一画”、“连一连”、“配一配”、“评一评”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学习。</p> <p> 紧接着由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李婉奕与科学教师文卫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独具特色的STEAM融合课《创客音乐会》。本节课先由音乐科的李老师通过课前学生调查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再由文老师通过音叉实验形象地解释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接着又由音乐科的李老师一一展示常见乐器的分类,再由科学科文老师介绍乐器发声原理,让孩子们既能学习到不同乐器的音律,更清楚每类乐器的发声的原理,最后让孩子学以致用,自主制作乐器,演奏曲目,让每个孩子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都体会到成就感与合作的愉快。</p> 课堂小片段 精彩合影 <p> 最后的环节是由教育专家为今天的课题报告以及课例展示进行点评。首先是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向博士提出了小学阶段注重从感性认识出发的课堂教育;通过各方面学科融合教育以及简单的指令更便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建议。</p> <p> 然后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与》编辑、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芬兰国际LUMA中心StarT中国区主任孙晓奎主要围绕两节课进行点评,对于第一节课的问题引入非常自然,设计的作品非常有意义;其中强调项目式学习环节中对解决问题的规划和评价需要更加合理的优化。而第二节课是多学科的STEAM课程的优秀课例;有效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技能。</p> <p> 接着由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讲师许桂清点评围绕这个课题的学术周活动的框架非常有参考价值,课程设计体系很完整;需要注意的是生涯教育如何有效融合以及对形成综合性有教本的评价体系的思考。</p> <p> 下午,聆听了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副高级教师阮铭健主讲的讲座《教学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凝练》。讲座从教学科研的内涵;教学成果的凝炼与总结(详细介绍教学成果的凝练方法、技巧、注意事项、提升路径等);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教学成果申报案例解析进行分享。</p> <p> 10月15日,研修学习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在海珠区实验小学的新校区富基校区先通过实例“居家研学”、“垃圾分类设备创意设计”、“模拟联合国”学生优秀项目成果展示以及反思进行观摩学习。</p> <p> 第一个展示的是融入生涯教育的“模拟联合国”STEAM学习项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通过演讲、辩论、磋商、游说,写作、投票的环节推进国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沟通合作、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同时能有职业体验与胜力提升。</p> 课堂小片段 <p> 第二个展示的STEAM项目“垃圾分类与3D打印创意设计”。在现场设计了垃圾分类理念学习的语文课、小记者校内采访活动、创意分类垃圾桶设计汇报、垃圾分类一系列活动分享会的内容展示,让孩子关注国家热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p> 课堂小片段 <p> 第三个展示的是以“战‘疫’情,向未来”为主题STEAM特色项目,分“科普篇”“人文篇”“生涯教育篇”三部分开展项目式学习。此活动让孩子们以研究的角色对生活的问题与小组成员或家庭成员一起进行探讨、交流、研究和创作。</p> <p> 紧接着针对课程如何有效的开展进行交流研讨。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向博士认为在这项活动中融入了“真、善、美”的教育;体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影响着儿童对未来职业想象以及培养社交能力等等方面。</p> <p>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黄志红博士认为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跨学科、项目式研究的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融合、创新的理念。</p> <p> 在简单的茶歇和休息之后,聆听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础教育参与》编辑、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芬兰国际LUMA中心StarT中国区主任孙晓奎主讲的讲座《未来教育:START项目引领的学习共同体》,孙主任从项目式学习的背景,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以及高质量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讲述。让我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构建以项目为基础的教育。</p> <p> 下午我们还参观这所学校的新校区,它是创办于1988年,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秉承“力学、律己、和美、求进”的校训的示范性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的新校区富基校区。</p> <p> 在参观校园的同时,我们对所看所闻进行交流讨论。</p> <p> 10月16日,研修学习的第三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从化区流溪小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首先由观摩学习李建生老师的信息技术展示课《内容巧总结——形状工具和智能图形的使用》。李老师利用PPT展示校园活动风采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在新授的过程中自学课本、微课学习、小组合作与评比、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整节课课题常规非常好,孩子们学习气氛热烈,凸显团队合作精神。</p> <p> 接着针对这节课进行座谈会。大家都非常踊跃地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知识点新授、资源的整合、教师的语言、课堂常规、学生评价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感受。</p> <p> 最后由广东省郑贤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郑贤老师从这节课延伸出来的常态课发表自己的想法。第一点课堂教学的有序。课堂常规的指令性口令;第二点课堂朗读。读的意义让孩子在课堂有专注度;第三点教学环节清晰。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接着针对板书、内容的重组、教学是纲,实施是本三个课堂注意问题思考。</p> <p> 下午,聆听了由广东省郑贤名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郑贤老师主讲的讲座《STEAML理念下的小学创客教育》首先分析了STEAM教育的内涵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现状,并比较了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异同;其次结合STEAM教育的特点,对创客课程设置的理念、目标以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建构了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创客课程教学模式;最后在此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郑贤老师分享了她的有关课程中开展的教育实践和成效。</p> <p> 10月17日,研修学习的第四天,上午我们主要是进行由广东省郑贤名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郑贤老师主讲的关于《玩转3D世界》的教材学习,这本教材是郑贤老师历经三年磨砺与沉淀的著作。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项目学习的形式以“我的乐园我做主”为主线,通过魔法公主、龙龙和贝贝的对话进入3Done世界,把 SPAN>功能模块的学习融合到设计乐园的活动中,如设计游乐园的城堡、海盗船、摩天轮、大风车、旋转椅等等,并针对每一个项目学习的3Done功能模块特点,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实例拓展,既巩固和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此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去设计他们心中的乐园。它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创客教育与创新应用教材,相信会对一线教师和创客学习者提供简便易行的、可操作的、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p> <p> 下午,由广东省甘耀明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甘耀明老师开展讲座《信息技术多元教学实例》。通过讲座更加明白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养,为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思维点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p> <p> 10月18日,研修学习的第五天,广东省甘耀明名教师工作室、广东省郑贤名教师工作室和广州市阮铭健名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加深友谊、深入交流的团建活动。</p> <p>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才有提高,只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有进步。”在这几天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学习、现场课堂展示、专家讲座的一系列培训活动内容,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在车上我们都在回顾这些天都学习,大家畅谈着自己所思所感伴随着回程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