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语文现场课大赛结束了,感受很复杂。遗憾不甘内疚惭愧或许都有,也许是自己太过求胜心切,最终呈现出了一堂让自己非常难过的课 ,甚至比不上自己的一堂常态课来的潇洒自如!这中间的原因有很多,但冷静下来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p><p> 一、课堂设计太注重过程的完整性,贪多求全让课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深处,不能带着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我将这堂课按照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朗读,初读—读出詩韵,译读—读懂诗意,品读—读出詩情,悟读—读出詩魂!这四个环节从读一读到说一说到写一写到辩一辩,从语言表达建构到审美体验到思辨争鸣,层层深入,应该说在设计上是非常关注对学生的学情的,但是我却忽略了这四十五分钟内学生面对一首理解上有难度的诗歌时的状态,我设计的活动贪多求全,最终使各个环节都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最后以失败而告终!</p><p> 二、这次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目前还在学习必修一的课文,对一篇必修二的诗歌,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能够静下心来带着学生读懂应该是我必须做的,而我却因为着急完成课程设计而不顾学生还对诗歌一知半解,强行推进课程进度,最终没能上出预想中的效果,让学生觉得茫然,让自己也觉得沮丧。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一直都很关注学生的学情,我喜欢和学生互动,喜欢根据学生的认知及时调整问题,喜欢观察学生的眼睛,了解他们的听课状态。而这一次因为是比赛课,我的眼中却只有完成一堂完整的课,没有用我的眼睛好好的观察教室里孩子们的茫然,导致这堂课丝毫没能与学生产生共情!</p><p> 三,评价语言单一乏味,缺乏个性和文采!语文课是姓语的,语文老师的语言也应该是凝炼的优美的,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应该是有文采的,亲切的,能对学生直接起到激励作用的。也许是因为连续两晚睡眠不足三小时,导致我的记忆力极度衰退,也许是赛课经验不足导致我有些紧张,我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表现的时候,大脑中竟然一片空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评价,只能用非常单一的评价语言匆匆完成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毫无新意也无文采,让我自己都觉得汗颜!</p><p> 四,朗读指导不够!诗歌《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第一篇,虽然诗经的语言让我们的孩子对文本的理解有点难度,但是它的本质是诗歌,诗歌就是要重视诵读,我的设计也是从读来入手,但可惜的是因为忙着赶时间,我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范读,也没有在学生理解了诗歌情感的时候再让学生带着情感读进去,缺乏一定的朗读指导,这是本堂课最失败的地方,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了朗读,但最后却让后三个环节的读全部都在默读中悄无声息的完成了,让这堂课背离了诗歌教学的初衷,缺乏美感,缺乏朗朗的读书声!</p><p> 五、学识功底不足,把解甲归田读成卸甲归田,这其实就是一直以来自己不愿改正的懒惰终于在这一次深刻的教训了我!从小到大,我看书都是不求甚解,对于有些不认识的字没有查字典的习惯,对于有些疑惑也不去深入思考,读书贪多不求精,这就造成了今日在这样的大赛中犯了如此低级的一个错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就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细节最大的教训吧!</p><p>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是四十五钟的一堂课,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也许才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中发现不了的!我感谢邱老师给我这样一次机会,感谢这段时间里为了我的比赛所有付出的可爱的人们,他们的爱和支持就像是我的满天星光,即使让我在面对黑暗的时候也能毫不畏惧,虽然最终赛课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这一路走来,收获或许会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准备比赛而高质量的阅读了大量理论书籍,因为准备整本书阅读又开始细读《红楼梦》,听了董明实老师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每日写作的信念,被曹勇军老师从草根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中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感动。听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葛主编的讲座,对于教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三十四岁并不是五十四岁,我想我在今后的岁月中一定还有机会弥补今日课堂的缺憾,努力夯实基础 ,明确方向,不为过去的失败找借口也不会在碰壁后沮丧撤退,我会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不念过往,不畏将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