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学之道  解农村之需——陶小平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走进大法寺刘凤袍小学

陶小平

<p>10月16日,在全国第七个扶贫日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湖北名师陶小平率领工作室骨干教师走进了大法寺镇刘凤袍小学,开展了一次“别样的送课下乡”教研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除了工作室成员之外,还有来自大法寺镇各个学校的语文、数学老师。</p><p>本次活动分三项议程:学生阅读展示、教师课堂示范、专家现场指导。、\</p> <p>-阅读展示-</p><p>阅读不只是简单的布置任务,仪式感十分重要。班上每天的阅读活动都需要有主持,有主播,有主批,有主编,有主评,还有主讲。“请同学们闭眼静思30秒,抵达宁静的阅读状态,让我们一起低声吟诵: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承载着人的灵魂,把人带向远方……”“打开书,轻轻地拍三下,就像给好朋友打招呼……”等一系列仪式。闪亮了刘凤袍孩子们的眼。</p><p>阅读不单单只看,还需要去画大花脸、鱼骨图以及乐乐贴。在勾画圈点中更要有思考,有收获。一开场“二小四位三年级的小嘉宾”一一展示了他们的阅读史及阅读绝活:对诗、讲故事、表演文段、有节奏地诵诗。他们的分享,大大调动了刘凤袍小学孩子们对阅读的向往;也深深影响到了与会的每一位老师,那时那刻,教室里的掌声持续不断!</p> <p>-教学示范-</p><p>二小张慧老师给刘凤袍三年级的学生展示了一节优质示范课。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三项: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落实前两个要素。</p><p>什么是预测? 为什么要学习预测? 预测的方法又有哪些?在实践中习得方法,“在游泳中学游泳”。学习预测,就要伴随着故事,一边阅读一边进行预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是对故事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预测方法习得的过程:例如读题质疑,引发预测;观察插图,依图预测;情节突变,激起预测;结构相同,依循预测……学生根据文中的线索预测故事的情节或故事的结局,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这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阅读活动充满乐趣。课文中的旁批,意在让一个熟练阅读者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呈现阅读思考的过程,示范怎样运用阅读策略,提示学生可以在哪里预测(如题目、图画、故事内容),可以预测什么(如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结局)。教科书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逐步成为积极主动的、拥有独立阅读能力的熟练阅读者。</p><p>张老师情境的创设,亲和的态度,巧妙地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孩子们主动参与其间,有依据地猜、积极地猜。整个教学生动、活泼、有情趣。</p> <p>随后,二小夏红娟老师执教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夏老师例题设计精巧,教学思路清晰,关注学生差异,要求学生规范,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用她的话就是:“学数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数学思维的培养更为重要。”在简洁、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锻炼,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扎实的教风,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大力称赞。</p> <p>-评课交流-</p><p>听课结束后,陶小平老师组织大家谈谈“课感”。她带头交流了对两节课的看法,从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小组合作、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逐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来自大法寺镇各个学校的老师们的话匣子也纷纷打开了,上桂学校的翟英明老师说:“这样的送教活动实在、有效,我们不出家门就能学到这些拿来就可用的技能,确实好。”杨桥的魏楠老师谈到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阅读的差异时,表示出农村教师的无奈。陶小平老师及时鼓励大家要树立信心,要有所行动。“动起来,读起来,何愁读不出成效来。”刘凤袍小学田在农校长也感慨道:“本次送教搭建这样的平台,以实战促教研,以教研促提升,不仅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也促进了农村教师对教学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扶学、助学。”</p><p>&nbsp;</p> <p>短暂的相聚,真诚的交流,在实验二小与大法寺镇各小学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送的不仅是课,更是一次衔接,城乡教育的衔接,城乡教师教育信心、信念的衔接。</p><p>&nbsp;</p>

阅读

预测

学生

刘凤袍

老师

教学

故事

大法

陶小平

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