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座城市是我的家乡,她叫“萍乡”。秋天的家乡是美丽的。萍水河缓缓轻盈地绕城穿梭,水面泛着细细的波纹,像是一位大家闺秀在漫步。</p> <p> 我的家乡市区内各处的公交牌使用的都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很自豪!公交站牌上显示很多有关乘车的内容:有你要乘的车到站的距离,有一年分季节乘车的价格,有防疫的宣传广告等等。既科学又很人性化,这一点,相比一些省会城市它都是超前的。</p> <p> 金秋 十月,桂花开了,到处是桂花树,到处是桂花香,整座城市都浸润在花香里……你在人行道上,居住的小区里,走走,看看,再轻轻地吮吸一下,顿时,那桂花的清香飞入你的五脏六腑,让你神清气爽,美好的不要不要的!有微风吹来,桂花飘落,那满地金满地银,满城香啊……我们的教科书里怎么说来着:桂子花开,十里飘香。</p> <p> 伴随着桂花绽放的,还有桔子、柚子和石榴。果实累累,挂满树枝,着实诱人啊!我情不由己,摘了两个青色的大桔子,水水的有点酸,但香气浓郁,好闻极了!</p> <p> 清晨,打开窗户,折上几枝桂花插在瓶子里,再端上一碗红枣龙眼苹果汁,坐在桌前,那种感觉,简直是天上人间,无与伦比。</p> <p> 美丽的家乡鲜花盛开,公园游览拍个照留下一段年岁。</p> <p> 可爱的小朋友在公园里与鸽子尽情地玩耍!</p> <p> 天气阴凉,小弟开车领着我们去婆婆岩爬山,品尝山中的土鸡土菜野山果,那是十分美好的生活享受。</p> <p> 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p> <p> 不知何种品牌的山花野果?发自心底的喜欢!</p> <p> 散养的家鸡。</p> <p> 劈好的柴火。</p> <p> 一鸡两吃,炖鸡汤,辣子炒鸡,那汤实在是太好喝了,鲜美呀!</p> <p> 周日,弟弟一家又领着我们去了偏远的南坑乡,观景吃鹅肉。乡里的鹅肉好吃啊,美好了我们的胃;唯美壮观的南坑渡槽又养了我们的眼。真不虚此行!听弟弟介绍,这南坑渡槽是我们家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凌空飞架,横卧两岭之间,高57米,长225米,上下两层,双曲拱形,有的槽墩高达50米,气势磅礴,工程浩大!这是我们萍乡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p> <p> 当年我们武功山下的知青人在一起小聚。</p> <p> 与弟弟一家驱车数里去了梦寐以求的知青点。我们当年下乡落户的知青点是在武功山旁边的一个半山坡上。它的地理位置一直在我的心里藏着。我想,假如以后老年痴呆了也忘不了它。可当年的生产队现在都有了大变化,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都大有改观!走走停停,一路问过来,才找到它——杨家冲生产队。据当地一位老乡介绍,我们落户的生产队只剩一户人家,也只有一位村民住在山上了,其他的人都搬到山下集中地点住了。天下着毛毛细雨,执意上山!如今的路好多了,宽了,坡度减小了,下雨路也不滑了。兴致盎然,一路爬坡上山,少了很多烟火气。住山上的这位老乡叫“春生”,是当年让我叫她姑妈的小儿子。据老乡说他一辈子没成家,也不愿住到山下去。看到那栋房子了,我大声叫着“春生”往前走,他在屋里回应。看见了春生,他没认出我,我自报家门,他才恍然过来。他虽老了但相貌还没大变,好认。接着又过来一位上山来干活的村民,他没认出我,我也认不出他了。春生介绍说,那是“秋里”呀,哦,像,只是瘦了,矮了一些,他是春生的三哥,他们家四兄弟,没闺女。他俩虽认不出我来,却能把我们当年四位女生的大名一一道来,都是七十好几的人来,记性还那么好,身板也很硬朗。衷心地祝福他们:快乐幸福,健康长寿!坐下来,说不完的话,春生很好客,又是倒茶,又是拿他晒得盐姜给我们吃,还不忘讲我们当年的一些糗事,乐得直打哈哈。春生还是那么开朗健谈,秋里还是那样不大多说,只是跟着乐。说笑间,春生竟然拿我们和习近平主席开玩笑。他说习近平当知青当成了主席,你当知青只当成了老师……又是一阵哈哈。看得出来,春生七十多了仍是一人,且独自住在山上,但生活还是惬意的。五十年的岁月五十年的春秋,一别从芳华到花甲,从青丝到银发,转瞬之间啊!都老了!我握着他俩的手,在门口留了两张影。临走时,春生还死死地拽着不让走,硬给我拿了一筐鸡蛋,秋里在门前的树上给我们摘了好几个柚子。好感动!</p> <p> 下面这一张,站我左边的是春生,右边的是秋里。</p> <p> 下雨天,春生把收下的稻谷放在家里。</p> <p> 对面的山坡顶上就是我们原来和海泉一家住的地方——一栋土坯房,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是土坯房,现在这些房子都没了,整整齐齐的好看的坡田也都荒了,名符其实的“芳草萋萋鹦鹉洲”啊!看见这片坡地,当年的情景,当年的人都一个个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真想大声呼唤一下他们……房子没了,他们好多也都作古了……心里很有些失落!好想在这片土地上再慢慢地寻觅一遍,寻找一下当年的足迹。但天公不作美,雨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p> <p> 这里当年都是水田,里面有许许多多叮在我们腿上下不来的蚂蝗。</p> <p> 再见了春生,再见了秋里,再见了杨家冲!</p> <p> 武功山下的沈子村,是个美丽的地方。沿着一条较宽的河道往山上走,路好景美,蟋蟀与群鸟欢歌,空气特别特别新鲜,好想大口大口地呼吸,也好想赋诗添词一首,但文浅词穷,信口雌黄一下表示我满心的愉悦:</p><p> 山风轻拂云翩跹,</p><p> 蝉鸟欢歌花明艳。</p><p> 山路悠悠尽是景,</p><p> 沿山直上碧云天。</p> <p> 市区闲逛,来到了汪公潭。这里以前是很偏的,但现在已属市区的中心地带了,城市的面积在不断扩大。萍乡中学,这是我们市区的一所老牌名校了。文革前, 它曾经是市区唯一的一所公办高中,在这里读书的都是拔尖的学生,进了这所学校几乎就等于迈入了大学的门坎。现在它也仍是市里的重点高中。先生之前曾在这高中毕业,拍张照以示纪念。</p> <p> 学校对面的漂亮拱桥。</p> <p> 家乡还有一张大名片—— 秋收起义广场。广场很大,占地面积为346亩。它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p> <p> 碑的正面刻的是时任主席江泽明题的八个镀金大字:秋收起义纪念碑;背面刻着开国领袖毛泽东一九二七年填写的一首词:西江月 秋收起义。整个广场大气磅礴,气势恢宏!</p> <p> </p> <p> 这是一个很有意境的小区一景,它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一部老电影《早春二月》中的一个镜头。很喜欢,拍张照,留个影。</p> <p>与家中弟妹爬山游园留影</p> <p> 美好的城市,忘不了的故乡。</p> <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