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摄影:吴梦婷 程曦 汪洵 柯焱</p><p>撰文:方卉 汪洵 赵明 程曦 熊嘉俐</p><p>审稿:董明红 孙宏</p> <p>金秋,是金巢炫彩的颜色。</p><p>金秋,是硕果累累的季节。</p><p>2020年,是追逐梦想的一年!</p><p>2020年,是初心不变的一年!</p><p>2020年,是精彩纷呈的一年!</p><p>金秋时节,阳新县实验小学的教研月活动在王义烽校长和董明红副校长的高度重视下,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各科室鼎力支持下,围绕“深度学习,提升素养”这一教研主题,分为名师引领,年级磨课,优课展示三大板块进行。</p><p><br></p> 名师展风采,引领促成长 <p>在教务处的组织下,全体教研组长于9月28日召开会议,部署安排相关工作。10月13日至16日,名师引领课拉开了教研活动的序幕。</p> 语文组 <p>诗,给人以启迪和希望。方卉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四季》。方老师先以春夏秋冬四幅代表性美景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初步感受四季景物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集体识字,学习新偏旁:带着拼音跟生字宝宝打招呼、去掉拼音男女赛读、组词读、摘苹果游戏等,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累识字方法。通过范读、自由读、轮流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指导朗读,各式各样的读以及适时、具体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写字环节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提炼重点。从师范写,到跟着老师书空,再到描红,最后到独立书写,层层递进。</p> <p>“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周现红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文《牛和鹅》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教学过程中,周老师通过引导“掐、捶、摔”三个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的范读来把握课文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如被鹅追赶时的恐慌,狼狈不堪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抓住重点词“遇、追、摔”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借助板书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周老师耐心的带孩子去发现批注,初步认识批注,感受批注,学习批注,然后运用批注,整堂课的教学从识字、写字、朗读到体会等环节,周老师充分的树立了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过程中掌握批注的方法。</p> <p>柔和的春天,有趣的夏天,温暖的秋天,和谐的冬天,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美?徐水英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四季之美》。徐老师开篇就以四个时间段,让孩子发现作者写文章视角的独特、景物的独特展开教学。接着带学生从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四个最美的时刻感悟四季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徐老师带着孩子们先找表示颜色的词,再紧扣“一点儿一点儿”感受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感受三种夏夜不同的景致时,徐老师紧扣“固然”“翩翩飞舞”“着实迷人”等词带领学生从中感受夜晚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受到惊喜。指导学生学习完春夏两段之后,徐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学法:一读,二找,三悟,然后自主学习,注重方法的习得,做到有扶有放。</p> <p>美丽清雅的舒叶青老师为方卉老师的《四季》做了全面点评:方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风景图,在直观上感受四季的美丽,可谓入情入境。能紧扣识字教学展开,抓住了学段重点。方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态亲切自然、有亲和力,整个课堂一直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方法也多样化,但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够,还需加强训练。</p> <p>知性大方的柯新女老师为周现红老师的《鹅和牛》做了认真点评:周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板块清晰,课堂真实、扎实、高效,基于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真实的阅读环境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并运用批注方法,达到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由于这节课展示的内容较多,仿写环节就略显匆忙。</p> <p>气质如兰的李丽芳老师针对徐水英老师的《四季之美》作了细致点评: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独特视角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紧扣文本特点与单元训练要素展开教学;通过抓关键词,让学生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美,并深刻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注重方法的习得,注重熟读成诵,积累表达。同时指出,如果在悟的基础上再读,读会更丰实。</p> <p>最后,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石名师、黄石市学科带头人左利华副校长对三位老师的课做了全面解读。左校认为,今天三节课分别代表了学校低中高各学段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方卉老师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周现红老师大方活泼,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徐水英老师人淡如菊。三节课各有特色,都把握了以下几点:首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低学段注重识字写字,中学段阅读教学注重方法的引导和总结,高学段的阅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抓住动态描写带领学生深层次品读课文。其次,都注重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表达,去表现,课堂上书声朗朗。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归纳:方老师通过学生交流,用表扬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识字方法;周老师通过指导第一处第二处批注的学习,再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批注,在学习和实践中习得批注的方法,并运用到语文阅读实践中;徐老师在学习动态描写的方法之后归纳总结“一读二找三悟”的学法,然后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简洁、高效。左校的精彩点评可谓是画龙点睛,指明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p> 英语组 <p>李鲜花老师带领五年级学生为大家展示的是《My week---story time》。李老师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英文交流What school things can you see?接着创设情境学习感知新词need,让学生猜出其意思再学习单词、句型。通过模拟欢乐购物场景,结果付款时出现现金不够,自然引出难句"We don't have money",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李老师带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表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徐丽老师就李鲜花老师的课与大家进行交流: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尽量关注差异,根据设问难易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是通过遮盖部分信息,让学生猜测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故事的复述和表演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们通过表演学以致用,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视听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做人不可太贪婪”,达到了教师育人的目的。</p> 综合组 <p>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动物的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我校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开足课程,均衡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陈晓燕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科学探索活动《动物怎样过冬》。陈老师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再导入课题,通过讲述有关动物过冬的情景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动物过冬的方式,然后进行分类、总结,深入学习后,陈老师通过出示动物图片,学生抢答动物过冬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学生交流收获之后,陈老师分享了名人名言,通过名人名言总结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提问,会探索。</p> 数学组 <p>二年级柯翠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她的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柯老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个情境串起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大胆表达自己对乘法的认识,并且能用充满童趣的画面正确表达乘法算式的意义,令人耳目一新。</p> <p> 三年级的赵明老师一堂《数字编码》带领我们感受数字的魅力。赵明老师通过对我国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探究,向学生渗透编码中的数学思想。“数学编码”与生活息息相关,本堂课很好地处理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收集家人的身份证号码,找寻其中的规律,最后通过自编学号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扩展与延伸。整堂课的教学始终关注生活,又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p> <p> 六年级王涛老师合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推理的世界。一堂《趣味推理》课生动亲切,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和老师一起推理“破案”,其中王老师借助列表法、排除法等方式整理信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p> <p>名师课结束后,卢芳、王玉红、鲁建新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分别对这几堂课进行了点评。</p> <p>卢芳老师首先肯定了柯翠莹老师作为年轻教师的能力。她认为这节课柯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法?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怎样用乘法表示。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很清晰,紧紧围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个中心,有效的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两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也加强了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针对真堂课,卢芳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交流乘法的含义时,可以出示几组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笔改写为乘法,强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p> <p>“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交?”王玉红老师从数学教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全面地点评了赵明老师《数学编码》一课。王玉红老师提出《数字编码》作为三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悟方法,向学生渗透方法,而赵明老师的课堂中,很好地把握住“体会”和“简单”,使课堂难易程度切实学生实际情况。而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效地从生活中感受数学思想,将数学思想运用于生活实际,相信也为许多数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p> <p>针对《趣味推理》一课,鲁建新老师肯定了王涛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一是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二是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水到渠成。三是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当然,鲁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在学生独立思考环节,应该适当放慢语速,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p> <p>最后,柯美淼主席针对本次数学名师引领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才能更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教学本就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纷呈。</p> <p>本次名师引领课活动无论从执教的教师和听课的教师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达到了预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执教教师从课件的制作到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体现教师的认真和用心。在接下来的磨课环节,我们将追求更精妙,更自然,课堂细节进一步精雕细琢。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挑战的境界。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向着完美的境界不懈努力。</p> 宝剑锋从磨砺出,好课精身苦磨来 磨课是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和反思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10月20日--10月22日,活动进行第二阶段,在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授课、听课、评课。 各年级老师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探究,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整个磨课过程,老师们群策群力,开展的扎扎实实。<br><br><br><br> 课堂教学需要全方位的打磨,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究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教学过程紧凑,环环相扣,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一次打磨,一次促进,一次完善,一次反思,一次超越,一次成长。 <p>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教研已经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p> <p>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共同研讨,合作学习,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触动了心灵。</p> <p>为磨精课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通过磨课,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p> 优课赛风采,竞技促成长 优质课教学是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进行优质课竞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经过多次研磨,各位参赛老师满怀激情地展示课堂之精彩。 语文组 陈丽娟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一年级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陈老师先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找朋友》导入课题,随后播放动画片《小猪佩奇》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我介绍,通过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绘本人物孙悟空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使学生较快的进入对话角色,更是精心制作了视频,视频中小朋友的交际情境快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了的口语表达水平。在设计上,陈丽娟老师没有将话题局限于同一认知层面的反复循环,而是通过灵活自如的调控,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层次性。<br><br> <br> 司雯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三年级课文《海滨小城》。在这节课里,司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总结全文后出示莲花湖公园的相关照片,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曾伟老师带来的《圆明园的毁灭》。曾老师精心钻研教材,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深入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曾老师带领学生追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然后水到渠成的引入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理上真切的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突破了难点。让学生体验“越是灿烂辉煌,越是心碎。”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实现了理解文本和情感升华的交融。 二年级的赵珊老师展示的是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赵老师依据二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特别是理解“井沿”一词,赵老师画出“井”的简笔画,让学生将小鸟卡片“落”在井沿上学生,从而理解词意。通过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赵老师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刘爱凤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四年级课文《爬天都峰》。刘老师围绕“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这一要素进行了有效教学,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写事情的顺序,即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让学生明白,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有助于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刘老师引导学生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的过程、爬上封顶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通过抓住重点段开展学习,抓住重点词,去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用细节描写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并细细揣摩,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br> 明道鹏老师带来一篇微型小说《桥》。明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切入点非常巧妙,他将关于“洪水、村民、桥、老支书”四组词语的复习检测,作为通往文本学习的入口,串连出了文章的故事情节,顺势向学生疏理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情节。明老师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抓关键词、谈感受、边谈边想象画面等方式来学习,采用学法迁移,以生为主,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主次,有效拓展文本并做到了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准确、丰富、层层递进,灵活应变,显示出了一名语文老师的厚度。这一堂课,其实就像在写一部小说,他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手,将一个光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植根于学生的心底。<br> 优秀的语文教师代表李艳红、许春芳、石莉、孙早先、肖清萍、刘秧霞老师对本年级的语文优质课进行了深度点评,充分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浓厚的教研氛围,让教研之花更加绚烂! 董明红副校长不但认真倾听了每一堂课,对每一位参赛老师给予了中肯的点评,并希望每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教师要“己度”而不是“百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多读书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特别是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我们每个老师也应具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读书,从书中慢慢积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只有当教师阅读了,思路才会愈加清晰,只有当教师阅读了,教育才会更有效。<br> 数学组 29日上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张清清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张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去选择教法,一开始利用一段优美的律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歌词中引出钟表。张老师给我们展现一堂生动、活泼、有序的数学课堂。<br> 第二节课由三年级的汪金怡老师带来的《认识周长》。她利用创设有趣的昆虫运动会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然后通过学生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等活动中去感知每个物体的面的周长。然后学生通过学习单,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尺子或绳子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节课由五年级的肖瑶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肖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想要教会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所以肖老师放手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并注重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 30日上午,二年级老师柯芳老师执教的是《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柯老师注重合理的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接着是四年级程珊老师的《优化——沏茶问题》一课,程老师语言简洁,践行新课标理念,创设贴近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还注重语文和数学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 最后一堂课是六年级刘细林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个套圈游戏的首尾呼应,让这一节概念课瞬间生动起来,刘老师并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让全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年级老师代表分别点评了这些精彩的竞赛课。吴玲玲老师说这些年轻老师一浪更比一浪强,老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值得向年轻老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谭从俭老师指出任何一节课的成功之处都是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不足之处也如金无足赤,瑕不掩瑜一样,有不足才会有进步。 最后,董明红副校长为大家做总结,鼓励老师们激流勇进,更上一层楼。 英语组 程曦老师的《Story time》他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过渡自然,重视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这堂课一开始以Free talk热身,接下来用“沙拉”的图片引入话题:How to make salad?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被激活,并引出新课教学,自然而有效。整堂课体现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为主线”。改变传统的单项式进行式的课上结构,代之以多项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多项的信息反馈。学生自立、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得到锻炼。 综合组 <p>首先是美术课,石颖老师为我们展现的是四年级人教版《拟人的形象》一课,用游戏的形式导入上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学生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和兴趣,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老师讲授,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是兴趣的课堂、学生的课堂这一特点。</p> 熊梦瑶老师老师正在教学生们唱儿歌《童心是小鸟》呢!熊老师优美的嗓音,顿时吸引住了每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孩子们的笑脸如花朵般绽放,他们和听课老师一起,在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最后是体育课,朱怀峰老师朝气蓬勃,课堂以跳绳游戏为主的形式点燃孩子们的兴致,体验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乐于参加体能活动,并享受集体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并学习了跳绳! 在董明红校长的组织之下,柯水霞老师、汪顺勇老师、殷朝君老师针对公开课的情况进行了评课。汪顺勇老师认为石颖老师采用游戏导入,构思比较新颖,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柯水霞老师认为熊梦瑶老师声音甜美,具有音乐老师的气质,但是重难点不突出,课堂组织有待加强。殷朝君老师认为朱怀峰老师上课采用游戏为主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跳绳这个工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br> 最后,董明红校长做了总结讲话,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规范评析,指出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争取设计好一堂课、讲好一堂课、达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通过本次评比,教师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思想,这不仅可以帮助自身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发掘自身潜在力量与卓越品质,也可以帮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样才是公开课活动的真正价值!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实小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做到扎扎实实。不一样的金秋时节,非凡的实小人,共摘金秋硕果,同谱金秋赞歌。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站好我们的课堂主阵地,在教师这个平凡的舞台上,他们用最贴心的语言和最美妙的个人魅力,展示了教师的最美风采。相信,乘着今天教研的东风,借着金秋的诗韵,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乘风破浪,我们的教研之花一定会争相斗艳,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