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坑 院 <p>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p><p> 戴立刚 周芳</p> <p>寻找故事中的地坑院</p><p> 童年时代,听我母亲讲他们曾经居住过地坑院故事。 </p><p> 八年抗战期间,母亲跟随父亲的抗日部队军需医院,抗战一线周旋在陕西华阴、潼关、河南灵宝、三门峡黄河一带,拯救抗日的伤病员。他们居住过不同地坑院民居。 </p><p> 我们退休了,回顾母亲讲过的那段故事,有幸找到陕州,参观父辈曾经居住过的地坑院。 </p><p> 在河南省陕州张汴乡北营、窑地、西王、刘寺等八个行政村庄近千座地坑院。 </p> <p>黄土高原,地貌山顶平地,上高沟深。</p> <p>地平线下的古村落。</p> <p>观光城堡,远眺黄河雄姿,近看陕州。</p> <p>民居活化石,陕州地坑院,在现存100多座。</p> <p>无名建筑——地坑院</p><p> 不为人们熟知的建筑世界,帮助我们打破对建筑艺术的狭隘观念。 </p><p> 我们对建筑世界知之甚少,不知怎么称呼这些建筑,看完地坑院后,其共同特点都是“土生土长、植根于民间、处置大众之手”。 </p><p> 不幸的是缺乏文字记载、缺少直观实物,留下印象失真。 </p><p> 在此我把看到的展示为“无名建筑”这一主题。 </p><p><br></p> <p>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p> <p>陕州先民因地制宜创造的生存环境。</p> <p>地坑院种一棵树,冒出树梢,就是一家民居。</p> <p>雨水汇集在“天井”里,自行渗透地下。</p> <p>秋天院内柿子树硕果累累。</p> <p>原始的地坑院。</p> <p>院内居住环境一应俱全。</p> <p>创建的“穿山灶”,烹饪当地“十碗席”。</p> <p>地下住所,地上良田</p><p>地坑院形成原因: </p><p> 地坑院形成与山高沟深黄土地地形地貌有关,山顶是平原,种庄稼。山沟很深,建房是很困难; </p><p> 这样地形地貌建房,专业人员,花钱,施工,在古代能力、花费不是简单事。 </p><p> 建房原材料,砖瓦似乎就近可以解决,缺乏木材、水泥。 </p><p> 勤劳、智慧中国人,参照西北地区窑洞修建方式,创造出适用居住窑洞,少花费,用自己力量,经过几年努力,就可建造躲风避雨家庭功能的家。 </p><p> 陕州人因地制宜创造出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 </p><p><br></p> <p>地坑院出入门洞。</p> <p>设计两家公用地坑院“大门”。</p> <p>建筑“土生土长、植根于民间、处置于大众之手”。</p> <p>进入地坑院的通道,设计艺术、智慧。</p> <p>地坑院坚固、挡风、冬暖夏凉。</p> <p>张汴风景小镇,地坑院村民的“陕州老街”。</p> <p>村民歇息的地头。</p> <p>院院相通的通道。</p> <p>穴居生活</p><p> 中国土地带地坑院村庄,代表了修建掩蔽居所解决方法之一。 </p><p> 采光、通风经由天井实现。人们看到炊烟从田野上袅袅升起,人的视线里见不到房子。地下住所,地上良田,居室整洁、冬暖夏凉…… </p><p> 据考证,地坑院有六千多年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有地坑院雏形。 </p> <p>德国飞行员1936年航拍“地坑院”。</p> <p>文字记载几乎没有,遗留旧时照片。</p> <p>西西里岛3000年前开凿建筑。</p> <p>11世纪,希腊隐士和僧人修行地。</p> <p>陕西潼关、华阴等地民居。</p> <p> 四千多年前,陕塬先民们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 </p><p>古希腊11世纪、西西里岛3000年前 在垂直陡坡开凿出来的建筑 。 </p><p> 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世界介绍地坑院,刊载航拍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p> <p>德国人鲁道夫斯基介绍地坑院的书</p> <p>地坑院民俗文化园。</p> <p>出行费用,因为出现迟到,遇见免收过路费节省1000元左右。</p> <p>在黄河壶口瀑布边。</p> <p>我们老两口和我的狗</p> <p>出行装备适应环境能力很好。</p> <p>出行感受</p><p>1、旅游行程研究与策划</p><p>九月中旬出行是好时节,选择气候适宜国内人流稀少,符合我们时间充裕自由人。</p><p>2、旅游出行地域有总体规划,不仅考虑气候条件,而且分析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我们从2000年对山西旅游分析和策划,自驾车旅游按地域分三块,晋西南,晋中地区,晋东北,这次出行是20年自驾旅游山西最后一站。</p><p>我们退休了时间比以前宽裕,老两口和一只狗,20年从江汉平原 经 太行山 再去晋东北黄土高原 终极地出“西口”到内蒙古草原,历经20天自驾出行。</p><p>3、旅游活动观念与文化品味</p><p>出行主体目标是晋东北区、山西出“西口”到内蒙古。</p><p>途经太行山,中国近百年贫穷的中国农民,为振兴中国的三个伟大创举,太行山走出贫穷山区,开挖七条“挂壁公路”</p><p>;林县人民为解决“喝水问题”,数年时间挖山不止愚公精神,修建数千公里的水渠——红旗渠;山西大寨人在陈永贵带领下,一辈子治理荒山,把“七沟八梁”建成梯田,农民有土地就有生存条件。</p><p>我们选择步行太行山的郭亮挂壁公路,驾车穿行山西穽底公路;步行数km走林县红旗渠主渠,引漳河水修建全县水利浇灌枢纽;进入昔阳大寨,早50年靠农民自己解决温饱,走上脱贫致富道路。</p><p>当今,一甲子年的今天,中国人规划“红旗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延续。2020年中国人民全国所有县的人民脱贫,也是大寨人民自力更生创业精神体现。</p><p>4、历史文化传承,使得中华民族文明古国五千年长盛不衰。</p><p>晋东北区域有丰富的历史资源:</p><p>五台山、恒山景区、悬空寺、雁门关、应县木塔、晋长城;大同北魏都城旧址的繁华再现,皇家威严的云岗石窟、西域与中原文化的宗教华严寺、善化寺、地质公园土林等,共十三个活动景区;</p><p>山西近代生存艰难时期,去内蒙古走西口越过抵御侵略的长城,进入内蒙古草原。</p><p>5、民俗文化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结晶。</p><p>洪洞县发生历史上最大、长久的移民,山西人把洪洞“老槐树寻根”,成为中华民族繁衍象征性的一页。山西“晋祠”</p><p>知晓太原尧城机场航空表演,“北有尧城,南有珠海”,驱车回太原看航空表演;再次进“晋祠”记录了中华民族许多历史;山西、陕西、河南一带黄土地上民居“地坑院”,是“土生土长,植根于民间,处置于大众之手”的智慧创作。</p><p>6、无法克隆的自然景观</p><p>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壶口瀑布很壮观,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br></p><p>年龄大了,还有精力就转转,积极活动,选择气候适宜,择“全生态方式”旅游。</p><p>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活动中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