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孔子学堂研学记——濮阳市实验小学四(8)班泰伯学堂明德读书社团行走在阅读间

海蓝天

<p> 十月的色彩很鲜艳,十月的阳光很灿烂,10月18日,濮阳市实验小学郭盼云老师和孙兴良老师带领四(8)班明德读书社的孩子们来到了渠村乡公西集村的孔子学堂。</p> <p>  百闻不如一见,一进渠村公西集村,孩子们很快被村庄的复古环境吸引住了,我们停下车,郭老师给孩子们讲《芦花棉袄》的故事。</p><p> 从前鲁国有一个叫闵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继母一开始对他还好,但是,当她生下自己的两个儿子之后就开始嫌弃闵子骞了。天冷了,继母用棉花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了一件棉袄,然而却用芦花给闵子骞做棉袄,虽然看起来很厚,但是一点都不御寒,一天,父亲要闵子骞赶车出门,天冷至极,闵子骞几次都把马缰绳弄掉。父亲很是生气,便对他大声斥责,穿的那么厚也怕冷?闵子骞忍气吞声,全身都冻僵了,不由的想起了自己亲生母亲来,便大哭起来。</p><p> 父亲看见他哭了,便大发雷霆,顿时大怒,挥起手中的鞭子朝他打去。芦花做的棉袄被他的父亲一鞭子打下去之后就破了,里面露出了白白的芦花,父亲看见之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要驱赶继母走。然而闵子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便答应了闵子骞的请求。继母感受到了闵子骞的宽厚很感动,从此对闵子骞就跟自己的小孩一样呵护有加。</p><p> 面对偏心的继母,闵子骞这种不考虑自己处境为他人着想的这种宽厚与仁爱感动继母,挽回了即将破碎的家庭。为他人着想,顾全大局的这种精神值得我称颂与学习。</p> <p>  然后我们来到了孔子学堂,首先郭老师给孩子们讲四子侍坐的故事。</p><p>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p> <p>  孩子们坐在孔子学堂听郭老师讲“温、良、恭、俭,让”等。</p> <p> 孩子们祭拜孔子。</p><p> 祭拜孔子采用四拜礼,这是华夏礼仪中最高的礼节,属于明代礼制。</p><p> 华夏礼仪中最高礼节为四拜,是对天地、君父、先师才有的大礼;拜孔子采用四拜礼,表示孔子地位尊高,拜礼时念诵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p> 在一般人的心中,三跪九叩才是最大的礼节,然而三跪九叩是从清代传承下来的,四拜大礼属于明代的礼制。东方圣人——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亦将因之弘扬光大,造福中国千秋万代,泽被世界人类。</p><p> 从汉朝开始,在各个地方地方,都已普遍祭祀孔子,也都订有礼仪。随着时代的演变,孔子的封号由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褒成宣尼公,逐渐提升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的文宣王。仪式也就愈来愈完备而隆重。</p><p> 身着传统汉服的乐舞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穿红色圆领公服,头顶黑色金边三梁冠,举手投足尽显华夏衣冠风范。</p><p>乐生们展示了正统的中华雅乐,柷、敔、琴、瑟、埙、箫、鼓、笙、钟、磬等多种乐器合奏;舞生则左手执龠,右手执翟,排列整齐地跳起了释奠礼专用的“六佾舞”。执士们身穿白色深衣,头顶“四方平定巾”,与献官们共同完成了读祝、三献等祭祀的主体部分。</p><p> 此外,由于后来在祭孔时,又有孔子弟子及其他儒者配享,所以祭孔时,也同时祭祀这些配享者。祭祀孔子的礼仪称正献礼,祭祀配享者的礼仪称分献礼。</p><p><br></p> <p>  孩子们观看农耕具、铁匠老王、猫头鞋等。</p> <p>  孙老师带孩子们认识白萝卜,油菜,胡萝卜等蔬菜,还孩子们一起抓蝴蝶。</p> <p>  快乐时光总是很短暂,孩子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感谢郭老师孙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孩子们收获颇丰。期待我们的下次活动……</p>

孔子

闵子

继母

孩子

祭祀

老师

公西

曾点

学堂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