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辉煌化金星——发生在上甘岭的那些事那些人(中)

李建申

<p> &nbsp;铸魂上甘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幕战斗剧)</p> <p>时间: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p><p>地点:朝鲜五圣山、上甘岭</p> <p>人物:王近山——志愿军3兵团代司令员。湖北大别山红安县人,1930年15岁时由詹才芳带领参加红军,他是詹的警卫员,陈锡联是通信员。</p> <p>  1932年的商潢战役中,王近山与敌人展开了肉搏,他抱着一个身材比他大很多的敌人一起滚下山崖,头部被石尖撞开了一个洞,顿时血流不止,但他却仍捡起一块石头将敌人砸死。从此便有了一个绰号“王疯子”。</p><p>1935年7月,未满20岁的王近山担任红4军第10师副师长,第二年,又任红31军93师师长,从此步入红四方面军高级指挥员的行列。</p> <p>  1937年,王近山先后担任129师385旅769团团长、386旅旅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百团大战等作战行动。1943年,他率第十六团回延安保卫党中央。当他率部冲出重重封锁,当来到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时,发现有日军汽车运送人员物资经过此地,王近山决定在敌人眼皮底下打一个伏击战,不到3小时,日军一支“战地观战团”,包括1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其余均为中队长以上的120多名军官除3人逃脱外,其他被悉数歼灭。到达延安后,王近山受到毛泽东接见,并称赞“对敌人就要点‘疯’劲。韩略村一战是一次硬仗,打得很好,很灵活。”中央军委当即任命王近山为新四旅旅长。</p> <p>  这次战斗在电视剧《亮剑》中得到了生动的艺术再现,而李云龙的主要原型就是王近山。</p> <p>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先后任中原野战军6纵司令员、3兵团副司令兼12军军长和政委,参加了上党战役、陇海战役、定陶战役、襄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等一系列战役,他的部队赢得了“铁血六纵”称号,一跃成为中原野战军主力。尤其是1948年襄阳一战,王近山采取了大胆战法“撇山攻城,直捣西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襄阳最终被攻克,歼敌两万余名,活捉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朱德总司令称此次战役为“模范战役”。淮海战役,王近山率部与黄维兵团反复周旋,牵制敌人无法进入徐州战场,最后于双堆集围歼国民党第12兵团,生擒中将司令官黄维。解放战争后期,他率部渡江千里追击,歼灭国民党残部,解放山城重庆……</p> <p>&nbsp; 王近山一贯骁勇善战、威猛机智。陈锡联(见图)说:“王近山作战时,常要派六七个警卫员护着他,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每当战斗关键时刻,他就要亲自往上冲,拦也拦不住,必须派六七个人把他摁住。气得他又急又火,有时还咬伤了警卫员。”王近山有句名言:“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我对得起党,对得起父老乡亲!”</p> <p>  王近山作战勇猛,是二野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1947年春,王近山在野司开完会,乘车急赶前线,不料在冰雪路上翻车,摔断了他的腿骨。邓小平听说后赶到医院看他,从不流泪的他竟哭着对邓小平说:“邓政委,我的腿断了,不能再指挥打仗了!”邓小平亲自安排白求恩医院最好大夫医治他的腿伤,使之重返前线。</p> <p>  1950年10月,王近山任志愿军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他带领12军、15军、60军开赴朝鲜战场。1952年上甘岭战役爆发,王近山与同是红安人的秦基伟指挥15军、12军同优势美军展开士气与意志的较量,激战了43个昼夜,歼敌2.5万余人,取得了震惊寰宇的上甘岭大捷。这一年,王近山37岁。</p> <p>  在长达24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王近山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布满全身的战伤见证了一代虎将的赫赫战功。</p> <p>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红军时期任师长以上)、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抗日战争时期任旅长以上)、一级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时期任军长以上)。据悉,在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授衔授勋仪式上,被授予三枚“一级勋章”的共有73位元帅和将军,在177位开国中将中荣膺三枚“一级勋章”的只有14人,王近山是其中之一。</p> <p>  秦基伟——湖北红安县七里坪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15军军长,先后在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北京军区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任国防部长,被授予上将军衔。</p> <p>  在秦基伟近七十年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当属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当战役打响后,秦基伟连续七个昼夜坐在坑道指挥所里,没有睡过一分钟的觉。在我军攻下597.9高地4号、5号阵地后,敌人又组织反扑。激战到关键时刻,秦基伟抓住电话,对45师师长崔建功说:“15军的确男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15军打光了也不算什么,国内像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喽!”崔建功回答道:“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秦基伟说:“请转告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秦基伟上去守阵地!”在一线阵地最吃紧的时刻,秦基伟不得不派上跟随身边多年、并救过自己一命的警卫员王六,让他担任连长,带领军直属警卫连冲上高地,增援前线将士,结果王六再也没有回来。上甘岭一战,15军阵亡5200余人,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一大批战斗英雄。毛泽东曾对秦基伟说:“上甘岭打得很好。它证明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硬,这是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p> <p>  李德生——大别山北麓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抗美援朝时任12军35师师长、12军副军长(军长曾绍山)。</p> <p>  上甘岭危急时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的12军两个师四个团返回前线投入战斗,配属秦基伟指挥。</p><p> 12军作为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投入作战的。12军是一支比15军历史更久远的部队,早就因累累战功名扬天下,此役配属给15军,识大体明大局毫无怨言,显示了一支老部队的谦虚与成熟。而战役中同样不凡的表现,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画上了圆满句号。</p><p> 1954年,回国后的李德生任12军军长,曾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迅速在全军推广,从而掀起了大练兵、大比武高潮,得到毛泽东、叶剑英充分肯定。1973年8月,他曾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p> <p>  张高(图左,右为王近山之子王岩)——山东胶东人,1937年9月起担任王近山贴身警卫,之后,一直跟随王近山南征北战。用这个山东汉子的话说:“我生来就是为他挡子弹的,随时准备为他‘光荣’了,所以我也叫‘光荣警卫’。”有几次战斗激烈,王近山要冲上去拼命,都被张高等几个大个子警卫员死死抱住,压在身下。十几年来他与自己的首长真可谓忠心耿耿、生死与共。上甘岭战役时,张高已升任12军副参谋长。</p> <p>  沃克(终年61岁)——美军中将、第八集团军前任司令,1950年12月圣诞节前两天,其乘坐吉普车与韩军一辆卡车相撞,车祸身亡。死后被追授四星上将。</p> <p>  李奇微(终年98岁)——美陆军四星上将,1950年12月沃克中将阵亡后,由他担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1951年4月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p> <p>  一身戎装的李奇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肩膀上永远一边一个挂着两颗手雷。这是他为自己壮胆,还是准备随时与敌交战,甚至同归于尽?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p> <p>  范弗里特(终年100岁)——美军四星上将、第八集团军司令、唯火力制胜论者,在上甘岭创造了“范弗里特弹药量”,即使用超过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5倍以上的弹药量,平均每门炮一天发射320发,一门炮的弹药量2860发,将时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的“火海战术”发扬光大,以期向对手倾泻火力,给对手以极大伤亡。</p> <p>  范弗里特唯一的儿子吉米也在“联军”空军服役,是一名上尉飞行员。1952年4月3日,他驾驶一架轰炸机在鸭绿江以南80公里处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我119师炮团9连高炮3班连打8发炮弹,将这架飞机击落,机毁人亡,这名上尉飞行员尸骨无存。</p> <p>  克拉克(终年88岁)——美军四星上将,1952年4月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曾乐观准许了范弗里特“摊牌行动”的克拉克沮丧地说:“金化攻势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p> <p>  1953年7月克拉克代表“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他说:“这是一个不值得夸耀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p> <p>&nbsp; 第一幕:西霞洞兵团指挥部</p> <p>  西霞洞3兵团指挥部的防空洞里,代司令员王近山站在地图前思考着,根据近日来各种信息和情报,几乎都涉及到敌人频繁调动兵力,向我各个防御阵地的炮火射击增加,还不断有高层将领到前线视察,美军那个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上将又到前沿了。从直觉上分析,敌人很可能在酝酿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动作。</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拿起放在他桌子上面的一幅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美军上将的大幅照片仔细地端详着,揣摩着……</p> <p>  &nbsp;兵团参谋处长吴天站在王近山身边,看着大照片说:“他就是范弗里特,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朝着照片笑笑,对吴天说:“他是美国西点军校的高才生,也就是我的下一个对手。他可不简单嘞,在美国军界名气很响,号称是‘山地战专家’,是个有经验的美国将军,待会儿你帮我把他钉到墙上。其实我呀,希望和有本事的人过招,那才有意思,专打山猫的肯定不是武松。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他这个西点军校培养的‘山地战专家’厉害,还是我这个大别山里走出来的‘山娃子’厉害?反正我是不怵他!但是我也不会盲目蛮干。根据我对他的分析,真要干起来将会是一场恶仗,所以我现在担心着他算计的一个地方。”……</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顺手举起身边的卡宾枪,用枪尖指在地图上的一个点上。</p><p>&nbsp;&nbsp;&nbsp;&nbsp;吴天仔细看后,惊异地问:“五圣山?”</p> <p>  &nbsp;王近山肯定自己的判断:“对!这里是我3兵团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这里地势险要,在五圣山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敌人金化地区纵深几十里的阵地。更重要的是,在五圣山前面上甘岭村两边的这两个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它们像个钉子一样,向南突出,楔入了敌人中线地区。”</p> <p>  此时,兵团值班室王灿章参谋来到了王近山身边。</p><p>&nbsp;&nbsp;&nbsp;&nbsp;“有情况汇报?”王近山轻声问王参谋。</p><p>&nbsp;&nbsp;&nbsp;&nbsp;“是,15军29师出了一个英雄,名叫‘邱少云’。情况是这样,29师在反击391高地时,为了缩短冲击距离,保证发起攻击的突然性,事先将突击部队潜伏到敌前沿,结果敌人的炮火打燃了潜伏地区的茅草。邱少云身上的掩蔽草都着火了,烈火烧身,但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严守潜伏纪律,一动不动,活活被烧死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不无钦佩地说道:“不简单哪,太不容易了。我们的战土执行纪律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需要多么坚强的力量支撑着他呀!这就是‘魂’!这就是我们3兵团的英雄!就是我们的一面旗帜!”</p> <p> &nbsp;第二幕:上甘岭战役打响</p> <p>&nbsp;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了。</p> <p>  &nbsp;原本平静的西霞洞3兵团司令部指挥室内,骤然间,所有的电话如同轰炸般地急切地响了起来。</p><p> 电话里的前线指挥员比较详细地报告了前沿情况:“据侦察,向我上甘岭阵地地面进攻的是美1师、***李承晚军队第2师,计7个营以上的兵力。他们在火炮300余门、飞机40余架、坦克120辆的支援下,分六路突然向我上甘岭阵地发起攻击!我方阵地已经是一片火海,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砸落在我军阵地上。敌人的炮火准备已经30分钟了,还在持续中!”……</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根据敌方的开局战略,简要地做出了分析和梳理,果断口述以下命令:“命令第15军停止原作战计划,把重点放到五圣山及其前沿上甘岭地区。军预备队向前机动,加强上甘岭两高地的作战。第12军作为兵团预备队,12军31师91团为597.9高地预备队,92团、93团为第二梯队。12军主力停止向谷山地区休整,视情况根据命令投入作战。炮兵第20团3营、15军野炮第9团3营调至上甘岭地区。”</p> <p>&nbsp; 志愿军3兵团王蕴瑞参谋长高兴地向王近山报告:“15军秦基伟军长报告,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一人舍命,十人难挡。阵地要存,人也要存。’我已经将这样的口号向志愿军司令部的邓华副司令和杨得志副司令汇报了,他们听了汇报也很高兴。(当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因病在北京进行治疗。)</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听完参谋长的汇报,说:“我不管喊什么口号,我要的是千方百计保证上甘岭阵地不能丢失!”</p> <p>  15军阵地突击队前进受阻,许多战士被击中倒下牺牲了。一名小战士从地上一跃而起,勇敢地向地堡冲去,子弹打在他身上,他拖着受伤的身体,匍匐前进,身后留下长长的血迹。小战士顽强向前,在接近敌人枪眼的时刻,猛然跃起,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眼。</p><p> 英雄黃继光就是在这场巅峰对决的战斗中涌现出来的铸魂英雄,这些英雄们创造的英雄事迹和产生的精神力量,直至今日仍在鼓舞着我们这支军队。</p> <p> 第三幕:15军前方吃紧</p> <p>&nbsp; 王近山坐在沙盘旁对吴天说:“讲讲15军的情况吧。”</p><p>&nbsp;&nbsp;&nbsp;&nbsp;吴天:“上甘岭战斗已经形成敌我拉锯式的反复争夺;白天,敌人使用大量兵力,大集群冲击,占领我表面阵地;夜间,我反击部队在坑道分队配合下,进行反击夺回阵地。敌人已经投入7个团、17个营的兵力,我方投入3个团、21个连的兵力。我伤亡已达3200余人,敌人被歼7000人。15军45师参战连队大部伤亡过半,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15军的参战人员连续7个昼夜没睡过一个觉,神经高度紧张。刚刚报来情况,说是冲上去了,阵地夺回来了。忽然又来情况说,阵地又被敌人夺走。他们最后的报告是表面阵地丢失,部队已经转入坑道坚守。”</p> <p>  吴天看着电话记录接着汇报:“敌人占领表面阵地后,立刻布置重兵防守。他们一面修筑工事,一面使用各种手段对我坑道口筑堡封锁,断绝水源,烟熏火烧,施放毒气,我们的坑道被敌人炮击和炸弹轰炸得越打越短,容积也越来越小。人挤人不便行动,烈士的遗体也只能暂时堆放在坑道里。”</p> <p>  吴天继续汇报:“坑道狭窄,大小便不能及时清理,伤员多,医药少,得不到及时治疗。坑道内硝烟、血腥、屎尿、汗臭使空气浑浊不堪,因缺氧经常导致人员窒息;坑道里极度缺水,战士们舔吮坑道壁上渗出的一点水珠,甚至以尿解渴,还要留给重伤员喝。从后方到前沿坑道虽然只有几百米上千米,但完全被敌人火力封锁。为了送上去一桶水,往往就要牺牲很多同志。有的运送队到达坑道了,可是水桶或水袋却被打漏了,等于白跑一趟。还有,据抓到的俘虏交代,范弗里特已经扬言,他就不信中国军队能够经得起他的铺天盖地的炮火!他还说,如果他连这两个小高地都拿不下来,他就辞职了!”</p><p>王近山被战场上的对手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好!他算得上是个真正的军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和我打赌,我就奉陪他干一把大的。如果我要是连这两个小高地都守不住,我就不是王近山!!给我接15军。”</p><p>吴天立刻摇起了通向15军的电话……</p> <p> &nbsp;第四幕:电话打给秦基伟</p> <p>  吴天接通了15军军部,将电话听筒送到王近山手上。</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接过电话对这位红安老乡说:“你已经打了7天了,我现在要你负责任地告诉我,上甘岭守得住吗?”</p><p>&nbsp;&nbsp;&nbsp;&nbsp;电话里响起了秦基伟军长的声音:“王司令,我的45师打得差不多了,29师也拿上去一个团……44师和29师还有其他防区,兵力已经无法调动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又认真地说:“你要是说不行,那你就下来,我让12军顶上去!”</p><p>&nbsp;&nbsp;&nbsp;&nbsp;电话里传来秦军长急切的声音:“我不下,坚决不下!你临阵换将,不是在扇我的耳光吗?我秦基伟就是死也死在上甘岭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听到回答后说:“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准备拼命的回答!你15军不下。但是,我来给你调兵遣将!我把12军也拉上去,配属给你指挥,在你的防区让12军把阵地夺回来!另外,再增调些炮兵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给你。”</p> <p>  秦基伟激动地说:“王司令……我知道12军是你带出来的部队,我知道你信任我,请你放心,我丢了上甘岭,会提头来见!你让我再打一段,把表面阵地夺回来交给12军!”</p><p> “好,就看你的了。”王近山放下电话对吴天说:“报告志司,我要调12军去守上甘岭,同时,成立五圣山战斗指挥所,代替原15军指挥所,便于协调两个军的协同指挥。”</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随后又叫道:“周参谋,要12军!”</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拿起话筒对红军时期自己当团长时的书记、时任12军军长的曾绍山说:“12军要准备上场了,为了上甘岭的胜利,我不得不动用我的看家招数了,你通知李德生、张高立刻到我这报到。”</p> <p>&nbsp; 第五幕:李德生前来报到</p> <p>&nbsp;&nbsp; 12军副军长兼35师师长李德生和代职的副参谋长张高从吉普车上跳下来,风尘仆仆地快步进入兵团指挥部向王近山报到。</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上甘岭的形势十分严峻,目前,15军能投入的机动兵力全部用上了。敌人的攻势没有减弱,还在不断补充兵源。我是要动咱们12军了!31师全拉上去还不够,34师、35师主力100团、106团、103团也全要上!12军各部队的调动命令由兵团我这里直接下达!”</p> <p>  王近山:“15军很顽强,他们组织10个连队,向597.9高地发起反击,夺回了除山脚东面11号阵地外的表面阵地,但537.7高地北山还在敌人手里。你们上去以后,一方面要坚守597.9高地,不得丢失,同时准备拿下537.7高地北山!”</p><p>王近山继续叮嘱道:“范弗里特和咱们较上劲儿了!这一仗从战斗到战役,逐步升级,越打越大,我已经感觉到将是一场持续的、空前规模的残酷决战。因为阵地狭小,不适宜部队展开,所以,部队要‘少摆多屯’。坚守前沿要点的分队除留观察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隐蔽在坑道内,以减少伤亡。待敌人炮火延伸或转移时,立即跃出坑道,占领阵地,狠狠打击敌人,抗住敌人的‘浪头’。必须树立长期打下去的思想,绝不可操之过急。部队轮番使用,量敌用兵,采用‘添油’战术边打边补。总而言之,尽量减少战士们的伤亡,我们要有一个熬的思想准备。对!要用一个‘熬’字。”</p> <p>&nbsp; 第六幕:前方传来好消息</p> <p>&nbsp; 从李德生副军长率领12军接替15军换防上甘岭阵地后,并成立了五圣山指挥所,由李德生协调和指挥接下来的战斗。</p><p>&nbsp;&nbsp;&nbsp;&nbsp;……西霞洞3兵团指挥部的防空洞内,吴天在向王近山报告:“上甘岭前沿的敌人继续展开猛烈攻击。12军换防上去后,敌人在2小时内发射炮弹约10万发。坦克也开至山脚下抵近射击,飞机轮番轰炸百余次,地面的工事全部被摧毁。敌人以5个营兵力向我各阵地发起多路、多梯次进攻40多次。31师91团8连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采取小兵群战术迎敌,与敌人激战7小时,以亡36人、伤59人的代价,毙伤敌1000多人。”</p> <p>  王近山听到了转机,高兴地说:“对头!这样打下去就有戏唱了!”</p><p>&nbsp;&nbsp;&nbsp;&nbsp;吴天继续说:“坚守在最前沿东侧9号阵地的8连4班,巧妙利用弹坑、岩石缝和残存的工事,加以改造作为依托,分两个小组轮流作战,激战一天,仅以轻伤3人的代价歼敌400多名,击退敌人7次冲击。连长3次派兵增援,班长都拒绝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越听越兴奋,叫道:“给我接五圣山指挥所!”</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接过电话说:“五圣山吗?我是王近山,请转告部队,你们打得好!打得很好!非常得好!”</p> <p>  王近山对着电话里的张高说:“另外,你要注意,不要光是想着往阵地上送水,这样容易被打漏了,要组织向上面送萝卜、送苹果!这些东西在袋子里哪怕打碎了,萝卜还是萝卜,苹果还是苹果!照样能咬得出水来!你赶快去安排给我往上送!”</p> <p>  &nbsp;负责王近山医疗保健的顾金明医生走进兵团指挥部,看见王近山一动不动地坐在沙盘前,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墙上钉着的那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范弗里特的照片。</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出国前的体检发现心血管系统有明显问题,左心室扩大有明确的诊断记录。顾医生过来为王近山测量血压,因为是负伤的手臂,所以费了好长时间才测完血压。顾医生边收血压计边问王近山:“首长,自从12军上去之后,您好像就踏实了许多。在你的3兵团,往往是在最急、难、险、重的关头,你就要动12军,是不是因为……”</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理解了顾医生的问题,他摇了摇手解释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部队都是我的命根子。12军的前身是6纵,而6纵从组建开始就是由我带过来的,自然我更熟悉一些。就说这几员大将吧,他们在6纵时带部队就各有各的特点。</p> <p>  尤太忠(上图)的16旅(34师)机动、灵活,分割穿插,顺着电话线就把敌人的指挥部给端了,猛虎掏心,巷战、夜战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厉害呀。</p> <p>  李德生(上图)的17旅(35师)能打硬仗,不怕苦、不怕恶,交给他的任务,他会像老牛顶架,绝不缩回来。还记得襄樊战役吗?打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我交给李德生去‘刀劈三关’,多硬的仗啊,他就硬是拿下了。</p> <p>  还有肖永银(上图)的18旅(36师),他打仗‘滑’,就是说聪明,善于动脑子。他的18旅放多远都不用担心,他吃不了亏。追击敌人、扩大战果是他的特点,号称横扫800里。敌人一撤,你放肖永银的18旅上去,根本不要下命令,他能把敌人的马夫、厨子都捉回来,一个也跑不掉!”</p><p>&nbsp;&nbsp;&nbsp;&nbsp;顾金明高兴地听着王近山简短精辟的分析:“首长真是知人善用啊,难怪大家都说你手下有三把刀呢。”</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笑着说:“怎么能说是我手下的三把刀呢?根本是这三把刀支撑着我王近山嘛。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个个都是撒手锏。”</p><p>&nbsp;&nbsp;&nbsp;&nbsp;顾金明看了看手表说:“王司令,不耽误您的时间了。不过,你的血压很高,应该好好休息,哪怕只是片刻也好。”</p><p>王近山点点头:“尽量吧,不过,我的脑子真的静不下来呀。因为随时会有情况需要我处理,所以我绝不使用安眠药。”</p> <p>&nbsp; 第七幕:“向我开炮”王万成</p> <p>  张高按照王近山的召唤,风尘仆仆地跨进了3兵团指挥部。这时,小徐送来了几个苹果,王近山指着苹果说:“这是金日成同志特意送来的慰问品,我借花献佛,还有一些你替我带到前线去。”张高抓起了一个苹果咔哧就是一大口。他一面嚼着苹果一面对王近山汇报:“敌人的飞机已经不可怕了,我们摸准了他的那点规律,简直跟上班似的,天一亮先来校正机转两圈,再来几架‘油挑子’(美军F—84战机)一通儿轰炸,然后走人,分秒都不差。”</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认真地问张高:“说说吧,武器弹药供得上吗?部队伤亡到底有多大?防御工事被毁有多严重?”</p><p>&nbsp;&nbsp;&nbsp;&nbsp;张高同样认真地向王近山报告:“我们上去以后,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弹药采用分段运输,山后面用汽车运。再往前,每50米为一段,分几个人专门负责。沿途挖出了猫儿洞,用来隐蔽人员和藏放弹药。因为路程短了,往回走时就可以恢复体力。吃饭由原来每连一个伙食单位,改为团里统一组织食物供应。从各连抽调炊事员,24小时不熄火,日夜蒸馒头包子,源源不断出笼。同时组织专门运输队,不分昼夜的往前送。前沿战斗激烈,不便集中吃饭,就用小袋子分装。一次背几十袋,到阵地上一袋袋扔给战士们。”</p><p> 王近山问:“前线战士们的情绪怎么样?”</p><p> 张高接着说:“战士们的情绪可高了,都在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誓死把红旗插在上甘岭!’另外,兄弟部队英雄们的事迹对战士们的情绪有很大的鼓舞。</p> <p>  135团7连2排长、共产党员孙占元,虽然身负重伤,两条腿都被打断了,可是仍然坚持指挥,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p> <p>  通信兵牛保才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这样的英雄事迹在前线多得很。”</p> <p>  王近山深深地被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他对张高说道:“是啊!多么勇敢的战士们呀,我们的战士是敢于近战的,现在,他们已经在上甘岭见到美国兵的大鼻子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心中的一座座丰碑,兵团政治部一定要报道好英雄们的事迹。等仗打完了,我一定亲自为我们兵团涌现出的像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等英雄们请功。”</p> <p>  王近山继续问道:“再说说武器方面的情况?”</p><p>&nbsp;&nbsp;&nbsp;&nbsp;张高接着汇报:“阵地上最起作用的是冲锋枪、机枪、手雷和爆破筒。”王近山有些不解地问:“那步枪和手榴弹呢?”</p><p>张高:“阵地上硝烟尘土弥漫,挡住视线。进攻的敌人跟随炮火的延伸前进,炮火一停,尘烟一散,敌人已经冲到跟前了,步枪单发射击就来不及。另外,阵地前沿已经炸得全是虚土和粉末了,手榴弹投出去都埋在土里。”</p><p>“阵地表面已经被炸酥了,全是虚土,就像走在大雪地里,一脚踩下去可以没到膝盖。只有用麻袋装土构筑工事,已经送上去1000条麻袋了。炮火猛烈,电话线总被炸断,电话兵接线伤亡很大,现在每次反击,都同时拉几条线上去,线多了,就基本能够保证通讯不中断了。”</p><p>&nbsp;&nbsp;&nbsp;&nbsp;“在兵力使用和武器配备上,根据你的指示,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91团全团9个步兵连,从五圣山到最前沿,一线排成9个梯队,使师、团控制充足的预备队,保证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最前沿的战斗小组,也是组长带一人守阵地,一个战士在后面补充。这样,当敌人炮火打过来时,阵地上人员稀少,避开了敌火力优势,减少了伤亡;当大批敌人涌上阵地时,我们的炮火、冲锋枪、机枪和手雷、爆破筒又发挥作用,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p> <p>  王近山满意地笑了:“不错,仗已经给你们越打越精呐。说说你们的损失怎么样?”</p><p>&nbsp;&nbsp;&nbsp;&nbsp;张高面露难色:“李德生副军长特意向我交代,此次汇报不谈困难,只谈任务……”</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好你个二杆子!不说是吧?那我现在就到你们前沿指挥所去!”</p><p>&nbsp;&nbsp;&nbsp;&nbsp;张高听到王近山这么一说,他有些慌了,无奈地说:“阵地上的战斗确实相当残酷,敌人狂轰烂炸已经20多天了,整个山头被炸下去了一截。有的坑道十几米厚的岩石被炸塌,一个连就埋在里面。炮弹、炸弹,火焰喷射器,敌人把所能用上的杀人武器都用上了,很多战士连敌人在哪儿都没看见就被炸死了!”</p><p> 王近山喃喃地说:“‘熬!’就看谁‘熬’得过谁!我艰苦,他范弗里特也艰苦,我困难,他范弗里特更困难!就看谁有坚强信念,谁能咬紧牙关‘熬’过去!”</p> <p>  上甘岭的战斗还在继续。597.9高地的前沿阵地,12军31师91团8连的战土们刚刚击退了敌人一次进攻,战士王万成匍匐在地面工事监视着敌人的动向,他的头上、身上已多处负伤,胳膊上缠绕着绷带。忽然从战火硝烟中跑过来友邻阵地的一个战士请求支援。</p><p>&nbsp;&nbsp;&nbsp;&nbsp;王万成二话没说,抓起枪和爆破筒带领同班战士朱有光跟着求援的战士向友邻阵地冲了过去。就在他们即将进入阵地之时,迎面的敌人已黑压压地涌了上来。敌人扔过来许多手榴弹,我们的3个战士又踢又扔,硬是端着冲锋枪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3个刚刚占领阵地,又一群敌人冲了上来,刚才那个来求援的战士连中数弹倒了下去。</p> <p>  王万成和朱有光也被敌人包围,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背起冲锋枪,王万成向班长那个方向大声喊道:“班长!通知炮兵开炮,快开炮!不要管我们!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两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各自拉响捆在一起的爆破筒,在上甘岭阵地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烈火硝烟升上天空……</p> <p>  上甘岭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38位战斗英雄:黄继光、孙占元、王万成、朱有光等昭然在目。</p> <p> &nbsp;第八幕:毛主席发来电报</p> <p>&nbsp; 吴天接听过一个电话后径直往外走,被王近山叫住:“什么事?”吴天说:“阵地上送下来的伤员太多,来不及救治。12军战地医院问我们能不能协调后勤,派人支援一下。”</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的保健医生顾金明正好从门前路过,听见吴天说的话,就走进来对王近山说:“王司令,让我也去吧。”</p><p>王近山看着顾医生:“好嘛,你是专家,抢救伤员才是正事,一定要注意安全。”顾金明向王近山敬礼后,转身朝军野战医院跑去。</p><p>&nbsp;</p><p>&nbsp;&nbsp;&nbsp;&nbsp;吴天等参谋人员在3兵团指挥部防空洞内的沙盘前标示着上甘岭阵地不断变化的敌我双方态势。</p><p>&nbsp;&nbsp;&nbsp;&nbsp;“美国鬼子已经快没戏了!”王近山抬起头看着兴冲冲走进门的张高,只见张高兴奋地对王近山说:“首长,敌人对597.9高地连日来的疯狂进攻之后,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发起大规模进攻了!我们抓到的俘虏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的部队番号,看来敌人真的已经乱套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微笑着,胸有成竹地说:“好嘛,敌人乱了套,我可是来了精神喽!也该关老爷睁睁眼晴了吧?!”王近山狠狠地捶着桌面说:“准备反击537.7高地北山!敲掉它个狗日的侵略者。”</p><p> 王近山拿起一份电报递给张高,“这是毛主席亲拟给志司和3兵团的复电,你看看!”</p><p>&nbsp;&nbsp;&nbsp;&nbsp;张高郑重地双手接过,一字一句地读出来:“你们对加强上甘岭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上甘岭(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全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p> <p>&nbsp; 王近山待张高读完电报,就和张高交代:“你立即回去报告李(德生)副军长,尽快拿出一个反击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方案,上报兵团。”</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接着说:“你以92团全力反击537.7高地北山,反击的时间、路线、兵力大小不要形成规律。战术动作不能让敌人掌握,要争取以最小代价换取敌人最大的伤亡。尽可能增加坑道内有生力量,利用坑道本身力量向敌人适时反击,有机会则大反,无机会则小反,以小反创造大反的条件。”</p> <p>&nbsp; 第九幕:五圣山上迎大捷</p> <p>&nbsp; 对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战,由12军李德生副军长负责在五圣山指挥所内指挥。正当前线指挥员们俯身在地图上研究战役进展情况时,王近山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屋内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李德生和张高异口同声:“王司令,你怎么到这儿来了?”</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笑着回答:“我是兵团指挥员,到自己的前沿阵地看看,不行吗?”李德生不无担心地说:“可是,这里太危险。”</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指着张高对李德生说:“是你的部下告诉我说,美国鬼子的‘油挑子’傻得很,根本不用怕它。”</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走到地图前说:“我今天一是来看看你们,二是要听听你们炮火准备的情况。”</p><p>&nbsp;&nbsp;&nbsp;&nbsp;李德生走到王近山身边,“我12军部队除步兵部署外,又以50门榴弹炮轰击537.7高地北山,13门榴弹炮压制注字洞南山敌人火力,12门火箭炮实行炮火准备。在我反击得手后,再以6个榴弹炮连,在阵地前组成1200米的固定封锁区,对敌反扑部队施以火力拦阻射击。攻击时间11日下午4时。”</p> <p>  王近山认真听完李德生的计划后说:“很好,补充一点,炮火准备要实施两次。第一次炮火准备,先把阵地像耕地一样耕它一遍,然后炮火延伸,步兵打起冲锋信号弹,机枪也叫起来,但是不要真正冲锋,让敌人误以为我们的反击开始了。等敌人成连成营地爬出掩体,涌上阵地晾出来的时候,你们的炮火再转回头来杀回马枪,进行第二轮炮火射击。”</p><p>&nbsp;&nbsp;&nbsp;&nbsp;李德生笑着说:“这第二拳正好在刚爬出掩体的敌人头上,有效杀伤!”</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抬头笑了笑:“我会叫喀秋莎在关键时刻再帮你们‘喀’它一家伙。”说完之后,王近山忽然起身往外走去。张高不解地大声问:“王司令,你去哪儿?”王近山头也不回地说:“上山!”众人无须再多说什么,都赶紧快步跟了上去。</p> <p>  在五圣山上,王近山大步向山顶走去,虽然因为腿的残疾显得有些吃力,但他还是轻轻地推开了几个警卫人员的搀扶。王近山登上山顶,在山峰站定。因为距离前沿相当近了,所以根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见不远处的炮火硝烟,可以听到隆隆炮声。</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站在高高的山顶,双手叉腰朝着南面的山峰笑着大声说:“风随虎,雨随龙,我就是老虎!你范弗里特来呀,让你尝尝我的厉害!我要拿你的彻底失败来祭奠我在上甘岭牺牲的勇士们!祭我们志愿军的这面战旗!”</p> <p>  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反击战,在我12军充分准备后打响。这一次是我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地落在阵地上,敌人的工事被无情摧毁。</p><p>&nbsp;&nbsp;&nbsp;&nbsp;忽然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前线指挥员报告:“报告前指,92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突击连分3路迅猛突入阵地,经35分钟激战,将敌大部分歼灭,除最西侧山坡下的9号阵地还有残敌固守外,已经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的全部阵地,并接应出了困守坑道的友邻分队!”</p><p>&nbsp;&nbsp;&nbsp;&nbsp;张高大声地对着话筒说:“好!兵团王司令员到前线来了,他正在看着你们呢!”王近山从张高手里接过话筒:“我是王近山,你们英勇顽强夺回阵地,非常好,但不要松劲,要立即突击修复工事,准备抗住敌人反扑的浪头!请转告同志们,是祖国人民和毛主席在看着你们呢,希望你们打出12军的疯劲来!打出中国军队的魂!让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放心!”</p><p>电话里前线指挥员的声音有些激动:“是!请王司令放心,请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放心!我们一定抗住敌人的反扑,坚守上甘岭!保家卫国!”</p> <p>&nbsp; 凌晨,在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电话铃又响了起来,前线指挥员急促地报告:“我是92团,我们拿下537.7高地北山后连夜抢修工事。拂晓,敌人在300余门火炮、20余架次飞机的火力支援下,发起疯狂反扑。在激战中,因伤亡过大,我们放弃了表面阵地,转入坑道。”</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一把接过电话:“我是王近山!我问你,主峰在谁手里?”对方回答:“在我们手里!”</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听后用拳捶了一下桌子:“好!你们的作战原则是:除了主峰基点必守之外,对其他表面阵地不可不守,不可全守。有利则守,无利则收。敌人占去之后,你们准备好了再反,没准备好绝不勉强反。有时机才反,没有时机就创造条件反。听明白吗?”</p><p>电话里的前线指挥员坚决地回答:“是!听明白啦!”</p> <p>  志愿军3兵团指挥部里寂静无声,王近山坐在沙盘前,一动不动地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忽然电话铃响了起来,电话那头传来张高急促响亮的声音:“吴天,赶快报告首长,我们胜利了!我们打退了敌人先后16个营的进攻,坚守住了上甘岭,现在敌人已经无力进攻了!”</p><p>&nbsp;&nbsp;&nbsp;&nbsp;吴天拿着电话,轻声提醒王近山:“首长,我们胜利了……”王近山站起身来并没有接电话,只是对吴天说:“叫张高转告德生,五圣山战斗指挥所即刻撤销。12军的部队全部撤出阵地,让31师把597.9高地,106团把537.7高地北山阵地的全部防务移交给15军。”</p><p>&nbsp;&nbsp;&nbsp;&nbsp;吴天有些遗憾地问了一句:“现在就撤?”</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看着吴天严厉地说:“执行命令!另外,叫老朱备车,我去看伤员,要多准备些慰问品。”</p><p>王近山走出兵团指挥部的防空洞,坐上已经发动的吉普车飞速向救护伤员的野战医院急驶而去。</p> <p> 第十幕:奉调回国别军旗</p> <p>  &nbsp;两辆美式吉普车戛然停在12军野战医院的防空洞前。王近山从车上下来,医院院长从防空洞里迎了出来。</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问:“伤员们情况怎么样?顾金明大夫在哪儿?”</p><p>&nbsp;&nbsp;&nbsp;&nbsp;“伤员都得到救治,顾金明大夫被炸伤了。”王近山没有再说话。</p><p>&nbsp;&nbsp;&nbsp;&nbsp;简陋的草房里,顾金明躺在行军床上,由于伤势严重,他已经陷入昏迷。王近山来到床前,俯下身去,用双手拉起顾金明的一只手,亲切地呼唤着:“小顾医生,小顾医生……”</p><p>&nbsp;&nbsp;&nbsp;&nbsp;很久很久,顾金明慢慢地睁开眼睛。王近山含着泪水抱起了顾金明,让他靠在自己的怀里,他缓慢地说:“我都知道了,你很勇敢,你救治了很多伤员。”</p><p>&nbsp;&nbsp;&nbsp;&nbsp;顾金明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我……不……行……了。”</p><p>&nbsp;&nbsp;&nbsp;&nbsp;“你行,你是英雄,你一定行!”</p><p>&nbsp;&nbsp;&nbsp;&nbsp;“我是医生,我知道……我很想给你打电话的,祝贺你,祝贺上甘岭的胜利,祝贺你的12军,你的3兵团……”</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12军也是你的,你永远属于英勇的12军。”</p><p> 顾金明点点头,在王近山的怀里慢慢闭上眼睛。</p> <p>  1953年,王近山从朝鲜战场奉调回国,与许世友对换,任山东军区(即后来的济南军区)代司令员,许世友入朝当3兵团司令员。</p><p>&nbsp;&nbsp;&nbsp;&nbsp;王近山走出朝鲜西霞洞3兵团指挥所,吉普车发动起来,车缓慢地向前开去。忽然,就在淡青色的微微晨曦中,路的两旁出现了排列整齐的长长队伍,这些竟然是12军和15军的指战员们自发地默默来为兵团代司令员送行,他们庄重地举手向王近山敬礼告别。站在12军送行前列的有曾绍山、肖永银、李德生、尤太忠、李震……</p><p> 当王近山最后站在12军那面鲜红的军旗下的时候,他那负过伤的腿再也迈不动了……他缓缓地挪到军旗下,双手捧起旗的一角,他那负过伤的手微微地颤抖着,疯将军不能自已地哽咽起来……</p><p><br></p> <p>  上甘岭战役结束了,这场举世闻名的胜仗,也是王近山戎马一生,从血战恶仗中成长为一代战将所参加和指挥的最后一战。他的对手,那位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上将,因为此役而引咎辞职,黯然地离开了军界。上甘岭战役取胜半年以后,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p><p>(待续)</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