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记“和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研讨会

吕青云

<p>  在南昌的秋雨绵绵中,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研讨会完美落下了帷幕。</p> <p>  “一场秋雨一场寒”。</p> <p>  南昌的秋天的确冷,但每一个参会老师一定是带着温暖的收获满载而归。</p> <p>  第一堂课是河南优秀教师张学伟老师带来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p> <p>  整堂课教学板块设计清晰,环环相扣。一读题目,明白巴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二理词语,两组词语都是写母亲、“我”和父亲的表现,但第一组出自巴迪的回忆,第二组是巴迪成年后的思考。三读对话,这一环节可谓是高潮迭起,大家都被扮演巴迪父母的两位同学的表演深深吸引,在张老师不断的指导和同学们一层层的理解中,他们通过优秀的表演切身体会了“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四读感悟,抓关键词语感受了“我”的不理解到感激。五通过召开一个记者会让学生迁移运用。既落实了本节课的生长点——学会对话,又兼顾了文章的主题。</p> <p>  之后张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上语用课,做智慧人》的讲座。他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说开去,提出了统编教材下语文教学要做的改变。概括三点就是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提升语文素养。之后他列举了大量课文实例,尽显名师风采。</p> <p>  第二节课是杭州的罗才军老师的《浪淘沙》。罗老师的诗歌教学主要有四部分。</p><p> 言象:体会诗歌中黄河这一意向</p><p> 言语:体会诗歌的语言,是怎么样把黄河写得辽阔豪迈的。</p><p> 言情:出示生平资料,来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p><p> 最后一步水到渠成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志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环节罗老师让孩子们以对诗人的了解,补充完成诗人的其他诗作。原来古诗可以这么教!</p> <p>  罗老师的讲座主要抓住四点,一是学法策略的习得,二是高阶思维的训练,三是审美能力的涵养,四是人生况味的寻思。罗老师以自己幽默又充满智慧的口才赢得了现场一阵阵的掌声,令每个语文老师暗暗佩服!</p> <p>  下午第一节课是北京吉春亚老师带来的《牛和鹅》。</p> <p>  这节课,吉老师主要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批注,批注的三种基本方法和位置。也让在座的老师明白了批注这一重要的阅读方法可以这样教。学生在这一课上举一反三,真正明白了如何运用这一阅读方法。</p> <p>  吉老师的分享《“备课”四看,把要素落到实处》里面是满满的干货,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方法与思考,最后还来了个小互动,无论在座老师提出的是哪个年级的课文,吉老师都可以对教学设计娓娓道来,帮我们捋清楚、顺明白。</p> <p>  最后一节课魏星老师的《读不完的大书》。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的最新课例。魏老师的课就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板块,先是读懂题目、整体把握,让学生明白大书就是大自然,然后品读课文、领悟方法,聚焦在作者描写的动物身上,发现语言规律,并且让学生运用这个语言结构,读说其他的动物和植物。最后迁移运用,表达感情。试着用作者的写法,把自己观察的感受的写出来。</p> <p>  魏老师在讲座里和我们分享了统编教材中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学设计,他提出要将语文要素可视化、结构化、具体化、活动化,转变成“能迁移的知识”。</p> <p>  第五节课是戴建荣老师的《三衢道中》,这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堂课。</p><p> </p> <p>  在这堂课中,先让孩子们回忆以前老师所教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不过15分钟,孩子们就学完了整首诗。然后戴老师话锋一转,引导孩子们认真听他是如何读诗题的。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平长仄短,接着又让孩子们读,介绍了入声字的短促读法,使孩子们明白了古诗是可以吟诵的。整节课,不仅是学生在学,老师们也成为了学生,在戴老师之后的分享中,他更是倾情相授,我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学会了《小池》《池上》两首古诗的吟诵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切身体会到了,在古诗教学中,要根据诗境去朗读,才能读出画面。</p> <p>  第六节课是何捷老师的《麻雀》。</p><p> </p> <p>  虽然是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但何捷老师的课堂充满笑声、生动有趣。他立足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一次次的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明白了什么是“经典的六要素”,“叙述的顺序”以及作者的写作视角。最后从写法上深入学习写清楚。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可操作的方法,为之后的习作打下方法的基础。</p> <p>  何老师的讲座分享了两个课例的教学设计。</p><p> 四年级的《故事二则》中的《扁鹊治病》和神话故事《精卫填海》。</p> <p>  不愧是学生和老师们都喜欢的何捷老师,他在整个分享中,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一拆解,告诉我们为何这样设计,中途与老师们亲切自然的互动交流,观点与观点的碰撞,将最后这个分享深深的印在大家心中。</p> <p>  最后一节课是孙庆博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p> <p>  孙老师的这堂课显得格外亲切。因为整堂课很自然、很朴实、很简单。孙老师紧扣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使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教学重点。</p><p><br></p> <p>  正如孙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一样,他的课堂提倡“化繁为简”。在教学中运用减法思维,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p> <p>  两天的时光悄然而逝,新一场的秋雨落下,我们又踏上返程。</p><p> </p> <p>  我想名师的课堂就像模特表演,它能给我们带来灵感,能给我们指引方向,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美好。</p> <p>  每一次听课都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我们能够学习百家而顿悟,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p>

老师

教学

学生

语文

分享

明白

巴迪

课是

古诗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