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0.4高地”</p><p>第一集:往日时光</p> <p> 在相册发表之际,感谢为此相册付出心血的沈阳八一学校60级4班全体同学!尤其感谢【益延沈】、阎莎莎、胡京津、马铁明、张俊俊、段志玲等同学,积极热心的提供了很多照片。“60.4”就是一个攻不破的团结友谊的“高地”。</p> <p> 高——是我们仰视的地方,地——是我们生存的地方(604“高地”)是我们用团结捍卫的地方、用友谊凝聚的地方,60.4“高地”是我们沈阳八一学校60级4班同学的家。</p> <p>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新中国迎来了和平的曙光,我们的父辈们,掸去了征尘,抱起了呱呱坠地的我们,我们与和平一起降临在祖国的怀抱里!在祥和中、在关爱里、在呵护中、在亲情里,我们幸福的生活着……从襁褓中的啼哭到幼儿园蹒跚的步履,我们慢慢的长大。</p> <p> 小小的我们一点点长大了……林小平/林力平、胡京津、王小燕、张猛/张皖东、闫莎/闫莎莎、陈小军、赵京宁。</p> <p> 赵小力、刘娜妮、邹黎阳、陶明/陶明明、朱俊阳、曹平/曹丽萍、林小平/林力平。</p> <p> 1960年8月底,大人们拉着我们的手,我们踏着哥哥姐姐的脚印也来到了“沈阳军区八一学校”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在这个新的温馨的“摇篮”里进行知识的启蒙教育。</p> <p> 在沈阳八一学校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家——60级4班。老师们就像是我们的家长,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这里我们要度过从一年到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每周日的下午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家,要到下周的周六下午才会盼来放假回家的日子,一周七天有六天是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我们从开始的不习惯、哭闹、甚至逃学,到适应、愉快、直至恋恋不舍,这段学习生活和同窗情谊在我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抹不去的畅想!</p><p><br></p> <p> 还记得这些小伙伴吗?女生的照片多些,知道要想从那些“淘气包”的手里要照片有多难吗?一是他们不喜欢拍照,二是照完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就让这些同学做代表吧,展示一下我们那时的风采。这里是:刘东莉、丁慧文、王培佳、毕刚毅、肖东征、刘娜妮。</p> <p> 崔小玲、王尽朝/王艺艺、郭小朝、段志玲/段志凌、赵小力。</p> <p> 迟丽莎、阙立军、张俊俊、沈阿南、张娜娜。</p> <p> 付少玉、高二全、稽学红、胡京津、赵京宁。</p> <p> 潘小燕、李小华、于利鸽/于力戈、杨小亚、杜武毅。</p> <p> 李晖、王新平、曹小宁、闫莎/闫莎莎、胡江南。</p> <p> 记得这是1964年8月9日,阴历七月初二是个星期天。我们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孙玉华老师提出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可是很多同学因各种原因错过了这次机会,所以当时同学人数不多。现在想起来真的太遗憾了!孙老师:向您说声对不起!</p> <p> 一九六六年的七月,我们虽然没有颁发小学毕业证书,但我们是完整的学习了六年的小学课程,算小学毕业了。1966年的6月29日上午,我们60.4班和同在八一二校的3班同学及老师们合拍了毕业照。</p> <p> 那时我们虽小小的年纪,但也见证了文化大革命。1969年前后,只有十五六岁的我们,伴着军号声声,班里绝大部分同学步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开始了我们新的征程。</p> <p> 我们是在军营里出生的,我们是听着军号长大的,我们是看着军装长高的,我们是走着正步懂事的。如今我们像父辈一样踏入军营,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各自在自己的战斗岗位开始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我们班的大律师—王灏。你一定想不到,这是个“难以断奶”小时候啯大拇指听课的孩子。部队锻炼了他,后来他曾是辽宁经济杂志社的社长、律师。他对同学的感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多次聚会都是他在经济上大力支持,他家的别墅也成了我们的“聚点儿”,他也是我们班同学退休后成立的班委会的主任。</p> <p> 我们班的副司令—张猛/张皖东。他是个带兵的人,曾是威海军分区副司令。小时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淘气包,只知道他生着偷吃过学校的鸡蛋。他妈妈觉得他在三班跟别人学坏了,要求他调到我们班,实际效果是从“虎口”掉进了“狼窝”。参军入伍后,他的工作可从不含糊。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灾、上过北大进修,多次立功受奖,是个名副其实的司令员。同时他也是我们班最“值钱”的人,心脏搭了八个支架,可每次聚会他还是那样神采奕奕,体现了一个军人正确的生死观和坚韧不拔的素质。</p> <p> 我们班的设计师—陶明/陶明明。这是个好孩子,从小在班里出板报,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参军到部队在沈后设计院,沈阳军区总院门诊大楼就是他的杰作哦。</p> <p> 我们班的文艺骨干—国晓昕。白白的,高高的,能歌善舞。虽然退休了,仍然活跃在四川成都的业余演出团体。</p> <p> 我们班经济领域的精英—何延江。五年级后为了离家近,他转到了八一一校。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两条鼻涕虫总拖在嘴唇上边,但从不会掉下来,每当接近嘴唇时,他都会及时的抽回去,证明我的担心总是多余的。他还喝过墨水,老师刚用大瓶子分完墨水,他的小瓶就所剩无几了,我只看见他的嘴角还留有蓝色的墨迹。退伍后他曾任“沈港公司”总经理,是沈阳市政府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也是辽宁省政府“虎班”两百名学员之一。成绩出类拔萃,是重点培养对象。</p> <p> 我们班的小提琴家—盛军。在八一学校合唱团他是指挥,我是领唱。我领唱的第一支歌《台湾岛啊,我的故乡》张国梅老师让我看他的眼睛进行交流。记得他黑黑的圆脸,略代卷毛的头发,指挥时只用两个手指,每次看他,我都想笑,有点影响我的发挥。参军后他曾在济南前卫歌舞团任提琴手。退休后,他也经常组织哈尔滨热爱提琴的人演出娱乐。</p> <p> 我们班的团政委—高钢。他曾是通讯一团的政委。在班里从不声不响,谁能想到他能指挥一个团呢。</p> <p> 我们班的特种兵—田小强。他曾是驻泰国大使馆武官。高高的个子,却喜欢养小巧的鸽子,当然也喜欢养德国黑贝,还喜欢喝啤酒。小时候在我们班演过白胡子老爷爷,他说话幽默,总能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可他自己从不笑。据说他的特种兵技能也是不可小视。</p> <p> 我们班的男司药—曲家伟。他在我们班时间不长,不显山露水。唯一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上课,他帮一个女同学提示老师说:老师,她说看不请(清)。浓浓的沈阳味儿,让同学们记到现在,想起来就学他,然后哈哈大笑。有次他悄悄的问我:那时我说话真的那么土吗?我不置可否。</p> <p> 我是一个兵—王新平。他五年级来到我们班,高高的个子,坐在最后一排。</p> <p> 我们班的报社副总编—杨耀伟。他长的酷似上影演员陈述,小时不太爱讲话的他,后来是辽宁报业集团的秘书长、副总编,现在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p> <p> 我们班走南闯北的工程师—邹黎阳。他也是个高个子,不声不响的好孩子。</p> <p> 我们班的军事法律专家—丛文胜。他曾是我们班的“大王”。可是他不是因为调皮捣蛋,而是凭力气制服了一群小捣蛋而冠名大王的。参军后又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辽宁大学,毕业后在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部任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军著名的军事法律专家。</p> <p> 我们班修理所的高级技师—胡江南。因他家是沈政的,五年级从二班调来我们班。江南随和大度,和每个同学都相处的极好。</p> <p> 我们班的教导员—任回华。他在我们班时间很短就转到大连八一学校了。但自从我们找到他以后,真像久别重逢。他是个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为同学服务的人。</p> <p> 我们班的小画家—郭冀平。他家人都叫他小名:老虎。可是在我们班里却像个“猫咪”,但是一只调皮的猫咪。小时他画画很好,后来听同学说他的文笔也很了得呢。</p> <p> 我们班的X光技师—朱俊阳。他是位抗美援朝的烈士子弟,我们都很敬重他。</p> <p> 我们班参加过核试验的勇士—高二全。小时候他腰里总是别一个乒乓球拍,下课铃声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去占领乒乓球台。参军入伍后,他参加了我国的核试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作为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也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p> <p> 我们班的汽车医生—马铁明。他算我们班的数学奇才,只是因为纪律差点,连小队长也没当上。同学们都喜欢叫他“马猴”,一直叫到现在,他从不生气。他的温和也是大家公认的。</p> <p> 我们班的普外“一把刀”—贾国利。这是我们班的罚站专业户。可能就是小时候的罚站,练就了他后来当外科军医做手术的站功。受他父亲(抗敌话剧团团长、著名演员贾六)和他姨(田华)的影响,他有着非凡的表演能力,每次聚会他都是我们班不可或缺的开心果。他不是一般的淘气,语言是形容不来的,小时候调皮的故事更是说不完。所以到现在我们也没想通国利怎么能当医生?他癌症术后已七年,一次骑车摔的很厉害,牙掉了,脸破了,可他却带着遗憾的表情和我们说:本来想装一回哪吒,结果只骑了风火轮,忘带混天绫和乾坤圈了,摔成这鬼样。他坚强乐观的直面人生态度,令我们由衷的钦佩。</p> <p> 我们班的主治医师—葛江泳。他曾是我们班的三道杠、体育委员,好学生。后来调到八一一校,我们来往就少了。</p> <p> 我们班的铁路工程师—杨小亚。小时候,被老师冠名:脖子像车轴似的男孩儿,他却是辽宁省委书记的儿子。他蔫淘,会把蚯蚓放到同桌的文具盒里,会把噗龙蛾子放到同桌喝水杯里,他的“丰功伟绩”很多,太了解啦,因为他是我同桌。小亚患尿毒症多年,一直做血液透析,股骨头因摔伤也做了手术,但他默默的承受着一切。每次聚会他都尽量参加,带给同学们的是一张疲惫的黑黑的实在的笑脸。</p> <p> 我们班抗美援朝的烈士子弟—戴吉明。这是个默默无闻,胖胖的听话的小男孩儿。</p> <p> 我们班纺织系统的工程师—沈阿南。阿南一直是我们班里的乖孩子,和我们一起排节目,扮演了唯一一只小男兔子,而且跳的十分好。</p> <p> 这是我们班“失踪”又找回来的家伙—毕刚毅。从小就蔫淘,以后参军就消失了,通过公安部门才在北京找到,真不容易!有个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的就像我们班的故事。毕刚毅因姓毕,小时的嗜好就是挖鼻孔,把鼻嘎儿往别人身上弹,所以同学都叫他“鼻嘎嘣儿”。</p> <p> 我们班女生的大力士—丁慧文。她高高的个子,微笑时两个浅浅的酒窝。曾在国防大学工作,是我们班里唯一没挂文职军衔的女大校。</p> <p> 我们班里的“黑丽其汗”—王小燕。她是四年级时调到我们班里的,大大的眼睛,两条长辫子。我问她大眼睛的好处,她诙谐的告诉我说:招灰。我们班排新疆舞《葡萄沟的葡萄》,她饰演姑娘黑丽其汗。在部队她是军医。</p> <p> 我们班热心的小姑娘—闫莎/闫莎莎。她家是沈政的,为了离家近,五年级她调到八一二校我们班。入伍后她也在部队医院工作。</p> <p> 我们班“外市”的小女孩—胡京津。她的父母随部队援藏,她半年才能回一次家,都是住在学校里。她温和友善大度,我们都喜欢她。是部队医院的白衣天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学习委员—段志凌/段志玲。她是六年级调到我们班里的,守纪律学习好,虽然年纪比我们小一岁,可她曾是我们的学习委员哦。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第一批考入大学,毕业于辽宁大学。曾任辽宁省委统战部巡视员,正厅级。</span></p> <p> 我们班女生的开心果—王艺艺。我们排的新疆舞,她和王小燕搭档,她女扮男装饰演库尔班。她高高的个子,长胳膊长腿。家住在前进歌舞团的对面,得天独厚能学到很多舞蹈,回学校就教我们跳。因为她黑些,又叫“艺艺”,所以我们都叫她“黑芝麻”,她从不生气。</p> <p> 我们班的女中音—张俊俊。她从小就是个热心的女孩儿。班里排节目、组织活动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后来的同学聚会她也是积极组织参与者。</p> <p> 我们班不声不响的小不点儿—刘娜妮。从小就不太爱讲话,小巧玲珑,每到周六下午,后勤的车来了,她就背着小书包离开了教室。入伍后她从事医务工作。</p> <p> 我们班的“穆桂英”—赵京宁。她是五年级调到我们班里的。虽刚来班里,但和同学从没有生疏感。能和女生赛歌,敢和男生打架,而且从不逊色。她的大将风范以至在部队是我们班女生唯一副军职待遇的部队医院领导。</p> <p> 我们班担任多职班干部的好学生—李小华。她是外市同学,小小年纪有半年见不到父母,独自在学校里生活。她守纪律学习好,曾任我们班中队长和学习委员。后来也当兵入伍在部队工作。</p> <p> 我们班的将门之后—肖东征。她三年级从长春八一学校调到我们班。她从不以将门之女自居,她的家我们常去。她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大大咧咧的性格偶尔玩世不恭。她在部队里也是医务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班的数学高手—于力戈/于利鸽。站排时她是女生的第一个,别看小小的个头,她的数学成绩极好。记得她在做数学题时总是上牙咬着下嘴唇,以至于总能看到她透着牙印的下嘴唇湿漉漉的。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第一批考入大学,毕业于大连理工学院,现定居在美国。</span></p> <p> 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李晖。不管是教室,还是寝室和分担区,每到打扫卫生的时候,就能见到她忙忙碌碌的协助老师指挥同学搞卫生。参军入伍后,在广州军区空军医院任妇产科医生。</p> <p> 我们班炮兵大院的小朋友—陈小军。这也是个不声不响的小个子女生,乖乖的。只记得她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妹妹,每到周六下午就来班里找她一起乘炮兵的车回家。她参军后也是医务兵。</p> <p> 我们班最漂亮的美眉—郭小朝。她也是从长春八一学校调到我们班里的,她能歌善舞,来时穿着一件粉色的小棉袄,粉白的脸蛋儿一双弯弯的细眉和一对大大的眼睛,像个洋娃娃。她现在上海,是两个双胞胎孙子的奶奶,好幸福!</p> <p> 我们班大个儿女生—赵小力。她个儿虽然很高,但性格像个小女生。她随和善良,热心朴实。她也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p> <p> 我们班学习极好的学生—崔小玲。她极其的聪明,不分科,数学语文成绩都很出色。尽管老师总是分给她淘气的学生做同桌,但也丝毫不会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参军入伍后也搞医务工作。</p> <p> 我们班最朴实的女生—曹小宁。她的母亲是202医院的军医,她的父亲五十年代初就是辽东军分区独立一师的副师长,我们两家很熟悉。她后来在沈阳市防疫部门工作。</p> <p> 我们班在家里和学校都能保持军事管理的女孩儿—阙立军。她家女孩子很多,父亲是老红军,据说她们在家放假的日子里,爸爸也总是实行早上集合出操。所以她入伍到部队非常适应部队的生活。</p> <p> 我们班朴实热情的女生—庞春华。她默默无闻,诚恳大度。参军后在部队医院也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p> <p> 我们班就寝离我最近的女生—付少玉。从四年级开始,我和她一直是床挨着床,在大白楼里寝室我们的床是并在一起的。我们的父亲都是老红军,我是江西吉安,她是安徽金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小巧可爱的尖尖的小鼻子。入伍后在部队医院做医疗工作。</p> <p> 我们班可爱的猫咪—曹平/曹丽萍。她是四年级调到我们班里的,只和我们在一起一年,又留在了八一一校。她长的很可爱,我们都叫她“小猫”。她也是部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p> <p> 我们班小时无声无息,长大后却“惊天动地”的女生—刘东莉。她也是高挑的个子,清秀的面容,平时总是那样稳稳当当的。到部队以后经过学习锻炼,任空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空军总医院营养科与其他医院营养室有很大区别,她们营养科有独立的实验室,用于检测与科研,并有资料室,重点保障飞行员和宇航员的营养和身体需要。退休后常在央视2频道美食烹饪比赛中做评委,目前仍在为营养学事业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军营小歌手—林小平/林力平。一个一直被同学们叫为“林丽”的女孩儿。三年级时,有的同学可以看长篇小说《烈火金刚》了,就把书中的“林丽”安在林力平的身上,男生女生都这样叫,叫的她自己都习惯了。这一叫就是五十多年,直到现在。入伍后她做过通信、文艺等工作,直到军校毕业从事医务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我们班文笔最好的女同学—稽学红。她的父亲原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总编,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她的作文在班里常能当做范文。入伍后,她曾任大连军医学校的教员后到医院从事医务工作。</p> <p> 想到我们班离去的这几位同学,我们的心总是痛了又痛!班里那么多搞医的同学,谁能让你们起死回生呢?!大自然的规律有时那么顺理成章,有时却那么的冷酷无情。近乎用抢夺把你们掠走,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思念……!</p> <p> 我们班的计算机高手—益延沈。谁也没想到,他于2020年10月7日的夜晚因心梗猝死,静悄悄的自己走了。他做的事总是那么出人意料,连永别都不打个招呼。他一生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自己隐忍着所有。他虽出身高干子弟却谦虚谨慎、他虽生活无忧无虑却勤俭节约、他虽技术精通却不骄不躁,他是个做事认真、做人实在的好同学。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句话对他无效,他是个处人处事宽以待人的人。入伍后,他从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毕业,先后在沈阳军区通信总站任参谋,后在技侦局任工程师,沈阳军区第一台计算机就是由他操纵的。他多次立功受奖,他是个脚踏实地能搞科研的人。他的家也是我们的家,外地同学来沈、沈阳同学小聚,几乎他家就是我们的落脚点。他的离去让我们久久不能平复心里的悲伤……深深的怀念他!!!</p> <p> 我们班一个默默无闻的男孩儿—方建新。他是后到我们班的,平时不苟言笑。前几年去海南度假突患脑溢血,救治后病情稍平稳,按本人意愿回沈。救护车一路奔波,在离沈阳不远的高速上永远闭上了眼睛。</p> <p> 我们班谁也不太了解的女生—祝力敏。记得她好像是在六年级时才调来我们班的,也是高高的个子,坐在教室的最后。入伍后在哪个部队大家都不很清楚。前几年因心脏病病逝。</p> <p> 我们班最弱小最热心的男生—冯降秋。这是我唯一打过的男生,只因为他扔进我书桌里的一团鼻涕纸,现在想起来真后悔!他入伍后先后在121野战医院工作、沈阳五三厂任军代表。他虽然高度近视,生活中显得有点窝囊,但确是个奇才。他记忆力极好,对党史军史的研究近乎痴迷,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为后来史料所证明。可惜四十多岁因白血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临别时颤抖着手拿出仅有的五百元钱,说是要作为班费,让人每每想起泪如泉涌!</p> <p> 我们班后调来的三道杠—宋堤。他中下等个儿,略黄黑的小脸五官很端正。五年级到我们班就是个好学生,戴着三道杠。1975年10月毕业于沈阳医药大学,后在小平岛军区第三疗养院药局工作。三个月后因白血病病逝于沈阳军区总院,年仅23岁。英年早逝!</p> <p> 我们班最守纪律学习最好的男生—刘朝津。他是我们班的中队长,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在他身上真是体会到了。五年级他随家长调到哈尔滨八一学校,毕业后小小年纪参军入伍,十六岁就当了班长,在一次施工时因塌方事故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十九岁。目前安葬在大连烈士陵园。</p> <p> 我们班爱唱爱跳活泼的女生—谭朝阳。她从小性格开朗,她父亲也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入伍后,她曾去过珍宝岛工作。因身体不适回到部队医院后确诊肝癌,病逝于丹东230医院,辞世时年仅十九岁。</p> <p> 不显山露水的一个男孩儿—沈京华。中等个子,大眼睛,大嘴巴,不惹是生非,在我们班时间不长,父母都在部队工作。他因为癌症也过早的离开了我们。</p> <p> 在我们班时间很短的一个男生—南雁雁。每当说起他,有时我们会误认为是女生,他在我们班的时间太短了。前两年我们去大连给他扫墓,据说是因心脏病去世的。</p> <p> 我们在这座校舍里上课读书、嬉戏玩耍、排练节目、罚站检讨……这里承载了我们多少快乐、这里包容了我们多少错误、这里见证了我们多少进步、这里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美好回忆……!</p> <p> 大白楼,我们的宿舍,我们的另一个家。夏日酷暑,我们躺在你的怀里遮风避日;白雪飘飘,我们躺在你的怀里温暖如春。那时男生总想知道女生住的楼上是什么样子,几次偷袭上楼,都被女生用拖布、扫帚打退,在你的怀里发生了几次这样的“保卫战”想想都令人开心。欢乐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瞬即逝。</p> <p> 从1960年8月至1966年8月先后在本班学习过的学生:男生39人,女生37人,共计76人。</p><p> 男生:1丛文胜、2毕刚毅、3戴吉明、4葛江泳、5高二全、6国晓昕、7高钢、8郭冀平、9胡江南、10何延江、11贾国利、12马铁明、13泾笑冰、14曲家伟、15任回华、16盛军、17沈阿南、18田小强、19陶明/陶明明、20田为民、21张猛/张皖东、22王灏、23王新平、24王奇峰、25王培佳、26许力男、27杨小亚、28杨耀伟、29杨秀奇、30张克力、31朱俊阳、32邹黎阳【去世:33益延沈、34方建新、35冯降秋、36宋堤、37沈京华、38刘朝津、39南雁雁】</p><p> </p><p> 女生:1艾宁娜、2迟丽莎、3崔小玲、4陈小军、5曹小宁、6曹平/曹丽萍、7段志玲/段志凌、8丁慧文、9杜武毅、10付少玉、11郭小朝、12胡京津、13稽学红、14李小华、15李晖、16李温、17刘娜妮、18刘东莉、19刘军、20刘静娴、21林小平/林力平、22潘小燕、23庞春华、24阙立军、25任艳丽、26王小燕、27王尽朝/王艺艺、28肖东征、29于利鸽/于力戈、30闫莎/闫莎莎、31张俊俊、32张俊娜、33张娜娜、34赵京宁、35赵小力【去世:36谭朝阳、37祝力敏】</p><p> 深深的感谢我们的班主任:查老师、孙老师、宪老师、付老师,及所有教过我们和照顾过我们的老师和阿姨!并感谢所有的校职工及校领导!向你们鞠躬了!</p> <p> 如果声音不记得……</p><p> 在我心的深处有你的呼吸,</p><p> 如果容貌不记得……</p><p> 在我的瞳仁里有你的眼神,</p><p> 如果时间太久远……</p><p> 有我的思念和泪水在陪伴!</p><p><br></p><p> 沈阳八一学校60级4班</p><p> 林小平(曾用名:林力平)</p><p> 2020年10月18日完成于沈阳</p><p><br></p><p> 附:第二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