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年金秋十月,我们一行六人,在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之后,带着领导的关心,带着满腔热情,踏上了我们的充电之行。</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76, 76, 76); font-size: 15px;"> 10月17——18日,我参加了“和美课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这次活动聆听了各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和讲座。吴正宪、储冬生、蔡宏圣、贲友林、俞正强、强震球、罗鸣亮七位教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七节经典好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76, 76, 76); font-size: 15px;"> 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面积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有趣,老师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像朋友似的交流,渐渐引导学生们掌握知识,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还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将问题深化。俞老师的课很注重学生思维的真正发生,很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俞老师的问题都是让学生回答,而且是让多个学生回答,通过学生不同的回答,相互碰撞、讨论,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理解出正确答案。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课堂,平时也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我们课堂上也会经常引导学生提问,但是俞老师提的问题,感觉就很有趣味,让人忍不住去探讨呢?</span></p> <p> 首先,俞老师通过游戏“猜粉笔”引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俞老师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通过解决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你的头发有多少跟怎么表示,老师的头发又怎么表示,让各个学生不同的答案进行碰撞,从而让课堂擦出精彩的火花。</p><p> 其次,俞老师的语言很有趣味,不像在上课,而像是在跟学生聊天,猜谜语。不仅是学生,连我们观摩的老师,也被俞老师的语言所感染,整堂课下来,笑声不断。</p><p> 最后,俞老师对于课堂的控制能力很强。尽管整个课堂很活跃,但是一点儿都不乱。俞老师几乎照顾到了所有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俞老师的问题回答。当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或者偏离题目,俞老师总有办法引导学生回到问题的中心。</p> <p> 贲友林老师“透视课堂”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贲友林老师积极倡导“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讲座中,他提出来的问题都能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例如:学生都去哪儿了?课堂以谁为中心?课上,你请谁发言?……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p><p><br></p><p><br></p> <p> 还有吴正宪老师,用一节《多位数乘两位数》的新授课,向我们展示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真实!她在课堂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有了问题,不急”。</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强震球老师的一节《角的度量》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注意。他通过一个有趣的打炮弹游戏导入新课,激发了所有同学学习的兴趣。然后由浅入深地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合作去找答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答对一个问题,他都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评价的意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76, 76, 76); 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76, 76, 76); font-size: 18px;">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数学课堂的热爱,对数学教育的研究精神,都让我万分敬佩!</span></p> <p> 这次学习真的获益匪浅,希望还有更多的机会能参加这样的学习!</p> <p><span style="color: rgb(76, 76, 76); font-size: 15px;">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我在赏阅别人精彩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名师为榜样,转变教学思想,做到课前解读教材,落实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有价值的课堂。还要多看教育专著,多做笔记,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当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争取成为一位更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最大的力量。</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编辑:赵焕存</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