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周三的中午,妈妈无意间把电话拨给了我,我听见她一边说话,一边咳嗽,很费力。"妈,你咋了?""我没咋,昨去你三爸家睡电褥子上火了,不要紧。""哦,我哥呢,他知道吗?""他知道,昨打电话了,哎,我么啥事!″最后电话挂了。</p><p>我马上给"老李"打电话,老李是我哥,长我些许,习惯叫他老李。这娃年轻时貌似潘安,现在皮糙肉厚,挺个大肚子,优点就是人勤快,伶牙利齿的我叼叼他他从不还口。"老李,你弄啥哩?咱妈病了,你有空么,中午咱俩回去看妈。""好,我把手里的事处理一下!一会儿联系你。"我下班直奔市场,买了鸡蛋,小米,毛栗子,感冒的药,老李已到校门口,我俩就出发了。′′</p> <p>我们的老娘愣是不相信,我俩已上了高速,她的"嫡系"大军回来了。老娘感冒好了一半,开始和面,炒菜,烧水了。老娘一辈子为人利索,脾气不小,我们三个(包括我爸)都听她指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行动力极强。上回回家,见她又在捏么一个枕头,问她给谁做的,她说给她的好友(我的死党)孩子做的,我说你别做了,她说答应了人要说话算话。</p> <p>吃饭的空隙,我去炕上乱翻开了。映入我眼帘的还是这个与时代"极其不符"的老物件。现在农村也少见了。它叫拨吊,这名字一看就懂,她是吊起来,拨着转圈圈,撵麻绳用的。古诗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中的绩麻这一项完了就该用拨吊撵麻绳了。撵好的绳子用来纳鞋底,鞋底是用"革背"剪的,革背又是用旧布粘的,全程无浪费,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这个倔强的老娘总有一套自己的丛林法则,雷打不动,风吹不倒。这股子执着劲影响了她的孩子们。端午节的前夜,发黄的灯光下,必然是我老娘的影子。准备好五色线,拨吊转呀转,我们盼呀盼,撵好的花花绳挂在院子里的大核桃树上,吸收日月精华,就可以起到防止被长虫(蛇)咬到的作用。隔壁有一个手巧的奶奶,一片黄布,一片绿布,一根红线,一团棉花,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个惟妙惟肖做小南瓜。那时侯,所有的小饰品,玩具主要是靠自己做的。</p><p><br></p> <p>假如生活如一团乱麻,农家人也能把她理得一清二楚。冬天是农家人难得休息的时侯,外婆会来看她女子,顺便帮忙搓麻。把一大把麻缕直了,然后再分成一小根一小根,接着绕成一小撮一小撮,最后再用神器拨吊撵成麻绳。小小的一根麻绳千搓百炼,终于变成了能纳鞋底的绳。后来有了卖的白线绳,老娘觉得不太牢,又贵,还是保持着撵麻绳的习惯。我上六年级的时侯,全乡举行奥数竟赛,我妈给我安排了一项重任,将一捆麻送至外婆家,外婆家和学校隔一条路,完全没有考虑我要考试的事。我不辱使命,把麻绳顺利送到,至于考试的事,第一次碰到一张卷子上仅十道题的,考了六十分,很沮丧,后来发现别人才四十分,五十分,我是第一,喜大普奔。老娘太任性了,完全不顾我要考试的事实,也让我养成了宠辱不惊的淡定性格。看,有妈的孩子也任性,搓麻的难题推给了自己的娘。</p><p><br></p> <p>这个纯手工的神器你可千万别以为只是把扫炕用的笤帚,你太低估它了,"人”不可貌相阿。关键时刻在老娘手里就是"凶器",我们的尚方宝剑。敢不写作业分分钟盘你没商量,敢不做家务锤你没商量,敢和老娘顶嘴,修理到你怀疑人生,所以我俩从小被管教的服服贴贴。中午我妈和的面,还没揉到她理想的光的程度。老李逞能,说他来,三下五除二就擀开了,我娘埋怨他不走心,"碎仙人,你给我放哈!"吃到肚里都一样,你就将就一哈吧!"老李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今天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我娘给她的子民一个个捞好面,调好,递到手里。这一刻,她一定是幸福的。</p> <p>下午,又赶上班奔回来了。老王听了都笑了,“你俩可真孝顺,你妈一咳嗽都跑回去了,她咋教育的你们?"我也没搞明白,也许是这上古神器的作用,小时侯怕她,长大了爱她。纵然母爱是一场辜负,但妈妈们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总是乐此不彼的爱着他们的孩子们,我们谁也例外。母爱是一种传递,温暖了世界,滋润了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