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白花花的盐碱地长出庄稼

新时代农科人

<p>  我国是一个盐碱地很严重的国家,为了治好盐碱地,父亲尽其一生。现回忆生活中的几件小事以纪念我的父亲贾大林先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胖胖的陌生人</b></p><p>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听母亲说生我们兄妹四人时父亲因工作忙没有一次在她身边。我的名字”河”就是生我时父亲在黄河搞水利调查而起的。记得三年级时一天放学回家,见到一个胖胖的陌生人,这才知道是父亲回来了。父亲留学苏联一走四年,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好多当时国内没有的玩具,大汽车,火箭,弹子游戏盘,大吊车模型,八音盒,幻灯机和各种图书画册等整整摆了一炕。我最喜欢的是一副象牙的立体国际象棋,盘面有插孔,不下时合上盖棋子不乱,可惜让我带到学校(那时住校)不慎遗失了。</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美的窗帘</b></div> 精细,再精细是父亲一贯的工作风格,即便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记得父亲刚回国时让我拆一条母亲的旧裙子做窗帘。那裙子做工极精细,材质柔软,针脚又紧又密,稍不留神就会割破。那时我心浮气躁怎么也弄不好,而在父亲手里那裙子却格外听话,只见父亲全神贯注,下刀又稳又准又快,不一会儿一条漂亮窗帘布就搞成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忘的球赛</b></p><p>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文体生活较为单调,那时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属稀罕物。一个星期天,父亲问我哪有球赛,我和弟弟赶紧找来报纸查,发现工人体育场有足球赛。于是父亲就带我们去了新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看了场足球赛,好像是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对阵的球队和比赛结果早已忘却,但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下午,和父亲一起看球赛的美好时光却使我终生难忘,因为从那以后父亲因工作忙再也没能和我们一起看过球了。那天是1961年10月14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举家的搬迁</b></p><p> 父亲1961年从苏联学成归来时,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回国后就一头扎进河南的农村,那里的盐碱地又多又严重,有时一走就是几个月。1963年,灌溉所迁至河南新乡。1965年8月,为了工作方便,父亲义无反顾地带着爷爷、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到河南落户,临行前爷爷将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四合院老宅三十间房捐献给了国家。当时母亲在中央卫生部药政科工作(行政十七级),为支持父亲的工作,母亲毅然去了河南,她说:“留在北京家就散了!”初到新乡时,我们一家人生地不熟,生活上的不便还能忍,就是老听人说你爸是不是犯啥错误啦?到我们这穷乡僻壤干啥哩?不管如何解释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但仍然摆脱不了有些人不屑的目光。</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爱吃面条</b></div> 父亲常年工作在农村基层,上班不分昼夜,没有星期天,工作强度之大甚至许多年轻人都吃不消。有一年我随父亲到河南商丘试验站跟着跑了一天,把我一个年轻伙子都累得够呛。父亲爱吃面也只是因为简单快捷,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做研究。由于长期在农村科研一线废寝忘食的工作,2002年父亲被检查出胃癌,2003年8月3日,父亲静静地走了…… <p>  父亲将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也拿了好多奖,其中有的是国家级大奖,但我深深知道一个常年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得到这一切的代价……</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贾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