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歙县万二村,近两年来声名鹊起,号称"皖南布达拉宫"。本地的摄影师说没去过万二都不好意思张口啦。几番兴起要去万二,均因故未能成行。这个国庆长假有朋友邀约便欣然答应了,熟料,十月四号凌晨三点多钟,窗外滳滴答答下起雨来,顿时睡意也没了,难不成今天又去不了?转念一想,兴许雨中的万二还更有韵味呢。没了纠结,竟然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五点十分手机闹铃把我惊醒,我洗漱、稍事准备,便与摄友一起出发了。</p><p> 雨天不赶,大约8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昌溪镇,在古镇上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估摸着朋友八点出发,这会也该到了。朋友的老家是万二的,这时进去正好给我们带路。</p><p> 从昌溪往万二的路口是一条斜行的窄道,不经意就要错过,好在同行的老宣是个老司机,路清的很。没有他所说的那样难行,但此时正逢长假又是婚嫁旺季,一路还是有多次会车,所幸我们一路鸣笛,减少了会车的麻烦。</p> <p> 大约3公里的小道,眼前出现一个小停车场,靠山是村卫生室,其右一条小道便是村口。万二村的防疫意识还是蛮强的,入村扫码、测体温,一样不少。</p><p> 万二的村口便是山脚,进村便是登山。</p><p> 中秋过后就是重阳节了,组织团建到万二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万二村是一个有着5OO多年的历史古村落,房子多为砖石,少部分是土楼,较为典型的徽式民居,只是大多铁将军把门,估计不会有四水归堂的天井,但这一面山坡上,几百幢民居层层叠叠,依山而建,也蔚为壮观。但这在老徽州也算不上稀奇,最具特色的要数石头,所有的道路是青石铺就,房基、石磅也是青石垒成。村口一座小石桥,过桥便道分左右,左边一条黑黝黝的石板路沿着山涧向山顶延伸,右边是石阶和石头垒就的高磅,如同石墙一般。我拾阶而上,开始了我的探幽之旅…</p> <p> 没上几级台阶,眼前是幢地道的徽宅,灰墙黛瓦石门框,门楣上“共产党万岁”五个字依然清晰,让我愰若回到了上世纪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再看高磅、石阶上那叫不出名的绿植和青苔,霎时让人又生出一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来。</p> <p> 继续前行,一条窄窄的小巷边,锗红色的土墙甚是显眼,墙角批灰刷着四个大字“萬旺商店”,见到商店便觉得有些口渴,想买瓶矿泉水或去讨口热水,然而门户紧闭。但左边墙体很快吸引了我的眼球,消除了我的渴意,石缝中长着一片指甲花,虽然花已凋谢,只剩下几点淡淡的残红,想起在它盛开的时节,从这小巷走过,仿佛便有了一种衣襟带香的快意。</p> <p>突然前面台阶左面出现一个石门,里面是一个石室,空荡荡的大约三、五个平方,这是干什么的呢?</p> <p>我无暇多想,一心往右,到对面山上找个制高点拍个万二村的全景。欲找个村民问一下,猛然一只黑狗跳出,一阵狂吠,我只得折回。</p> <p>终于看到了山头,继续右行有一座小石拱桥,桥体侧面嵌着一块青石板,想必是桥名吧,果不其然,叫“永安礄",民国八年建造。“哇”,我们随意看到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桥都是百年的古建,这山中的农夫百年前既没有钢筋也没有水泥,建一座石桥便能百年不塌,我由然升起一股对徽州先民的敬意,也感叹时下一些豆腐渣工程,我们古徽州尚来重品质、讲诚信,没有信念是多么可悲、可恶呀!</p> <p>过桥后又开始登山了,没想到茶山上竟然也是石板路,我顾不上感慨,急吼吼向山上冲去…</p> <p>树木遮挡,机位难找,试了几处还是这里比较好,但也只能拍到万二村的一角,要把这图充作万二全景恐怕是盲人摸象啦,只能找老宣要一张航拍图了。</p><p><br></p> <p>我正寻思间,突然发现山腰处又有人上来,是当地一位老乡,外出务工节日回来探望父母,家还在这山的哪一边。他的话惊的我合不拢嘴,原以为万二已是山旮旯里了,哪知还真是“山里有山”。他告诉我有路上对面的山,但一看茂盛的树林,去有何益呢。</p> <p>下山,返回万二村中。终于见到人了,瞧,还是哪只黑狗,这狗眼看人,之前见我狂吠不已,眼下在少主人面前前欢后跳的一副温驯的样子。</p><p> </p><p> </p> <p>我独自在万二村中穿梭,村中的石板巷象蜘蛛网,也不知通向哪里。走着,走着就走到人家啦,又退回,所见之人十指可数。万二也和广大农村一样,只剩下些老弱病残;古祠据说以前改造成小学,我一朋友的夫人还曾在此任教。</p><p> 古祠堂的读书声已逝去久远,村中了无生气。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城里扎不下根,村里又不愿回,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呀。</p> <p> 我继续在村中转悠。据说万二村有很多明清古宅,但此刻都关门大吉,尽管有标识为××x古宅,但既无年份也无介绍,无法进一步了解,只能待下次再来了…</p><p> 这条巷子尽头出现了几个人影,我赶紧抓拍。等到近前我赶忙上前寒喧请教,不巧,他们也是外来的游客。</p> <p>老宣无人机飞后,拎着个包在村里闲逛。好,来一张背影。</p> <p>又见石室。列位看官,您猜出来了吗,这石室是干嘛的?我猜应该是放置农具的贮藏间。</p> <p>前面有位老乡,我们来问问。我自认为猜的十拿九稳,偏偏还是不对。昔日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农村人家家都养猪养鸡,自给自足,这个石室便是猪圈。</p> <p>如今已无人养猪了,否则,这味道外来游人待不了十分钟就要落荒而逃了。</p><p>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农村就有这点便当,来了客人在门口转转随手摘下就是菜,鸡窝里掏一下,鸡蛋还有余温。</p> <p>这里是万二村新修的村道了,青石板整齐划一。瞧,美女都敢一边看书一边走路呢。时下的低头族你敢在这里耍宝吗?弄不好要跌个手残脚废的。</p><p> 我想向美女打听一下村里的情况,奈何美女约好了人,着急要上门采集人口信息,为新一轮人口普查忙着呢。</p> <p>从这里远眺,心胸豁然开朗,山高林茂,屋舍俨然,虽不及桃花源土地平旷,但登山我为峰,陡生了一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气。</p><p> 在这里等了足足二十分钟,只想等小巷中有人时拍一张,徒劳。</p> <p>不成想,一走下来却遇见三三两的红男绿女迎面而来,看来,一张好片都是候来的,没有谁能轻易成功。</p> <p> 我非常懊恼,想返回山顶。这时电话却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是催我们吃饭的第二通电话。</p><p> 留有遗憾是旅游的最好境界,下次还想再来…</p><p> 我在万二走马观花匆匆转了一圈,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却留下了一路的感慨,莫名的生出了一种责任感。</p><p> 万二村要想打造成一个颇具特色的美好乡村,让外出的村民留的下,外面的游人乐意来,政府只能牵线搭桥、修路,还得有象祖源梦乡村庞老爷这样的有识之士。</p><p> 村中的整治,房屋的修缮,卫生及周边环境的提升,水源的保障和污水的处理任重道远。值此我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之机,将周边昌溪、石潭、阳产、大洲源打包向外推介。</p><p> 万二,大有可为!</p>